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朝觐】伊斯兰教为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所有穆斯林,无论男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一次。
不断扩张的伊斯兰教国家最终为东半球广阔区域内的贸易和外交提供了一个政治框架。许多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区成为更广大社会的一部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dar?al-Islam”——阿拉伯语,意思是“伊斯兰家园”,指伊斯兰教统治下的地区。
——《新全球史》
伊斯兰家园
一、信仰·伊斯兰教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商业
地理环境
社会环境
多沙少水环境恶劣
渴望统一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反映阿拉伯人劫掠生涯的古诗
三洲五海之地
受阻
多神信仰
部落混战
外族侵扰
1、统一的背景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①社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②宗教: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教义】(1)五功:①安拉是唯一神,穆罕默德是他的先知;②每天祈祷;③斋月期间白天必须禁食;④布施;⑤一生至少前往麦加朝覲一次。
(2)“圣战”:与异教徒战斗,传播伊斯兰教。
(3)“沙里亚”(Sharia)
:为穆斯林各方面的正确行为方式提供了详尽的指导。
2.统一和扩张
信仰真主独一,感谢真主,为主道而奋斗。尔等皆当坚持安拉之绳索,不得离散。
——《古兰经》
1.统一的背景
610年-
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
默罕穆德出走麦地那;
632年-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8世纪-
建立起跨欧亚非三
中叶
洲的阿拉伯帝国。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3.帝国统治
(1)宗教:伊斯兰教
(2)政治:最高统治者______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
(3)经济:①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②阿拉伯商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③城市繁多,都城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4)文化:①吸收:融合东西方文化;
②传播: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穆罕默德
中国造纸术、印度数字
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①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②阿拉伯人征服的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已有深厚积淀;
③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合和创造。
哈里发
巴格达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
(二)奥斯曼帝国(1299-1923年)
奥斯曼土耳其人本是西突厥人的一支,最初生活在中亚地区,11世纪迁移到小亚细亚。1299年,突厥人的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新国家被称为“奥斯曼”。
(1)宗教:________
(2)政治:最高统治者是_____,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济文化:15~16世纪,经济一度繁荣,首都_______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4)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
1.兴起
2.统治
1299年-
奥斯曼帝国建立
1453年-
灭亡拜占庭帝国
-
地跨亚非欧三洲
16世纪后期
◎奥斯曼一世
影响:
推动西欧开辟新航路
伊斯兰教
苏丹
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伊斯坦布尔
(二)奥斯曼帝国(1299-1923年)
——阿拉伯传统的继承者,东西方商路的阻断者!
继承的表现:
①伊斯兰教;
②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③行省制;
④伊斯坦布尔取代巴格达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中心;
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1.文艺复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大量拜占庭帝国的学者逃到意大利,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丝绸之路的咽喉,对过往商人征收重税,推动了欧洲开辟新的商路,揭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
3.欧洲社会的进步:在对抗奥斯曼帝国进攻的过程中,欧洲很多国家走上了民族国家的道路,君主专制强化。火器和火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欧洲进入火器时代。
4.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干半岛使该地区的民族宗教成分更加复杂,逐渐演化成欧洲的火药桶。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家
南亚的国家
二、多种宗教并存的南亚
思考:阅读课本P20最后三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内的知识填空
笈多帝国
建立
政治
宗教
德里苏丹国
建立
统治
中央
地方
4
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
了北印度。
政局稳定,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
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仍处于分裂。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
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11
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地区。13
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
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三)德里苏丹国(1206-1526年)
-
孔雀王朝(前324-前187年)
-
贵霜帝国
-
笈多帝国(320-540年)
-
拉其普特时期
-
德里苏丹国(1206-1526年)
-
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
-
英属印度(1858-1947年)
-
“印巴分治”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政治
政令不统一
中央集权
宗教
宗教宽容政策,
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
宗教同化政策,
伊斯兰教为国教
政令不统一
宗教宽容政策,
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
中央集权
宗教同化政策,
伊斯兰教为国教
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为什么兴起?
