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上—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第一节 电是什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九上—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第一节 电是什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9 21:47:15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九上—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第一节 电是什么
一、单选题
1.(2021·邵阳)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带电轻质小球,发现两者相互吸引,则小球(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可能带正电,可能带负电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因此带电轻质小球带正电,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2.(2021·宜昌)下图所示的“吸引”现象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
A. 磁铁吸引铁钉
B. 压紧的铅柱互相吸引
C. 梳过头的塑料梳子吸引纸屑
D. 电磁铁吸引曲别针
【答案】C
【知识点】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A.磁铁能够吸引铁钉,是由于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金属的性质,属于磁体对磁体的作用力,是非静电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不易分开,B不符合题意;
C.摩擦后的梳子带上了电荷,能吸引不带电的碎纸屑,是由静电引起的,C符合题意;
D.电磁铁能吸引铁钉,是由于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金属的性质,属于磁体对磁体的作用力,是非静电引起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3.(2021·阜新)如图,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
B.气球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
D.气球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答案】C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气球与头发摩擦,使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A不符合题意;
B.电子从头发上转移到气球上,而气球得到电子后仍然为绝缘体,B不符合题意;
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电子从头发上转移到气球上,即头发失去电子,故头发带正电荷,C符合题意;
D.气球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4.(2021·贵州)有甲、乙、两三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将甲与乙、丙靠近时,他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球可能带负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B.乙球一定不带电,两球可能带负电
C.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D.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答案】A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根据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球带正电,由图可知,与丙球在相互排斥,则丙球一定带正电;甲球与乙球相互吸引,又由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质的性质,则乙球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进行判断。
5.(2021·潍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橡胶棒强
B.摩擦过程中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C.验电器箔片张开是因为两箔片带了正电荷
D.金属球上的电荷与两箔片上的电荷电性相反
【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毛皮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失去电子而带正电,A不符合题意;
B. 摩擦过程中毛皮失去电子而橡胶棒得到电子,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B符合题意;
C.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橡胶棒有多余电子;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由橡胶棒向验电器转移,两箔片带了负电荷,C不符合题意;
D. 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上与两箔片上的都带了负电荷,电荷电性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物体上的电荷不会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6.(2021·山西)小伟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小伟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
B.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
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D.塑料小勺摩擦毛料布带了电,说明小勺是导体
【答案】A
【知识点】两种电荷;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A.塑料勺经过摩擦带了电,带电体吸引胡椒粉这样的轻小物体,A符合题意;
B.若塑料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电子,B不符合题意;
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电荷发生了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C不符合题意;
D.摩擦起电不能说明物体是导体,塑料小勺是绝缘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摩擦起电是电子在物体间转移使物体带电。
7.(2021·绥化)四个轻小物体,甲乙带正电,丙带负电,丁不带电,下图中它们之间的作用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由于甲乙带正电,所以甲、乙互相排斥,A不符合题意;
B.甲、丙带异种电荷,应该互相吸引,B不符合题意;
C.乙带正电,丁不带电,二者应互相吸引,C不符合题意;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异种电荷互相吸引,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8.(2021·宿迁)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粒子与宇宙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C.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负电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D
【知识点】两种电荷;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地心说”是由托勒密提出的,B不符合题意;
C.规定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C不符合题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做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导致的扩散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3)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4)花香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
9.(2021·湘潭)两根用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靠近时相互排斥,该现象说明(  )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两吸管带有同种电荷
C.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D.两吸管带有异种电荷
【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多少没有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
BD.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两根用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靠近时相互排斥说明两吸管带有同种电荷,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题中说的是两个带相同电荷的吸管相互排斥,不能说明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10.(2021·怀化)如图所示,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D.这种相互排斥现象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原理相同
【答案】D
【知识点】两种电荷;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AB.摩擦的方法使头发与气球里的电子发生转移,而使头发与气球带异种电荷,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分子发生转移,AB项错误;
CD.两只相同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与气球因为相互摩擦而带异种电荷,两只相同的气球带的是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C项错误,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验电器的两个金属薄片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电荷量越多,张角越大。
11.(2021·武威)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B.安全锤头部很尖,目的是使用时增大压力,容易击碎玻璃让人们逃生
C.注射疫苗时,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利用了大气压强
D.梳头时头发翘起来,梳子和头发带同种电荷
【答案】A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A.自行车轮胎上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A符合题意;
B.安全锤做得很尖,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可以产生较大的压强,压强大就很容易击碎玻璃让人们能安全逃生,B不符合题意;
C.注射疫苗时,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是推力将药液压入人体内,C不符合题意;
D.梳头时头发随塑料梳子飘起来是因为梳子和头发带上了异种电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增加摩擦力可以通过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加压力和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的方式来增加.
