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3张PPT)
2021年高考化学全国甲乙卷
对比分析与解析
试卷适用范围
全国甲卷适用地区
西藏、贵州、广西、四川、云南;
全国乙卷适用地区
河南、安徽、江西、山西、陕西、内蒙古、
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青海、甘肃。
2021年全国甲卷和乙卷对比分析
题型
选择——1.化学与STSE
题号
甲卷T7
乙卷T7
学科价值
学科社会价值
必备知识
A.食品防腐剂
B.废弃电池
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
D.含磷洗涤剂
A.重质油的裂解
B.可燃冰
C.清洁煤
D.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
关键能力
理解与辨析能力
核心素养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评价
注重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以“碳中和、碳达峰”作为背景,体现了化学在解决社会发展关键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题型
选择——2.化学实验基础
题号
甲卷T9
乙卷T8
学科价值
学科本质价值
必备知识
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
氨气、二氧化氮、硫化氢、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
氨气、氯气、氧气、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关键能力
理解与辨析能力
核心素养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评价
两道题均回归基础,考查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但是甲卷重在考查试剂的正确选择,乙卷从试剂和装置两个角度考查,对学生要求更高。
题型
选择——3.化学用语
题号
甲卷T8
乙卷T9
学科价值
学科社会价值
必备知识
化学语言与概念、物质结构与性质:质子数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电子数的计算,化学键,可逆反应的离子数
化学语言与概念、物质转化与应用:验室制法沉淀的转化、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复分解型+氧化还原型)、弱电解质
关键能力
理解与辨析能力
核心素养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评价
两道题均回归基础,分别从NA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角度设问,考查学生对基础化学用语和化学反应的掌握情况。
题型
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择——4.基础有机概念
题号
甲卷T10
乙卷T10
学科价值
学科本质价值
必备知识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官能团的识别和性质推断(羟基);
物质的鉴别(醇和酸);烷烃沸点的影响因素;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戊二烯和环戊烷)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官能团的识别和性质推断(羟基、碳碳双键、羧基);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有机反应的定量关系
关键能力
分析与推测能力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评价
两道题均考查基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甲卷侧重对基础有机物的考查,乙卷呈现有机物结构,以有机物为载体考查有机基础知识。
题型
选择——5.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题号
甲卷T11
乙卷T11
学科价值
学科本质价值、学科育人价值
必备知识
物质结构与性质:
原子半径比较、元素化合物种类、碱性氧化物的判断、化学键类型
物质结构与性质:
原子半径大小比较、
化学键类型判断、导电性、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比较
关键能力
分析与推测能力
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评价
均以元素周期表为载体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甲卷设问相对直接,乙卷以“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为情境考查,更加体现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题型
选择——6.电化学
题号
甲卷T13
乙卷T12
学科价值
学科本质价值、学科社会价值
必备知识
反应变化与规律:
电解质的判断、阳极电极方程式正误判断、转移电子数目判断、双极膜离子移动方向判断
反应变化与规律:
阳极电极反应、点击产物判断、实验安全意识
关键能力
理解与辨析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
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评价
均以电解池为载体考查电化学基础知识,甲卷以有机物为载体,乙卷以海水开发为载体,重在基础知识的考查。
题型
选择——7.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题号
甲卷T12
乙卷T13
学科价值
学科本质价值
必备知识
反应变化与规律: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阴阳离子浓度负对数的线性关系,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的判断、Ksp的计算、Qc与Ksp的关系
反应变化与规律: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阳离子浓度平方与氢离子浓度的线性关系,离子浓度计算,溶度积的计算,电荷守恒,电离常数的计算
关键能力
理解与辨析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评价
均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载体考查水溶液中离子平衡体系,甲卷呈现形式比较直观,学生可以直接根据物质组成来推断线性关系、进行曲线判断。但是乙卷以学生陌生的横纵坐标来构建线型关系,对学生数学能力要求较高。
题型
综合——化学工艺流程题
题号
甲卷T26
乙卷T26
学科价值
学科本质价值、学科社会价值
必备知识
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信息方程式的书写、物质循环、氧化还原知识、试剂作用
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
信息方程式的书写、逐级沉淀;试剂和滤渣成分判断;物质循环;Ksp的计算
关键能力
理解与辨析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评价
两道流程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流程图的分析能力,对于信息的提取和整合能力,信息型氧还反应的书写能力,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计算。
试题要求学生从题目所给的文字、流程图中提取有用信息,用规范准确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化学式)进行回答,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知识、化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认识和研究事物的能力。
题型
综合——化学实验综合题
题号
甲卷T27
乙卷T27
学科价值
学科本质价值、学科社会价值
必备知识
实验原理与方法:
仪器:化学基础仪器名称
原理:信息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评价
操作:pH调节、温度的控制
计算:结晶水数目的判断、误差分析
实验原理与方法:
仪器:化学基础仪器名称、冷凝水入口
原理:分批加入高锰酸钾作用;离子检验
操作:油浴优点、洗涤的操作
试剂:过氧化氢作用
关键能力
理解与辨析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
科学实验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评价
减少了陌生情境,陌生物质,陌生反应。弱化计算,保障基础性,增强灵活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积极导向作用。乙卷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进一步凸显学科社会价值。
题型
综合——反应原理综合题
题号
甲卷T28
乙卷T28
学科价值
学科本质价值
必备知识
反应变化与规律:
焓变的计算、活化能、图像的识别、Kp的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
基础无机物的性质(卤素)、分压的计算、图像的分析和识别、Kp的计算、信息反应的计算
关键能力
理解与辨析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评价
连续反应平衡常数计算,计算难度较大,考查学生图像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分压及分压平衡常数计算,困难比较大。进一步凸显学科本质价值。
题型
选做——物质结构综合题
题号
甲卷T35
乙卷T35
学科价值
学科本质价值、学科育人价值
必备知识
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电子排布式、晶体类型、杂化方式、杂化类型、化学键类型判断、沸点差异原因解释、配位数、密度计算、化学式推断
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配位原子、配位数、杂化类型、沸点高低判断及原因解释、键角差异原因解释、晶胞中原子位置判断、空间占有率计算
关键能力
理解与辨析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评价
考点相对稳定、考查类型和主干知识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乙卷对空间占有率的考查是知识点的回归。
题型
选做——有机综合题
题号
甲卷T36
乙卷T36
学科价值
学科本质价值、学科育人价值
必备知识
物质转化与应用:
官能团的识别、转化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同分异构体、核磁共振氢谱、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
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简式;官能团的名称;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有机物结构简式推断
关键能力
理解与辨析能力、物质结构与性质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评价
分别以大豆素的合成和抗失眠药物的制备为载体,考查对有机官能团的识别、转化的分析;基础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有机转化方程式的书写;限定信息同分异构体的推断;甲卷考查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相对要求高一些。
2021年全国甲卷和乙卷化学选择题题型常规,延续往年的常考题型或轮考题型,立足基础知识,聚焦核心主干。选择题大幅度增加考查基本概念的试题数量,包括化学与生活、气体制备实验、离子方程式、有机物性质等常见的基础内容试题。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相比,试题结构、形式、难度、热点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试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符合高考大纲和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试题形式非常灵活,题型和难度基本保持不变,考查的热点比较集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只要基本功扎实,掌握“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学生,善于灵活变通的考生,具备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就可以顺利解决。
