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2氧气
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硫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2.2021年印度新冠疫情加剧,导致其国内氧气供应严重不足。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于医疗急救
B.易溶于水
C.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可贮存在钢瓶中
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4.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5.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物质。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氧气浓度不同,实验现象可能不同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6.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B.
C.
D.
7.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可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在一定条件下在空气中也能发生燃烧
B.反应过程中气球先膨胀后变小
C.锥形瓶中放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D.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表述式为
8.下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网络的说法错说的是(
)
A.Ⅰ、Ⅱ组反应均为氧化反应
B.Fe在Ⅰ、Ⅱ两组反应中形成的产物不同
C.Ⅰ、Ⅱ两组反应均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D.Ⅰ、Ⅱ两组反应均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9.如图,圆A代表化合反应,圆B代表氧化反应。下列反应,能归类到C处的是(
)
A.蜡烛燃烧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C.硫粉燃烧
D.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二、选择填充题
10.下列变化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碳酸分解
C.粮食酿酒
D._______
1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汞汞+氧气
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D._______
12.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解释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解释
A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防止炸裂瓶底
B
将燃着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要缓慢
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
C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得到更多的氧气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
三、填空题
13.现有①木炭②硫③红磷④铁丝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_____;
(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
(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_____;
(6)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
14.下图是木炭燃烧实验,请回答问题:
(1)木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2)用来夹取木炭的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C图实验观察到木炭燃烧,发___________,放热;
(3)对比B、C两个实验,发现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这是因为___________;
(4)D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15.如图是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甲、丙中都装了水)。
(1)对上述三个实验描述错误的是_____。
A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会放热
B三者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C三者生成物都是固体
D甲、丙中的水都可用细沙代替
(2)做甲实验时老师先用燃烧匙盛装_____(填“少量”或“足量”)硫粉在酒精灯上加热,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原因是_____。
(3)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4)丙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丙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6.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镁条B.铁丝C.蜡烛D.硫粉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___________。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拓展应用)①根据硫在空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或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的沸点___________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
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试卷第2页,总2页
试卷第1页,总1页
答案
1.D
2.B
3.D
4.A
5.A
6.B
7.D
8.C
9.C
10.C
动植物的呼吸等
11.B
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12.B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13.②
③
④
①⑤
②
⑤
14.(1)碳+氧气二氧化碳或C+O2
CO2
(2)
坩埚钳
白光
(3)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
(4)验证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15.CD
少量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较少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增大受热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铁丝的燃烧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16.CD
气态
沸点
燃烧温度高于物质的沸点
有
<
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