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0 16:3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对比这几张地图有何不同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广大的亚非拉国家也在此过程中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环节。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
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
1、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
2、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3、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早期殖民扩张
全球性大交流
人口大迁移
物种大交换(疾病)
商品大流动
对世界:
全球航路的开辟
对欧洲:
对亚非拉: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人的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
一、全球性大交流
1.人口迁移
(1)原因:
(2)概况:
(3)结果:
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材料一: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的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打破了1500年以前世界范围内的种族隔离。而这种人类诸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混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出现族群混合现象,促进了物种交流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种物种交换呢?
火鸡
烟草
辣椒
花生
土豆
玉米
牛、羊、猪
小麦大麦
利:改变了物种的地理分布;促进了文明的交融;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促进人口增长等
弊:带来疾病传播,原住民死亡,美洲人口锐减;原有社会解体
哥伦布大交换
概念: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据以上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
内容具有丰富性;
范围具有全球性;
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阿拉伯(中国)商人主要商路
意大利商人主要商路
太平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印度洋贸易
观察地图思考: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发生的变化?
印度洋贸易
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印度洋贸易
一、全球性大交流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枪支、火药、
烈性酒、小饰物等
黑奴、象牙和黄金
原棉、烟草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得100%-300%。
(2)大西洋贸易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
例如16世纪的奴隶贸易。
资本积累不同于资本原始积累。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积累的过程叫做资本积累。
概念辨析
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手段是掠夺,资本积累的手段是剥削。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3)、大平洋贸易
任务三:【填表】新航路开辟后三大贸易区的基本情况
贸易区
购买方
货币
主导国
中转站
供货方
出口商品
印度洋
欧洲
葡萄牙
中国
太平洋
日本
墨西哥
西班牙
澳门—
印度果阿
生丝、瓷器
澳门
丝货
明朝因倭乱而禁止与日本贸易
菲律宾
生丝、丝绸
棉布、瓷器
白银主要流向哪里?
马尼拉大帆船


影响:①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果阿
菲律宾
海路贸易
主导国
贸易双方及主要交换物
印度洋贸易
西欧
大西洋贸易
欧美贸易
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横跨太平洋贸易
欧洲商人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手工制品(欧洲)?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南美)
纺织品、枪支、手工制品(欧洲)?黑人(非洲)→奴隶(美洲)
葡萄牙
线路1:生丝、瓷器等(中国澳门)至印度果阿
中转?白银(欧洲)→中国
线路2:生丝(中国)→澳门→白银(日本)→中国
西班牙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马尼拉→白银(墨西哥)→马尼拉→中国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p40)
三角贸易
世界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
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美洲、菲律宾
建立殖民地,
掠夺金银,
黑奴贸易。
亚非、巴西
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垄断商路,
欺诈贸易。
15—16世纪:西、葡时代
地点:
方式:
三、早期殖民扩张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早期殖民扩张
2.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
“罗马人征服世界用了三百年,我们征服世界只经过三次战役,而目前的世界比罗马时代扩大了一倍”。
——英国政治家霍勒斯·沃波尔
①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②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
③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
思考:如何评价早期的殖民扩张?1、对亚非美地区
2、对欧洲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了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1、对殖民地:①中断了美、非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③客观上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a.美洲——掠夺金银、原料和种族屠杀;
b.非洲——黑奴贸易,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发展;
c.亚洲——殖民侵略、殖民据点和商业垄断。
新航路开辟前亚欧之间的贸易情况
新航路开辟后亚欧非美之间的贸易情况
贸易范围---扩大
商品种类---增加
2、对欧洲
欧洲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新航路开辟前亚欧之间的贸易情况
新航路开辟后亚欧非美之间的贸易情况
贸易范围---扩大
商品种类---增加
贸易中心---转移
2、对欧洲
第一家股份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
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产生
新航路开辟前亚欧之间的贸易情况
新航路开辟后亚欧非美之间的贸易情况
贸易范围---扩大
商品种类---增加
贸易中心---转移




2、对欧洲
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非洲
贵金属涌入西欧
金银价格下降
商品价格飞涨
封建领主地位下降
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社会转型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肆掠夺,大量的贵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美洲的白银首先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流向欧洲其他地区。由于白银供给数量的增加,西欧货币充足,从而使金银价格下降,货币贬值,物价上升,投机活跃。价格革命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地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却大发横财,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价格革命
货币贬值
社会分化
西欧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P42
如何理解”价格革命”?