2021年全国乙卷试题解析
7.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
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D.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
D
【命题意图】本题以“碳中和”为背景考查如何利用化学技术减少二氧化碳,考查学生接受、吸收化学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
【备考启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对于教材中的一些非重点知识,也不能置之不理,让学生必须掌握必备知识,同时还需要多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中国贡献,体现学以致用。
本题的命题背景是“碳中和”,考查的知识主要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内容。
8.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
(
)
c
【备考启示】:经典老题的回归。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重视传统考点,避免脱离教材进行复习备考,引导学生做题时注重细节,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关注课本所有实验,全面提高实验探究及创新能力。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实验室制气体,考查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记忆及迁移应用能力。
9.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
B.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
C.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钾溶液:
D.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S2-+Cu2+==CuS↓
A
【备考启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注重回归课本,扎实基础,特别是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重视传统热点,注重细节,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命题意图】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10.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A.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既是乙醇的同系物也是乙酸的同系物
C.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
D.1mol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得44gCO2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备考启示】加强有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规律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如:有机化学的核心知识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官能团等的判断。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学相关知识,考查有机反应类型、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等,意在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11.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731kg的月球土壤,经分析发现其构成与地球土壤类似。土壤中含有的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X>Y>Z
B.化合物XW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C.Y单质的导电性能弱于Z单质的
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的元素推导题。考察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等基础知识;同时考察学生结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推导元素及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考点分析】
9
6
3
0
<0
【题意分析】
此题关键是推导四种元素: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
X、Y、Z最外层可能的电子数
1
2
3
4
5
6
7
X、Y、Z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值
W最外层电子数
1+2+3
2+3+4
3+4+5
4+5+6
=
5+6+7
W最外层电子数>8个,排除
X与W同族,不符合题意。
W最外层至少有一个电子,不符合原子结构特点,排除
W为第ⅥA元素(氧或硫元素)
结合题意,
W、X、Y、Z分别为O、Mg、Al、Si。
=6
=9
=12
=15
=18
【选项剖析】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X>Y>Z
B.化合物XW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C.Y单质的导电性能弱于Z单质的
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
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硅酸,硅酸酸性弱于碳酸,D错误;
故选B。
A.O原子电子层有两层,Mg、Al、Si均有三层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Mg>Al>Si>O,即,A错误;
B.化合物XW即MgO为离子化合物,其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B正确;
C.Y单质为铝单质,铝属于导电性很强的导体,Z单质为硅,为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故Y单质的导电性能强于Z单质,C错误;
符号对应元素:W(O)
、X(Mg)、Y(Al)、Z(Si)
【备考启示】高考热点,每一年的题目既相似又不相同,变化的是情境,不变的是考核内容和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试题规律,掌握解题方法,不管题目如何变化,考生都很容易解决。
12.沿海电厂采用海水为冷却水,但在排水管中生物的附着和滋生会阻碍冷却水排放并降低冷却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管道口设置一对惰性电极(如图所示),通入一定的电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阳极发生将海水中的Cl-氧化生成Cl2的反应
B.管道中可以生成氧化灭杀附着生物的NaClO
C.阴极生成的H2应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
D.阳极表面形成的Mg(OH)2等积垢需要定期清理
【考点分析】
电化学题。考察电解原理及其实际运用,具体考察电解池电极产物的判断,元素化学知识(Cl2与强碱反应),安全生产及设备维护知识。
【题意分析】
【选项剖析】
用惰性电极电解海水(含Cl-、Na+、Mg2+等),电极反应:
阳极:
2Cl--2e-
=Cl2↑,阴极:
H2O
+
2e-
=
H2↑
+
2OH-,
后续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Mg2+
+
2OH-
=
Mg(OH)2↓
A.阳极发生将海水中的Cl-氧化生成Cl2的反应
B.管道中可以生成氧化灭杀附着生物的NaClO
C.阴极生成的H2应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
D.阳极表面形成的Mg(OH)2等积垢需要定期清理
A正确
C正确
B正确
D错误
改为“阴极”
故选D。
【备考启示】重视课本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图像,掌握电化学中的重要方法。在未来的高考中,以新型可充电电池为背景,考查电化学知识,仍然是高考的主要考查方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pH=4时,c(M+)<3.0×10-4mol/L
B.MA的溶度积Ksp(MA
)=5.0×10-8
C.溶液pH=7时,c(M+)+c(H+)=c(A-)+c(OH-)
D.HA的电离常数Ka(HA
)
≈2.0×10-4
13.HA是一元弱酸,难溶盐MA的饱和溶液中c(M+)随c(H+)而变化,M+不发生水解。实验发现,298
K时c2(M+)
~c(H+)为线性关系,如下图中实线所示。
【考点分析】
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弱电解质(弱酸)的电离平衡。考察难溶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平衡原理及审题、利用原理分析图表、处理数据的能力。
【题意分析】
难溶盐(MA)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A(s)
M+(aq)+A-(aq),同时存在A-水解平衡A-+H2O
HA+OH-。加入酸(非HA酸),c2(M+)随c(H+)增大而增大。
【选项剖析】
A.由图可知pH=4,即c(H+)=10×10-5mol/L时,c2(M+)=7.5×10-8mol2/L2,c(M+)=
mol/L<3.0×10-4mol/L,A正确;
B.当c(H+)=0
mol/L时,c2(M+)=5.0×10-8,由于难溶盐MA饱和溶液中M+和A-
相等,同时忽略少量A-的微弱水解,Ksp(MA)=c(M+)
·
c(A-)
=c2(M+)=5.0×10-8,
B正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pH=4时,c(M+)<3.0×10-4mol/L
B.MA的溶度积Ksp(MA
)=5.0×10-8
C.溶液pH=7时,c(M+)+c(H+)=c(A-)+c(OH-)
D.HA的电离常数Ka(HA
)
≈2.0×10-4
C.设调pH所用的酸为HnX,据电荷守恒可知
C选项所给等式右边缺阴离子部分nc(Xn-),C错误;
+
nc(Xn-),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pH=4时,c(M+)<3.0×10-4mol/L
B.MA的溶度积Ksp(MA
)=5.0×10-8
C.溶液pH=7时,c(M+)+c(H+)=c(A-)+c(OH-)
D.HA的电离常数Ka(HA
)
≈2.0×10-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HA的电离常数Ka(HA
)
≈2.0×10-4
故选C。
【备考启示】综合性强,难度大,对能力要求高,涉及利用图像提供信息。题目不断创新,变化情景和坐标。在复习过程中,必须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掌握解决这类题的必备知识电离平衡、溶解平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简单计算等,掌握解读图像信息的方法、分析推理方法、解题步骤和方法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做题时注重细节,注意陷阱,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
解析:
难溶盐MA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MA?
