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 组合图形的面积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 组合图形的面积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0 07: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基本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2、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种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提高综合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让孩子们猜猜老师的盒子里有哪些平面图形,并复习简单图形的计算公式。
2、老师出示一个组合图形,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你能写出它的计算公式吗?(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组合图形”,并板书——组合图形)
【设计意图:组合图形是由一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所以我在导入环节先设计让学生复习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在探究新知时就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去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了。如果是单纯的提问式的复习导入较为枯燥,因此我将此环节设计为以游戏方式的复习导入,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引思质疑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与它相关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组合图形?组合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学习组合图形的知识有什么用?)
2、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学生说完后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如今在课堂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在每节课出示课题后,都让学生围绕着课题提出一些自己认为在这节课中需要探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再从中选择一些较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尽量在课堂上加以解决。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一定能够有所提高。再有,在此环节中,我还设计了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组合图形,我首先提供了几个在自己家中的具体物品,又出示了一些在生活中的带有组合图形的事物,然后再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组合图形,让学生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合作探究
1、师:老师这儿有一个组合图形,你们能试着求出它的面积吗?(课件出示房子侧墙平面图)
2、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学生交流汇报。
4、通过教师自己制作的小微课引导学生归纳出:分割法和添补法两种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中,经历自主探索的全过程。在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然后交流各自的算法。并在教学中体现华应龙老师的化错教学,在学生交流完探究出的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后,故意出示一种错误方法和一种正确但较为麻烦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完小微课后进行评价,此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到要根据已知条件对图形进行分解,不是任意分解都能计算的,同时,分解图形时要考虑尽量使计算简便。从而既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也体现出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四、拓展归纳
1、师:在社会进步的今天,人们都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就成为当前人们最关注的话题。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节假日都要去绿色农庄度假,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去一家绿色农庄看一看。
2、课件出示“青菜地”图,引导学生用“割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课件出示“农田”图,引导学生用“平移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4、引导学生归纳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分割法、添补法、割补法、平移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提醒学生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虽然教材中只呈现了分割和添补这两种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但我认为不应该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因此我又在教学中自己增加了两种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割补法和平移法,运用这两种方法往往能够更快更简单地解决问题。而且我还注意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不仅让学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会到“转化”的作用,还让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用到这种数学思想方法,促进了学生对所学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在此环节中我还渗透了环保教育,创设去绿色农庄旅游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让孩子走出课堂,把课堂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五、巩固练习
1、学生合作计算“花坛”的面积。
2、学生独立计算“露天剧场”的面积。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了两道难度相对较大的提高题,一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另一题以课堂小检测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组合图形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延伸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还有哪些问题和困惑。
2、实践活动:求“中队旗”的面积。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以及提出还有什么困惑来培养孩子的自我反思意识和问题意识,同时也是与前面引思质疑环节前后呼应。】
七、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分割、添补、割补、平移
新知识
旧知识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
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图形的面积,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具体的情境中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http:?/??/?www.?/?article?/?1422629138339.html"
\o
"思想?),体会并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反思如下:
一、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时,应用意识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把数学的思想方法教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也是我自己设计这堂课的初衷。我备课
的思路是“数学思想——能力培养——知识形成”,而学生学的过程则是逆向的,即由这节课的知识学习,培养分析解题的能力,最终能体会到数学中重要的“转
化”思想。而转化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以所教学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知识为载体,重点放在渗透数学思想上。但数学思想是属于数学观
念一类的东西,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比较抽象。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组合图形的形成过程,通过让学生画组合图形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由简单图形相加或者相减,从而使学生掌握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方法。在这一过程
中,不但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而且也让他们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并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二、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手段,分析探索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找出隐含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渗透转化思想。
三、体现数学的生活化。本课由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引入新课,进而回归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实践动手延伸,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的魅力所在。
对于本节课,暴露出的问题:
1、语言艺术。本节课的课堂评价相对于原来有所进步,但是在引导孩子们过渡环节以及布置任务的目的性上不明确,导致花费时间在纠正孩子们对于不同的答案的判断上。
2、组合图形方法优化上。虽然引导孩子们质疑可以使学生明白在组合图形的分割中,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割,可以达到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但由于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想出更多的方法,从而忽略个后进生,也忽略了孩子们想表现自我的心理。本节课没有在最后引导孩子们达到“分割的图形越简洁,计算起来越简便”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不足。
3、在课堂生成方面。没有及时的进行快速思考,导致一些生成没有及时的解决,忽略后,孩子们的质疑没有解决,也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
4、孩子们的倾听方面。这需要课堂上,老师时刻关注未回答问题学生的课堂集中度,比如多问些“你们同意吗?”“和你的观点相符吗?”这可以使孩子集中思想,但本节课没有做到,感到遗憾。
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