12.(2021八下·莲湖期中)一只全新N95口罩的拦截效率是 ,口罩中间的熔喷布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对于较小颗粒起到静电吸附的作用。如图,一只符合规格的N95口罩还可以吸起小纸屑,关于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B.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小纸屑也是带电体
【答案】A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平时的小纸屑是不带电的,一只符合规格的N95口罩可以吸起小纸屑,说明N95口罩带电,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13.(2021八下·镇江期中)A是用丝绸摩擦过的带正电的玻璃棒,B、C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
A.小球B一定带负电 B.小球C一定带负电
C.小球C可能不带电 D.小球B可能不带电
【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A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带正电,当靠近B小球时,相互吸引,说明B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A靠近C时,发现排斥,说明C带正电;将BC靠近时,BC吸引,由于C带正带电,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故答案为:D。
【分析】电荷间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14.(2021·昆明模拟)对如图所示的几个电学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如图甲,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和丝绸都带上正电
B.如图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轻质小球时的情况,说明该小球带正电
C.如图丙,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如图丁,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质塑料吸管一端,相互吸引,说明吸管一定带正电
【答案】B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上正电,丝绸带上负电,A不符合题意;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排斥轻质小球,说明该小球一定带正电,B符合题意;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不符合题意;
D.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吸引吸管,说明吸管可能带正电或者不带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二、填空题
15.(2021八下·江都期末)打扫房间时,小明发现尘土飞扬,   (属于/不属于)分子的运动;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黏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擦过的镜面带了电,带电体有   的性质。
【答案】不属于;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分子的运动,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的,打扫房间时,小明发现尘土飞扬,这些尘土体积比分子的体积大,并且人眼可看到,则这些不属于分子的运动。
带电体的性质是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用干绸布擦穿衣镜,穿衣镜会带上电,细小绒毛是干绸布的成分,是轻小物体,穿衣镜会吸引细小绒毛。
【分析】尘土飞扬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16.(2021八下·东海期末)教室内的电风扇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周围空气不断   ,从而带上了电荷,由于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所以扇叶表面经常布调一层薄簿的灰尘。
【答案】摩擦;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电荷,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扇叶带电后会吸引轻小的灰尘,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17.(2021·广安)在干燥的天气里,小美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越梳头发越蓬松,这是因为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而相互   。当她面镜时,她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排斥;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是物像等大,所以当她面镜时,她的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和距离无关。
18.(2021·鸡西)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   电,B与C一定能相互   。
【答案】负;吸引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说明A和B带同种电荷;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负电;则B也带负电,故带负电的B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19.(2021八下·姑苏期中)图甲验电器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工作原理是   。图乙,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不带电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也可以用来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甲、乙两个验电器原理   (相同/不相同)。
【答案】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相同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由于验电器得失电子使验电器的金属箔上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即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不带电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原因是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所以这个现象和验电器的原理不相同。
【分析】验电器的两个金属薄片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电荷量越多,张角越大。
20.(2021八下·苏州期中)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下图所示,已知甲带正电荷,则乙小球   ,丙小球   。(填乙、丙两小球的带电情况)
【答案】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甲带正电荷,由图可知,甲乙两球分开,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判断,乙一定带正电。乙和丙相互吸引,根据异名电荷相互吸引判断,丙可能带负电,由于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质得,丙也可能不带电。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21.(2021八下·新北期中)如图将一块有机玻璃板架在两本书之间,用干燥的丝绸在有机玻璃板上摩擦后,看到有机玻璃板下方的小纸屑上下飞舞。有机玻璃板由于摩擦带上   ,具有   的性质。
【答案】电荷;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有机玻璃与丝绸反复摩擦后,由于发生电子的转移,使有机玻璃带电荷;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小纸屑被吸引。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22.(2021八下·江苏月考)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   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并且相互   ,塑料丝带负电说明塑料得电子能力   。(选填“强”或“弱”)
【答案】同种;排斥;强
【知识点】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细丝与手摩擦,手带一种电荷,细丝带另一种电荷。细丝带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细丝会散开。塑料丝带带负电说明得电子能力较强。
【分析】物体相互摩擦时,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导致电荷转移,两物体都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解答题
23.(2021·吉林模拟)我们使用“电子灭蚊拍”靠近蚊子时就能将其吸引,这是为什么?