M++A?
A?
+H2O?
HA+
OH?
溶液中存在:
物料守恒:c(M+)=
c(A?)+c(HA)。
电荷守恒:c(M+)+c(H+)=c(A?)+c(OH?)
加入酸存在:
A?
+
H+?
HA
若在M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酸调整c(H+),则电荷守恒发生变化。
在MA溶液中,随着c(H+)增大,c2(M+)增大。由图中可以找出几个特殊点:
c(H+)=0
c2(M+)=5.0×10-8
(mol/L)2
c(M+)=5.01/2×10-4mol/L
c(H+)=10-4mol/L
c2(M+)=7.5×10-8
(mol/L)2
c(M+)=7.51/2×10-4mol/L
c(H+)=2×10-4mol/L
c2(M+)=10×10-8
(mol/L)2
c(M+)=101/2×10-4mol/L
c(H+)=3×10-4mol/L
c2(M+)=12.5×10-8
(mol/L)2
c(M+)=12.51/2×10-4mol/L
解法一:
Ksp(MA)=
c(M+)×c(A?)
Ka(HA)=
c(H+)×c(A?)/
c(HA)
推导得出:
Ka=
c(H+)×[Ksp/c(M+)]/[c(M+)-c(A?)]=c(H+)×[Ksp/c(M+)]/[c(M+)-Ksp/c(M+)]
变形后可得:
Ka×c(M+)=(
Ka+
c(H+))×Ksp/c(M+)
Ka×c2(M+)=(
Ka+
c(H+))×Ksp
代入数字可得:
Ka×5.0×10-8=(
Ka+0)×Ksp
①
Ka×7.5×10-8=(
Ka+10-4)×Ksp
②
Ka×10×10-8=(
Ka+2×10-4)×Ksp
③
解方程可得:Ka(HA)=2.0×10-4
Ksp(MA
)=5.0×10-8
解法二:由图像可知,c(H+)=0
c2(M+)=5.0×10-8
(mol/L)2
c(M+)=5.01/2×10-4mol/L
若忽略A?水解,Ksp(MA)=
c(M+)×c(A?)=
c2(M+)=5.0×10-8
(mol/L)2
Ka(HA)=
c(H+)×c(A?)/
c(HA)
推导得出:
Ka=
c(H+)×[Ksp/c(M+)]/[c(M+)-c(A?)]=c(H+)×[Ksp/c(M+)]/[c(M+)-Ksp/c(M+)]
变形后可得:Ka×c(M+)=(
Ka+
c(H+))×Ksp/c(M+)
Ka×c2(M+)=(
Ka+
c(H+))×Ksp
由图像可知,c(H+)=2×10-4mol/L
c2(M+)=10.0×10-8
(mol/L)2
Ka×10.0×10-8=(
Ka+2×10-4)×5.0×10-8
解方程可得:Ka(HA)=2.0×10-4
或者
由图像可知,c(H+)=10-4mol/L
c2(M+)=7.5×10-8
(mol/L)2
Ka×7.5×10-8=(
Ka+10-4)×5.0×10-8
解方程可得:Ka(HA)=2.0×10-4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中,TiO2、SiO2几乎不发生反应,Al2O3、MgO、CaO、Fe2O3转化为相应的硫酸盐,写出Al2O3转化为NH4Al(SO4)2的化学方程式:
。
回答下列问题:
(2)“水浸”后“滤液”的pH约为2.0,在“分步沉淀”时用氨水逐步调解pH至11.6,依次析出的金属离子是
。
金属离子
Fe3+
Al3+
Mg2+
Ca2+
开始沉淀的pH
2.2
3.5
9.5
12.4
沉淀完全(c=1.0×10-5
mol·L-1)的pH
3.2
4.7
11.1
13.8
回答下列问题:
(3)“母液①”中Mg2+浓度为
mol·L-1。
(4)
“水浸渣”在160℃“酸溶”,最适合的酸是
。“酸溶渣”的成分是
、
。
金属离子
Fe3+
Al3+
Mg2+
Ca2+
开始沉淀的pH
2.2
3.5
9.5
12.4
沉淀完全(c=1.0×10-5
mol·L-1)的pH
3.2
4.7
11.1
13.8
回答下列问题:
(5)“酸溶”后,将溶液适当稀释并加热,TiO2+水解析出TiO2·xH2O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6)将“母液①”和“母液②”混合,吸收尾气,经处理得
循环利用。
(1)真实背景:工业生产过程
(2)呈现形式:流程图、表格、图像(陌生信息不少)
(3)能力考查:获取信息能力、分解问题能力、表达能力、识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
1.无机工业流程图题的特点
无机化工流程题解题策略
原料处理
分离提纯
获得产品
反应条件的
控制
原料
目标产物
原料的预处理
除杂、净化
产品的分离提纯
成本
环保
核心反应
1
2
3
原料循环利用
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
规律:
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
生产条件的控制
2.工艺流程题思维建模
1
快速浏览,整体分析——把握主干
4
以线设问,回归流程——局部剖析
3
独立设问,找准关键——直接作答
2
瞻前顾后,整合信息——理顺流程
3.工艺流程题答题策略
【备考启示】本题是高考热点,几乎每一年都出现,题目既相似又不相同,都是以物资制备或分离提纯为背景,考查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氧化还原反应等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题目背景新,综合性强,设问方式不断变化,对能力要求比较高,直觉难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试题规律,理解试题特点,适应解题套路,掌握解题方法,不管题目如何变化,考生都很容易解决。
27.(14分)
氧化石墨烯具有稳定的网状结构,在能源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通过氧化剥离石墨制备氧化石墨烯的一种方法如下(装置如图所示):
Ⅰ.将浓H2SO4、NaNO3、石墨粉末在c中混合,置于冰水浴中。剧烈搅拌下,分批缓慢加入KMnO4粉末,塞好瓶口。
Ⅱ.转至油浴中,35℃搅拌1小时。缓慢滴加一定量的蒸馏水。升温至98℃并保持1小时。
Ⅲ.