如何理解”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与流通量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商业强国----崛起
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物价上涨
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格局: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
(2)对亚非拉: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3)对欧洲
①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早期殖民扩张
全球性大交流
人口大迁移
物种大交换(疾病)
商品大流动
对世界:
全球航路的开辟
对欧洲:
对亚非拉: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本课小结
走向整体的世界
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
其一,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指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横向发展指人类历史从原始的、相对孤立与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相辅相成,前者推动后者发展,后者的发展对前者也具有反作用。
其二,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即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重要节点。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发展,越来越使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人们越来越从全球的视角而不是以某个地区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历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因此,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
纵向
横向
人类社会进入大变革时代
视野更加宽阔
全球联系加强
孤立
整体
商业资产阶级崛起
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资本主义加速发展
低级
高级
世界格局的演变
(1)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①印第安人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②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
③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2)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欧洲从殖民掠夺、经商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关键词:
旧格局被打破;
灾难;
整体观;
欧洲崛起;
大变革时代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
2018年江苏省高考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我国人民最早培育;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
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
,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
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
非洲变成了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新航路开辟给人类带来的是曙光还是灾难?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对新航路开辟中的航海家们和新航路开辟事件,不同地区的人们有不同的态度和评价。
课堂检测
1.美国学者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中指出:“(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由此可见,哥伦布大交换
A.欧洲具有主导性
B.范围具有区域性
C.结果有利于欧洲
D.内容仅限于物种
A
课堂检测
2.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虽然其间充斥着血腥与罪恶,但对世界市场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现为
A.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B.刺激了欧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
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D.促进三大洲商品流通和国际分工体系形成
D
课堂训练
3.仔细观察下图,从中得出新航路开辟后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C.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D.亚欧非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C
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在一篇关于白银的论文中指出,它“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B.白银成为世界市场运转的媒介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葡萄牙人垄断了美洲白银航线
B
5.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贫富差距拉大
B.政治纷争加剧
C.军事对抗升级
D.文化差异加大
A
6.某位欧洲航海家的临终遗言说道:“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而被摩尼康谷人称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该航海家应该是
A.达·伽马
B.麦哲伦
C.哥伦布
D.迪亚士
7.“16世纪40年代,海地岛上的6万多印第安人只剩下500人,牙买加,波多黎各和古巴等地的印地安人甚至被斩尽杀绝,为了补充劳动力,他们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材料中的“他们”主要是指
A.葡萄牙人
B.西班牙人
C.法国人
D.荷兰人
C
B
课堂检测
6.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不断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世界市场的的形成过程
B.西欧对外扩张的血腥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殖民活动的进步意义
C
(2021年八省联考江苏卷)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创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如图为贸易路线示意图。该图可说明(  )
A.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
B.
帆船贸易使美洲大为受益
C.
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D.
西班牙主宰亚洲经济贸易
C
课堂检测
5.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这反映了
A.
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B.
国家经济政策发生改变
C.
全球化已经影响中国
D.
重农抑商观念依然强大
C
西班牙在美洲掠夺的财富最终没有使本国强盛。
西班牙的资本主义工业原本就落后于英、法、荷诸国,从美洲掠夺回来的大量黄金、白银引起了国内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进而导致工人工资偏高、产品成本过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外国的工业品占据了美洲殖民地甚至西班牙本国的市场,西班牙从海外殖民事业中攫取的巨额财富最终都流向了工业生产先进的国家。
西班牙殖民者血洗墨西哥城
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p41
为什么中国社会在19世纪还是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人民版必修二
课后思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