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赤壁之战感兴趣吗?孙刘联军大战曹军,以少胜多,青史留名。所以赤壁也成为了三国爱好者必定前往的打卡地。然而后人把当年的古战场成为“武赤壁”,又把黄州的一块红色山崖成为“文赤壁”,这是为什么呢?
这都得益于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苏轼。他在黄州留下了三篇
的著名的作品,借吟咏赤壁抒人生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学习目标:
1、了解词这一文体的基本知识,解读词的内容。
2、掌握词中精彩的景物描写,理解苏轼词中的对比衬托。
3、理解词作的主旨以及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4、通过对比阅读,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征。
走近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苏轼名作欣赏: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苏轼政治上的最低潮,时间为神宗元丰五年即1082年:黄州城外的赤壁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已两年余,作者有感于自己政治上的不得志,向往着大有作为的古之豪杰,于是在游历赤壁后借题发挥,写下了这首抒情言志的千古佳作。
反复诵读,注意节奏: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宋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题解
为什么叫“念奴娇·赤壁怀古”?
明确:“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
【知识链接】:关于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词句、句子。
1、词牌的来源: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而定。
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2、词牌的作用:
词牌的作用:分类、固定格式、规定字数。
词牌本身就是词的一大特色,它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将众多词分类的作用。
词牌是古时曲子的名字。为了让古曲富有新的含义,文人雅客们就为曲重新作词,即所谓的填词。另外,词牌名一旦定下了,所填词的格式也就固定了。
为了方便填词,人们常把词牌收录成册。古代著名的词谱有钦定词谱、白香词谱、诗韵新编等。有了这些词谱,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填词效率。
念奴娇,词牌名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据记载:念奴“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其声“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本词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整体感知
反复诵读,说说上下片之间有什么联系?
上片
下片
写景
怀古
扣“赤壁”
扣“怀古”
联想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过渡)
赤壁怀古
解读上片
上片描写了哪些内容?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从写景到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写环境和人事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明地点和历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刻画风景的磅礴
本词是咏史怀古题材,在上片里最能表现作者英雄观的那几句?
明确: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译: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
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是不是闲笔?
明确:不是。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译: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上片的写景大气磅礴,试赏析。
明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几句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顿时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译: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炼字: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第一句写石,将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句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第三句写“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
上片结尾“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起什么作用?
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是上、下片转折的枢纽。“江山如画”,是对上面所描写的雄伟江山的总括评价。“一时多少豪杰”,虽赞颂周郎,但包括讴歌历代的无数英雄在内。诗人在这里,把“如画”的江山和众多的“豪杰”联缀交织成词,创造出一种高尚隽美的意境,使人肃然起敬,并为之向往、倾倒。
译: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上片小结:
上片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片句意理解: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译: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译:(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译: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写周瑜?
“小乔初嫁了”——为了说明周瑜年轻
“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倜傥的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
泰然自若
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明确:苏轼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苏轼对周瑜的“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根据诗歌内容填写下表:
(对比)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二十多岁
职务
际遇
外貌
早生华发
婚姻
明确:
(对比)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二十多岁
四十多岁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
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
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
下片小结:
下片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怀和精神?
明确:旷达乐观。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总结: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古词的代表作之一。
上片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片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拓展(一):苏轼和柳永
是中国文化的高峰,豪放派的领袖人物,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看不起柳永,却又受柳永深刻影响,常拿自己的词与柳永比较。
宋俞文豹的《吹剑续录》:“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喜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两人的词风可见一斑。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拓展(二):赏读苏轼的其他词作:
【讨论】:
你还读过苏轼的哪些词作?你认为他的词风是豪放的还是婉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