转移至大烧杯中,静置冷却至室温。加入大量蒸馏水,而后滴加H2O2至悬浊液由紫色变为土黄色。
Ⅳ.离心分离,稀盐酸洗涤沉淀。
Ⅴ.蒸馏水洗涤沉淀。
Ⅵ.冷冻干燥,得到土黄色的氧化石墨烯。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c的名称分别是
、
,
仪器b的进水口是
(填字母)。
(2)步骤Ⅰ中,需分批缓慢加入KMnO4粉末并使用冰水浴,原因是
。
(3)步骤Ⅱ中的加热方式采用油浴,不使用热水浴,原因是
。
(4)步骤Ⅲ中H2O2的作用是
。(以离子方程式表示)
(5)步骤Ⅳ中,洗涤是否完成,可通过检测洗出液中是否存在SO42-来判断。检测的方法是
。
(6)步骤Ⅴ可用pH试纸检测来判断Cl-是否洗净,其理由是
。
目标(对象)
情境(过程)
仪器名称及使用
条件控制
离子检验
27.(14分)
氧化石墨烯具有稳定的网状结构,在能源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通过氧化剥离石墨制备氧化石墨烯的一种方法如下(装置如图所示):
Ⅰ.将浓H2SO4、NaNO3、石墨粉末在c中混合,置于冰水浴中。剧烈搅拌下,分批缓慢加入KMnO4粉末,塞好瓶口。
Ⅱ.转至油浴中,35℃搅拌1小时。缓慢滴加一定量的蒸馏水。升温至98℃并保持1小时。
Ⅲ.
转移至大烧杯中,静置冷却至室温。加入大量蒸馏水,而后滴加H2O2至悬浊液由紫色变为土黄色。
Ⅳ.离心分离,稀盐酸洗涤沉淀。
Ⅴ.蒸馏水洗涤沉淀。
Ⅵ.冷冻干燥,得到土黄色的氧化石墨烯。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c的名称分别
是
、
,
仪器b的进水口是
(填字母)。
(2)步骤Ⅰ中,需分批缓慢加入KMnO4粉末并使用
冰水浴,原因是
。
Ⅰ.将浓H2SO4、NaNO3、石墨粉末在c中混合,置于冰水浴中。剧烈搅拌下,分批缓慢加入KMnO4粉末,塞好瓶口。
滴液漏斗
三颈瓶
d
反应放热,防止反应过快
(3)步骤Ⅱ中的加热方式采用油浴,不使用热水浴,原因是
。
(4)步骤Ⅲ中H2O2的作用是
。(以离子方程式表示)
Ⅱ.转至油浴中,35℃搅拌1小时。缓慢滴加一定量的蒸馏水。升温至98℃并保持1小时。
Ⅰ.将浓H2SO4、NaNO3、石墨粉末在c中混合,置于冰水浴中。剧烈搅拌下,分批缓慢加入KMnO4粉末,塞好瓶口。
反应温度接近水的沸点,油浴更易控温
Ⅲ.
转移至大烧杯中,静置冷却至室温。加入大量蒸馏水,而后滴加H2O2至悬浊液由紫色变为土黄色。
MnO4-
+
H2O2
=
Mn2+
+
O2↑
2
5
+7
+2
-1
0
5
2
+6H+
+8H2O
(5)步骤Ⅳ中,洗涤是否完成,可通过检测洗出液中是否存在
SO42-来判断。检测的方法是
。
(6)步骤Ⅴ可用pH试纸检测来判断Cl-是否洗净,其理由
是
。
Ⅳ.离心分离,稀盐酸洗涤沉淀。
Ⅴ.蒸馏水洗涤沉淀。
取少量洗出液,滴加BaCl2,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H+与Cl-电荷平衡,洗出液接近中性时,可认为Cl-洗净。
【备考启示】化学实验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考查方式和要求基本不变,变化的是试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掌握中学化学中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掌握中学化学要求的重要定性和定量实验;掌握常见的实验操作方法气密性检验、防倒吸、分离提纯、物质检验、气体制备、尾气吸收等,会分析实验装置、实验操作、试剂的作用,能正确评价实验操作或装置,掌握计算纯度和产率的方法。掌握答题技巧,掌握高频问题的回答方法,学会灵活应变。
卷
2017Ⅱ卷28题
2018Ⅱ卷28题
2019Ⅱ卷28题
2020年Ⅱ卷27题
2021年乙卷27题
载体
水中的溶解氧测定
三草酸合铁酸钾性质探究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苯甲酸的制备
制备氧化石墨烯
作答量
7空(填空4个,简答2个,写方程1个,计算1个)
7空(填空2个,简答4个,计算1个)
9空(填空4个,简答4个,选择填空1个,无计算)
10空(填空4个,简答3个,选择填空1个,写方程1个,计算2个)
8空(填空3个,简答4个,离子方程式1个,无计算)
知识点
操作原因;写固氧化学方程式;选仪器,煮沸水目的;滴定终点现象,误差,计算含氧量。
操作的目的、检验气体、检验Fe2O3、中和滴定测含量、滴定终点判断。
研细的目的,装置、萃取剂的优点分析,不能明火加热的原因,实验装置的选择,试剂的作用,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
本题以苯甲酸的制备为背景考查化学实验流程:包括仪器的选择、实验原理分析及产品的纯度、产率的计算等。
仪器名称及规范使用、具体实验操作目的、氧化方程式的配平、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理由。
近五年陕西理综(化学)实验题对比分析
2021全国乙卷28题
命题情境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化学史、科学研究
典型无机物性质
分压及分压平衡常数计算
平衡常数与温度关系
理解与辨析
归纳与论证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2021全国乙卷原理题
命题情境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化学史
典型无机物性质
信息接收、整合;分析与归纳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氯
溴
碘
溴
/
Br
?
