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代表作。文章通过描写紫藤萝的茂盛、生机,
进而回忆十多年前家门口的紫藤萝,抒发了对紫藤萝旺盛生命力
的赞美。发出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
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样的生命感慨。文章将比喻、拟人、通感融
为一体,描摹出细腻生动的景物,同时又寓情于景、托物言志、首尾呼应,传达出自己对生命的认知和感慨,乃写景状物的经典
之作。
二、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梳理文章内容和品析语句能力,但在深入品读文本、领悟感情方面还是有欠缺,故而要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第四单元已经学过托物言志的文章,为本文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基础,可以比较学习。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紫藤萝花的美。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理清作者情感线索。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学习并运用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五、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前预习
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掌握课前预习的生字词
作者及背景了解
七、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请大家欣赏图片,谈谈紫藤萝花给你什么感觉?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渗透着作者的情感,那么,宗璞笔下的这片紫藤萝瀑布美在哪里?究竟又带着什么特殊的感彩?
(二)观外形之美(物)
1、在课文
2-6
段中,找出并读一读你最喜欢的描写盛开紫藤萝的词语或句子,并说一说原因。
句式:我喜欢第
段中的“
”一句,
原因是
学生分享后指导(1-2
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2、闭上眼睛,想象如果你和宗璞一起站在紫藤萝花下,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和我们一样吗?
(三)品精神之美(志)
小组合作:
1、眼前的紫藤萝和记忆中的紫藤萝有何不同?
2、作者赏花后和赏花前的心情有何区别?为什么?
3、花给了作者什么样的启示呢?请找出原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1、眼前的紫藤萝繁茂、美丽,生机盎然;记忆中的紫藤萝花朵伶仃、稀落,通过鲜明的对比,紫藤萝身上所展现出现的巨大的生命力感染了作者,作者的想法也发生了转变。
2、赏花后:“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展现出作者被眼前繁盛的紫藤萝花所打动,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开始振奋向前,正式苦难,热爱生命。
赏花前:“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作者之前一直被“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
所缠绕,心情沉重。引导学生结合背景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补充】1982
年
5
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
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同时,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疑惑”和“痛楚”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那时那地,作者的心灵创伤尚未平复,又遭遇小弟病逝,心情一直很沉重。
3、“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句话表达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或过去的不幸吓倒,而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新生活。
写法探究:作者从对紫藤萝的喜爱已经上升到赞美,还从花的身上感受到了生命永恒的价值,表达了自己为之振奋鼓舞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托物言志,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表达心中的志向或期望。
(四)小试牛刀
请你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200
字左右的小短文。
出示爬山虎、向日葵、蜗牛图片,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写作,分享。
(五)课堂总结
这篇文章借眼前紫藤萝美景,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在受到感
染后重新振作起来。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苦难,但我们要像作者一样鼓起勇气,正视苦难,珍惜当下,好
好学习,热爱生活。
(六)布置作业
类文阅读:宗璞还有不少写景状物的散文,请你完成学法大视野p73
页《好一朵木槿花》的阅读,思考这篇文章和《紫藤萝瀑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八、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物
志
繁盛
正视苦难
顽强
热爱生活
活泼
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