毗湿奴
湿婆
梵天
创造万物
维持世界秩序
毁灭之神
印度教认同四种主要的生活目的:遵守宗教和道德法则(dharma),追求经济上的富庶,靠诚实获得财富(artha),享受社会的、物质的和性的愉悦(kama),以及灵魂的拯救(moksha)。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适应了中古印度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需要
新罗国学:“教授之法,以《周易》《春秋左氏传》《文选》,分而为之业。
——《三国史记》卷三八
中华文化圈
二、学习·中原文化
材料
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gui)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大化改新于646年开始,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的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相来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6分)和主要内容(4分)。
③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发展落后
背景:①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
②从中国留学回来的日本学者的推动
主要内容: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经济:把贵族土地收国家所有,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税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使日本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1.大化改新(646年)
(一)日本
-
早期文明(前300-592年)
-
飞鸟时代(592-710年)
-
奈良时代(710-794年)
-
平安时代(794-1185年)
-
幕府统治(1206-1526年)
-
镰仓时代
(1185-1333年)
-
南北朝时代
-
室町时代
(1336-1573年)
-
安山桃土时代
-
江户时代
(1609-1867年)
-
明治时代
(1868-1912年)
1.大化改新(646年)
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
——[美]斯塔阿诺斯《全球通史》
Q1.日本学习了唐朝哪些制度?
Q2.大化改新的影响?
国郡里制
天皇制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州县制
、皇帝制
、三省六部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建立天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中央集权开始瓦解
贵族、神社和佛寺等广占土地
生产力提高
开垦新土地
形成庄园
(2)幕府统治
保护财产,蓄养打手
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脱离生产,专侍武职
武士在日本最初被称为”侍”,意
思是卫士或随从,主要从事与
战争有关的活动。
幕府统治的特点
天皇是名义的中央首脑,没有实权;
幕府掌握实际的中央权力
投靠
不输
庄园领主
(一)日本
2.幕府统治(1185-1868年)
(1)背景:
743年。政府颁布“垦田永世私财发”,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天下诸人竟为垦田,势力之家驱使百姓,贫穷百姓无假自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①经济:随着新土地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
②政治:10世纪,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
天皇
不入
农民
武士
应募
③社会: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日益增强。
幕府将军
(2)形成:
12世纪末,赖源朝建立幕府,并获得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
(一)日本
2.幕府统治(1185-1868年)
(3)特点:
①中央:____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将军为首的____掌握;
②地方: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__________,武士对将军宣誓_____,并承担_____、_____等义务。
③外交: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实行____政策。
天皇
幕府
官职和俸禄
效忠
纳贡
兵役
天皇虚权,幕府实权
锁国
高句丽、百济、新罗
10C初
王建
建高丽王朝
7C末
新罗
初步统一
秦末汉初移民、汉武帝设四郡
14C末
1592—1597日本入侵,中日联合抗击,维护其独立、统一
(二)朝鲜半岛
(二)朝鲜半岛
-
三国时代(前57-668年)
-
统一新罗(668-901年)
-
后三国时代(892-936年)
-
高丽王朝(918-1392年)
-
李氏朝鲜(1392-1910年)
-
日本殖民时代(1910-1945年)
-
南北分治时代(1945年至今)
1592到1598年壬辰倭乱期间,由于帮助朝鲜人民对抗日军船舰赢得数场海战胜利,龟船的威名远播。
朝鲜半岛学习中国的表现:
①中央集权制度;
②三省六部制、十道、
土地国有、科举制(高丽);
③儒学和辞章之学。
万历朝鲜战争的影响:
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重新整合,奠定往后三国之间三百年的和平。
①朝鲜作为战场损失惨重;
②日本丰臣政权势力被削弱,导致德川家康统一日本;
③明朝国力受到损耗,东北兵力削减,为女真崛起提供了机会。
伊斯兰家园
中华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