命题情境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科学研究
双平衡体系,
分压及分压平衡常数计算
理解与辨析
归纳与论证
证据推理、模型认知
(2)376.8℃
BaPtCl6
=BaCl2+Pt+2Cl2
Kp?=1.0×104pa2
达到平衡时,p(Cl2)=1.0×102pa=0.1
kPa
对于反应:2ICl(g)=Cl2(g)+I2(g),
376.8℃平衡时,测得烧瓶中压强为32.5kPa=p(ICl)
+p(I2)
+
p
(Cl2)。
碘蒸气初始压强为20.0kPa,
平衡时,p(I2)
+
p(ICl)/2=20.0kPa,p(I2)=20.0
-p(ICl)/2
32.5kPa=p(ICl)
+p(I2)+p(Cl2)
=
p(ICl)+
[20.0-p(ICl)/2]+0.1
解方程可得:p(ICl)=24.8
kPa
反应2ICl(g)=Cl2(g)+I2(g),达到平衡时,p(ICl)
=24.8
kPa
p(Cl2)=
0.1
kPa
p(I2)=
20.0
-p(ICl)/2=(20.0-12.4)kPa=7.6
kPa
K=
p(Cl2)×p(I2)/p2(ICl)=
0.1×7.6÷24.82
(单位为kPa)或
K=p(Cl2)×p(I2)/p2(ICl)=100×7.6×103÷(24.8×103)2
(单位为Pa)
命题情境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图像观察与处理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理解与辨析
归纳与论证
(3)①由lgKp2~1/T图可知,反应2NOCl(g)?2NO(g)+Cl2(g),1/T值越大,温度越低,lgKp2越小,降低温度,平衡逆移,说明NOCl分解为NO和Cl2,属于吸热反应,△H大于0。
同理,由lgKp1~1/T图可知,反应2NO(g)+2ICl(g)?2NOCl(g)+
I2(g),温度越低,lgKp2越大,属于放热反应,△H小于0。
②由2NO(g)+2ICl(g)?2NOCl(g)+I2(g)和2NOCl(g)?2NO(g)+Cl2(g)相加,可以得到2ICl(g)
?Cl2(g)+I2(g),反应2ICl(g)
?Cl2(g)+I2(g)的平衡常数:K=
Kp1×Kp2
反应2ICl(g)
?Cl2(g)+I2(g)的△H大小的推理过程:选取图像中,两个不相同温度的lgKp1和lgKp2值。
①最左侧点(高温):lgKp1=-1.3
lgKp2=-2.6
②最右侧点(低温):lgKp1=-0.6
lgKp2=-3.5
解法一:代入计算,比较大小即可。
最左侧点(高温):K=Kp1×Kp2=10-3.9
最右侧点(低温):
K=Kp1×Kp2=10-4.1
由数据分析可知,降低温度,反应2ICl(g)=Cl2(g)+I2(g)平衡常数减小,平衡逆移,该反应的△H大于0。
解法二:
K=Kp1×Kp2
lgK
=lg(Kp1×Kp2)=lgKp1+lgKp2
选取图像中,两个不同温度的lgKp1和lgKp2值之和,比较大小即可。
①最左侧点(高温):
lgK=lgKp1+lgKp2=-3.9
②最右侧点(低温):
lgK=lgKp1+lgKp2=-4.1
由数据分析可知,降低温度,(lgKp1+lgKp2)减小,说明反应2ICl(g)=Cl2(g)+I2(g)平衡常数减小,平衡逆移,该反应的△H大于0。
接收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备考启示】在进行化学反应原理板块复习时,重点训练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有关的计算;掌握有关计算(氧化还原滴定、电离常数计算、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方法。加强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训练,具备识图能力,理解图形变化的含义。对多步连锁反应、分压平衡常数、速率方程等知识做适当拓展训练。
NOCl光化学分解反应为:2NOCl+hν=2NO
+Cl2
说明分解1mol
NOCl需要吸收,0.5
mol
的光子。
题
型
分
析
1.
《化学反应原理》命题特点
化学反应原理题以创新为主,特别是在情境上、取材上、图像上创新,同时联系生产实际考查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重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核心考点:(1)反应热
(2)条件控制和选择及其原因解释(平衡理论和速率理论)
(3)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计算(反应速率、转化率、平衡常数)
(4)催化剂和活化能的理解与应用
(5)图表数据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备考启示
2.
对必备知识考查逐渐深入
热化学常考常新
(2020年全国高考I卷)
(2020年全国高考II卷)
(2020年浙江高考-29)
(2019年全国高考II卷)
(2019年全国高考I卷)
(2019年全国高考Ⅲ卷)
(2021年全国乙卷)
(2021年全国甲卷)
3.构建《化学反应原理》认知模型
试题强调以真实情境作为测试的载体,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进而考查考生在实际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情境的创设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体现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成果。试题的设问主要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是多少”三个方面。
1
题型特点和核心素养分析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认识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为了认识微粒变化过程中的体现出来的能量变化和性质变化,建立概念,模型,形成模型认知。
结构题:35题
2
试题解析
命题特点
核心素养
从原子,分子,晶体等核心知识点考查,考察了“是什么”、“为什么”、“是多少”三个方面。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是什么
是什么
是什么
是什么
是什么
为什么
是什么
是多少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对教材内容整合能力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
试题解析
必备知识
核外电子排布之洪特特例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类比迁移、分析解决问题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
试题解析
必备知识
配合物结构及性质
[Cu
(NH3)
4
]
SO4
=
[Cu(NH3)4]2+ +
SO42-
内界
外界
配位体
配位数
配位原子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分析解决问题
归纳与论证
2
试题解析
必备知识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斥力大小:孤-孤>孤-键>键-键
2
试题解析
必备知识
晶体结构与性质
晶胞计算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备考启示】考查的形式和往年相同,考点碎片化,各小题之间基本没有关联,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热点知识,例如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比较判断、电负性、原子结构与性质、化学键类型、化学键与氢键、分子结构与性质、晶胞计算等,难度和近几年同类题接近,只要细心认真就能顺利解决。对于核外电子排布、空间构型、杂化轨道、晶胞计算等高考热点,重点关注。
3
模型构建
键角比较
首先比较杂化类型:sp>sp2>sp3,如:CO2>BF3>CH4。
杂化类型、孤电子对数均相同:中心原子电负性越大,成键电对越靠近中心原子,它们之间的斥力越大,键角越大。
如:
NH3>PH3>AsH3
。
杂化类型相同,比较孤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越多,键角越小。
如:CH4>NH3>H2O。
3
模型构建
熔沸点比较
同为金属晶体: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金属键越强,原子化热越大,熔点越高。
同为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离子键越强,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
同为原子(共价)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点越高。
同为分子晶体:
没有氢键存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存在氢键:分子间氢键使熔、沸点升高;分子内氢键使熔、沸点降低
答题原则:
不同类晶体,比较晶体类型;同类晶体,分析微粒间作用大小
“百变”均摊法
不变的是:一个微粒被n个重复单元(不一定是晶胞)所共用,该微粒属于一个单元的份额为1/n
石墨中每个碳原子被三个环共用;碳原子与碳碳键数目之比为2∶3
金刚石中碳原子与碳碳键数目之比为1∶2
二氧化硅中硅原子与硅氧键数目之比为1∶4
二氧化硅中硅原子与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2
3
模型构建
一模型:取1
mol
(即NA)个晶胞为研究对象,这样才有统计学意义,才能使用“均摊法”。
一公式:
两换算:1
nm=1×10-7
cm;1
pm=1×10-10
cm
三相切:棱相切/体对角线相切/面对角线相切
ρ:密度,单位g/cm3
n:晶胞中物质化学式的份数
M:化学式计算出的摩尔质量
NA:6.02×1023
mol-1
V(晶胞):1个晶胞的体积(cm3)
化学式为最简式
晶体密度计算
3
模型构建
n:晶胞中均摊到原子数目
V晶胞:晶胞体积
V原子:
所有原理体积
空间占有率
V晶胞
n·V原子
=
空间利用率计算
3
模型构建
×100%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卤沙唑仑W是一种抗失眠药物,在医药工业中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
已知:
(1)
(2)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
2-氟甲苯(邻氟甲苯)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卤沙唑仑W是一种抗失眠药物,在医药工业中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
已知:
(1)
(2)
回答下列问题: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卤沙唑仑W是一种抗失眠药物,在医药工业中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
已知:
(1)
(2)
回答下列问题:
(3)D具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______________。
(不考虑苯环)
氨基、羰基、卤素原子
(
溴原子、氟原子)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卤沙唑仑W是一种抗失眠药物,在医药工业中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
已知:
(1)
(2)
回答下列问题:
(4)反应④中,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卤沙唑仑W是一种抗失眠药物,在医药工业中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
已知:
(1)
(2)
回答下列问题:
(5)反应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取代反应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卤沙唑仑W是一种抗失眠药物,在医药工业中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
已知:
(1)
(2)
回答下列问题:
(6)C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共有______________种。
10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卤沙唑仑W是一种抗失眠药物,在医药工业中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
已知:
(1)
(2)
回答下列问题:
(7)写出W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构建模型
构建模型
构建模型
构建模型
考点统计
考点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有机物的命名
√
√
√
√
官能团的名称
√
√
√
√
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
√
√
√
√
有机反应的条件与试剂
√
结构简式的书写
√
√
√
√
√
有机方程式的书写
√
√
√
√
√
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
√
√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
√
√
√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
√
√
手性碳原子
√
分子式
√
备考启示
1.熟练有机基础反应
,学会分析陌生反应。
2.熟练各类有机物的命名方法。
3.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书目判断。
4.具备正向分析、逆向分析有机合成路线的能力,并能设计有机合成路线。
2021年全国甲卷试题解析
7.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
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
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C
【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本题属于化学与社会试题,属于高考必考题型,题目比较简单。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能源等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做题时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同时教学过程中应关注课本边边角角,仔细挖掘资料卡片、科学史话、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课后题等信息。重视课本一些非重点知识章节内容。
8.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
g重水(D2
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B.
3mol
的NO2与H2
O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C.32
g
环状S8
分子中含有的
S-S键数为1NA个
D.1
L
PH=4的0.1
mol·L-1
K2Cr2O7溶液中的
Cr2O72-离子数为
0.1NA
C
【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本题为高考热点题型,往往在注意有关计算关系考查的同时,又隐含对概念的理解的考查。难度不大,概念性强,覆盖面广,区分度好。
2019年Ⅱ
、Ⅲ卷,2020
Ⅲ卷都考过,一般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物质状态、分子组成、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等多方面的知识。判断和计算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离子数的多少。
解题时首先认真审题,特别注意关键字词、留心‘陷阱’
气体
方法
A
氨气
加热氯化铵固体
B
二氧化氮
将铝片加到冷浓硝酸中
C
硫化氢
向硫化钠固体滴加浓硫酸
D
氧气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9.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
)
D
【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本题属于化学实验题,考查了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原理等。本题考查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难度小,题目比较简单,只要细心审题容易得分。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知识,但是在近十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少专门出现,属于经典老题的回归。复习备考时应重视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重视常规考点,关注课本基本实验,围绕教材进行复习备考,引导学生做题时注重细节。(今年全国乙卷第8题也考实验室制气体)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醇既可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
B.用饱和碳酸氢纳溶液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醇
C.烷烃的沸点高低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
D.戊二烯与环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B
【试题评价】本题属于有机化学基础题,考查了反应类型判断、同分异构体判断、官能团性质、烷烃物理性质等知识点。相对于往年的同类题难度较小,只要细心认真就能顺利得分。
在教学
中,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基础知识,掌握有机化学的核心知识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官能团等的判断。(与2021年乙卷第10题考查点有些类似)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的元素推断题。具体考察了原子结构知识、元素周期律半径变化规律、物质分类、化学键知识。
【考点分析】
11.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和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也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W和X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B.W与X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Y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不与强碱反应
D.W、X和Z可形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解题分析】
?
【选项剖析】
A.原子半径:
B.W与X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Y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不与强碱反应
D.W、X和Z可形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W为H元素,X为N元素
Y为Al元素,Z为S元素
A.
原子半径:Al
>
S
>
N
>
H,所以原子半径正确顺序为:Y
>
Z
>
X
>
W,A错误;
B.
W和X可以形成NH3、N2H4等化合物,B错误;
C.
Al2O3既可以与强酸反应,又可以和强碱反应,为两性氧化物,C错误;
D.
H、N、S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NH4)2S或NH4HS,如(NH4)2S中N、H之间为共价键,NH4+与S2-之间为离子键,D正确。正确答案为D
【考点分析】
12.已知相同温度下,
。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
、
与
的关系如图所示。(
)
A.曲线①代表
的沉淀溶解曲线
B.该温度下
的
值为
C.加适量
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D.
时两溶液中
此题考察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知识。具体考察学生读图、通过图像提供的数据信息,深入考查学生信息整合能力,并利用图中信息,考察Ksp的计算,离子浓度关系和离子浓度变化规律。
因Ksp(BaSO4)<
Ksp(BaCO3),则-lg[Ksp(BaCO3)]<-lg[Ksp(BaSO4)],由此可知曲线①为-lg[c(Ba2+)]与-lg[c(SO42-))]的关系,曲线②为-lg[c(Ba2+)]与-lg[c(CO32-)]的关系。
【题意分析】
此题关键问题是判断两条直线各代表何种难溶电解质。BaCO3、BaSO4均为难溶物,饱和溶液中-lg[c(Ba2+)]+{-lg[c(SO42-)]}=-lg[c(Ba2+)×
c([c(SO42-)]=-lg[Ksp(BaSO4)],同理可知溶液中-lg[c(Ba2+)]+{-lg[c(SO42-)]}=-lg[Ksp(BaCO3)],
BaSO4
BaCO3
【选项剖析】
A.曲线①代表
的沉淀溶解曲线
B.该温度下
的
值为
C.加适量
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D.
时两溶液中
BaSO4
BaCO3
A.由题可知,曲线上的点均为饱和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由上述分析可知,曲线①为BaSO4的沉淀溶解曲线,选项A错误;
B.曲线①为BaSO4溶液中-lg[c(Ba2+)]与-lg[c(SO42-)]的关系,由图可知,当溶液中-lg[c(Ba2+)]=3时,-lg[c(SO42-)=7,则-lg[Ksp(BaSO4)]=7+3=10,因此Ksp(BaSO4)=1.0×10-10,选项B正确;
【选项剖析】
A.曲线①代表
的沉淀溶解曲线
B.该温度下
的
值为
C.加适量
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D.
时两溶液中
BaSO4
BaCO3
C.向饱和BaSO4溶液中加入适量BaCl2固体后,溶液中c(Ba2+)增大,根据温度不变则Ksp(BaSO4)不变可知,溶液中c(SO42-)将减小,因此a点将沿曲线①向左上方移动,选项C错误;
D.由图可知,当溶液中c(Ba2+)=10-5.1时,两溶液中
=
=
选项D错误;答案选B。
A.KBr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只起电解质的作用
B.阳极上的反应式为:
C.制得2
mol乙醛酸,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
1
mol电子
D.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在外电场作用下向铅电极方向迁移
13.乙醛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以用如下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合成。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
,解离为
和
,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问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此题考察电化学知识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运用。具体考察了电解原理知识,包括电极反应、电解质作用,离子迁移及电子转移相关计算。同时也考察了学生通过图像提取信息,结合电化学及电子转移理论知识阐述工业实际中的细节问题。
【考点分析】
此题关键是要根据装置图中物质变化及化合价变化,确定阴极和阳极。铅电极乙二酸转化为乙醛酸,失去氧原子,发生还原反应,推知铅电极为阴极;石墨电极Br-转化为Br2,化合价升高,反应氧化反应,推知石墨电极为阳极。
阴极
阳极
【题意分析】
【选项剖析】
A.KBr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只起电解质
的作用
B.阳极上的反应式为:
阴极
阳极
A.KBr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除作电解质外,同时还是电解过程中阳极的反应物,生成的Br2为乙二醛制备乙醛酸的中间产物,故A错误;
B.阳极上为Br-失去电子生成Br2,Br2将乙二醛氧化为乙醛酸,故B错误;
阴极
阳极
C.电解过程中阴阳极均生成乙醛酸,总反应为:
HOOC-COOH+OHC-CHO→2HOOC-CHO,产物物质的量与转移电子的关系式为:2HOOC-CHO~2e,所以,制得2
mol乙醛酸,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2
mol电子,故C错误;
C.制得2
mol乙醛酸,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1
mol电子
D.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在外电场作用下向铅电极方向迁移
【选项剖析】
D.由上述分析可知,双极膜中间层的H+在外电场作用下移向阴极,即H+移向铅电极,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
化工生产思维是基于大工程观,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它要考虑原料的实际来源、生产速率和产率、设备要求和生产成本因素、三废处理等问题。化学工艺流程试题是将主要生产阶段用框图流程的简要形式表示,针对生产流程中化学知识、实验知识和化工知识设问的一类试题。高考化学工艺流程试题具有三大命题特点:一是素材新,选材是学科前沿知识和化工融合的最新技术成果,凸显了化学学科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二是内容广,考点覆盖了高中化学主干知识,如化学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三是能力高,设问方式灵活多样,有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考查学生比较解释、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总之,化学工艺流程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
1.
题型特点
26题
2.
核心素养分析
工艺流程试题充分体现了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如学生通过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的学习,构建基于递变规律的元素观,有助于他们清晰地辨识流程中的局部反应,分析物质转化的形式和结果,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进行推理的证据意识。学生守恒思想的形成,有利于他们在整体分析流程时,能够对流程进行瞻前顾后的整体把握,明确元素的来龙去脉,从而建构流程图的分析模型。而流程题是以综合性试题的形式出现的,其考会融合其他主题的知识内容,如通过萃取与反萃取的原理发展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通过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实验条件的选择,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3.
试题情景
试题
情景(素材)
设问角度
甲卷
工业制备碘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物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计算
乙卷
利用炼铁高钛炉渣回收钛、铝、镁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的沉淀与Ksp的关系、离子浓度的计算、物质判断
是什么
是什么
是什么
为什么
是什么
是什么
为什么
是什么
是什么
是什么
是什么
是什么
是什么
是什么
是什么
是什么
4.
试题整体考点类型
这类题考查了物质制备流程和方案的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应用,题干信息的分析理解,结合题目信息对流程的分析是本题的解题关键,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有处理信息应用的能力,注意正确的书写陌生离子方程式,综合性强,题目难度中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全国卷高考工艺流程题的命题主要以物质的分离和制备为背景,以化学主干知识、化学实验知识和化工生产知识为载体,以考查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化工实验操作能力为目标,渗透对化学学科知识、化工技术知识的重点考查。全国各地高考工艺流程题的难度和设问方式因区域和考情不同,呈现“既相似又相异”的命题样态。
5.
试题整体评价
6.教学启示
1.相关知识备考
工艺流程题考査的知识有“本体知识”“附带知识”和“实验专项知识”三类,复习时我们应重点关注“本体知识”和“实验专项知识”。高考工艺流程题的通用模型可以参考选修4课本63页图3-15。
工艺流程的核心路径是“原料一反应一产品”,每个框图流程的关键问题是“物质一反应一操作”。物质分为进料(反应物)、出料(生成物),物质决定了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可细分为主反应(与产品有关)和反应(与杂质有关),操作分为试剂作用(试剂选择)操作作用(除杂分离操作和工艺条件控制)。以物质进出为线索,以反应类型甄别为核心,以工艺操作为重点,以产品获取为目标,从而理解工艺技术,读懂流程框图。
2.备考解题策略
答题程序一般分为四步:粗读题干,理解图示;携带问题,精读信息;跳跃难题,规范答题;明确目的,灵活答题。
流程图可能会呈现超出教材范围的知识,不必推出每一种物质,只需问什么推什么,此谓“粗读题干,理解图示”。“携带问题,精读信息”是指带着问题研读信息:读主干句,抓关键词;读流程图,抓物质流向;读实验操作,抓滤渣、滤液成分判断等。“跳跃难题,规范答题”是指答题应注意前后问题的“相关性”,若没有关联可以跳过难题,答说理题要注意表述精准、答题规范。“明确目的,灵活答题”是指答题要明确工艺流程中的原料、反应、操作都指向“多快好省”地获取产品,这个隐含于流程图中,生产目的暗示答题的思路。
从题目类型来说,甲卷27题以工业废铜焙烧得到的氧化铜为原料制备胆矾,乙卷27题以氧化剥离石墨制备氧化石墨烯,两道实验题目选取情境均属于物质的制备。甲卷目标物质胆矾对考生来说熟悉程度更高,更易入手,乙卷目标物质氧化石墨烯相对比较陌生。两道试题均按照真实的实验顺序设问,首先考察实验仪器,后续问题从具体实验步骤出发,涉及实验操作及原理考察。
27题
从考察内容来说,甲卷27题考察了实验仪器的选用、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方程式、实验方法的优劣对比、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胶体及水解相关知识、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乙卷27题考察基本实验仪器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常见离子的检验、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及原理分析。
化学实验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全国两套试卷的27题聚焦工业废料回收利用、能源材料行业基础原料制备,建立真实情境,深化信息获取加工、逻辑推理、归纳论证思维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题目设问上保障基础性,增强灵活性,体现了高考命题的选拔作用。
一是夯实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础包括化学仪器的名称、组装和正确使用、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离子检验、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等,。
二是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综合实验试题载体丰富,创新程度高,考察方式灵活多变,在复习备考时需要加强知识的联系,启发学生注意转变思路,使学生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备考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灵活应用,提升关键能力。
(1)研究高考试题,精心命制试题(陕西用卷)
2021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甲
乙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仪器名称与选择
√
√
√
√
√
√
√
√
√
实验基本操作
√
√
√
√
√
√
√
√
√
√
√
√
√
√
√
分离提纯
√
√
√
√
√
√
√
物质检验
√
√
√
√
√
√
√
产物收集与尾气处理
√
√
√
√
√
实验分析与评价
√
√
√
√
√
√
√
√
√
√
√
信息型方程式
√
√
√
√
√
√
√
√
√
√
四大滴定
√
√
√
计算
√
√
√
√
√
√
√
√
√
√
√
(2)重视日常教学中学生基础的落实
要求学生对教材的每一个实验做到:
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学会控制条件;学会使用仪器;
学会观察分析,学会解释结果,学会设计实验方案。
2021全国甲卷原理题
命题情境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环境保护、科学研究
盖斯定律
慢反应和活化能
分压平衡常数计算
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理解与辨析
归纳与论证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2021全国甲卷原理题
试题评价
以图像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反应热和活化能的理解,考查决速步与活化能的关系。
以复合图像的形式考查学生关于温度、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在计算层面,考查学生对分压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淡化计算,只要求写出计算式。
能力层面考查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图像分析与归纳能力。
2021全国甲卷原理题
2021全国乙卷原理题
两套试题均体现了学科本质价值和学科社会价值,同样注重对化学变化与规律知识的考查。整体而言,乙卷考查形式更新更活,实现了从传统难度到形式难度的突跃。
试题强调以真实情境作为测试的载体,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进而考查考生在实际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情境的创设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体现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成果。试题的设问主要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是多少”三个方面。
题型特点和核心素养分析
1
35题
命
题
特
点
2021年全国卷结构题命题特点
甲卷
乙卷
素材
太阳能电池发电制备氢;催化H2、CO2
制备甲醇
金属元素铬(Cr)
是什么
Si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排布式;单晶硅的晶体类型;Si采取的杂化类型;间体SiCl4(H2O)中Si采取的杂化类型
态Cr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特点、电负性比较;[Cr(NH3)3(H2O)2Cl]2+
配原子和配位数;PH3中P的杂化类型;晶胞顶角位置的原子
为什么
甲醇的沸点介于水和甲硫醇之间,其原因
NH3的沸点比PH3的高的原因;H2O
的键角小于NH3的原因
是多少
CO2分子中σ键π键个数;Zr4+离子在晶胞中的配位数;晶体密度;ZnxZr1-xOy
y=
原子空间占有率
2
试题考查考点覆盖
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杂化轨道理论
分子结构与性质
键角大小大小比较
晶体结构与与性质
晶体/晶胞相关计算
价键理论
3
配合物结构与性质
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杂化轨道理论
晶体结构与与性质
杂化轨道理论
分子结构与性质
晶体结构与与性质
晶体/晶胞相关计算
1
采取拼盘形式,考点相对独立,平稳过渡,主要从原子,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电子对互斥模型理论、配合物理论等核心知识点角度考查.
2
试题以新结构、新功能物质为基础命制试题,
有利于开阔考生的科学视野,让考生通过试题情境认识化学学科价值。
3
难点依旧集中在晶体/晶胞相关计算,
4
高考体现了不一定严格按考纲套路出题的趋势,近年来陆续出现新的考点(甲卷中考查了外轨杂化)
2021年全国甲乙卷结构题整体评价
加深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做好原因解释类题
5
4
重理解——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第一电离能的比较
电负性的比较
第一电子亲合能的比较
熔点、沸点高低比较
成键能力比较
配位能力比较及配合物的稳定性比较
含氧酸酸性比较
MCO3热稳定性比较等
对教学的启示
5
巧计算——依托数学模型
如何使用均摊法
如何确定配位数
如何确定坐标参数
晶胞参数与晶体密度计算等
对教学的启示
5
2021年全国卷
甲卷(36题)
乙卷(36题)
情境
大豆素的合成及其衍生化
“一种抗失眠药物卤沙唑仑”的合成
考查内容
有机物的命名、
官能团的辨认、
反应类型判断、
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有机物的命名、
官能团的辨认、
反应类型判断、
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陌生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
36题
36.[全国甲卷·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近年来,以大豆素(化合物C)为主要成分的大豆异黄酮及其衍生物,因其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而备受关注,大豆素的合成及其衍生化的一种工艺路线如下:
考点1:
A的化学名称
考点2:
至少需要H2的量
考点3:
官能团名称
考点4:
化学方程式
考点5:
反应类型
考点6:
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
考点7:根据上述路线相关知识,
设计合成路线。
36.[全国乙卷·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卤沙唑仑W是一种抗失眠药物,在医药工业中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
已知:
(1)
(2)
考点1:
A的化学名称
考点2:化学方程式书写
考点3:
官能团名称
考点4:
结构简式
考点5:
反应类型
考点6: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
考点7:
结构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