【答案】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我们使用“电子灭蚊拍”靠近蚊子时就能将其吸引,理由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分析解答。
24.(2020九上·通榆月考)为什么用久了的电风扇扇叶上总是布满灰尘?
【答案】解:电风扇扇叶转动时,电风扇扇叶旋转与空气摩擦带电,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电风扇扇叶上总会布满灰尘。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电风扇扇叶转动时,电风扇扇叶旋转与空气摩擦带电,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电风扇扇叶上总会布满灰尘。
【分析】不同物体间相互摩擦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四、实验探究题
25.(2021八下·丹徒期末)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完成以下问题:
(1)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应该先倒入   ,该实验说明分子之间有   ;
(2)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其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   (选填“吸引”、“排斥”);
(3)用冷水浇装有刚沸腾水的烧瓶底部,则烧瓶里的水   (选填“不会”或“会”)沸腾,该实验说明气压越小,水的沸点越   (选填“高”、“低”);
(4)小明制作的浮沉子,挤压外瓶,此时外瓶中气体压强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浮沉子将会   (选填“上浮”或“下沉”)。
【答案】(1)水;空隙
(2)排斥
(3)会;低
(4)增大;下沉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1)为了防止密度对实验的影响,能够准确记录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先倒入水,然后再注入酒精。
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空隙之中。
(2)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工作原理。
(3)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用冷水浇装有刚沸腾水的烧瓶底部,烧瓶内的气压降低,烧瓶里的水会再次沸腾。
(4)用力挤压塑料瓶子时,瓶壁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外瓶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增大,会使水进入小瓶,小瓶总质量增加,所受的重力增大,整个小瓶所受的重力增大大于小瓶所受的浮力,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小瓶将下沉。
【分析】(1)该题目考查的是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结合题目的表述分析;
(2)验电器的两个金属薄片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电荷量越多,张角越大;
(3)液体的沸点与海拔的高低有关,海拔越高,液体的沸点越低;
(4)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直至漂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会下沉直至沉底。
26.(2021八下·兴化期末)学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之后,小沈同学大胆地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 于是他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起了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力的大小是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的,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称之为    (选填“类比法”“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用    (小钢球/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电荷量一定时,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越大。
(4)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物体Q时,情景如图乙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   。
【答案】(1)转换法
(2)塑料泡沫小球
(3)电荷间距离越小
(4)带负电或不带电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1)力的大小是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的,运用的是转换法;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质量较小的塑料泡沫小球;
(3)由图甲所示,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A>B>C,可得出结论:电荷量一定时,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
(4)由图乙可以看出,小球被带电体吸引;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可带电或不带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吸引。由题可知,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所以小球的带电情况:带负电或不带电。
【分析】(1)转换法: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
(2)质量小的小球在受到电荷间的作用力时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3)通过观察图甲中的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4)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27.(2021八下·溧阳期中)验电器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其结构如图所示,当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时,金属箔片会张开。请用金属小球所学物理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   (得到/失去)电子而金属片带上正电荷。
(2)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箔片帯上了   (正/负)电荷,因   而张开。
(3)本实验还可说明金属具有良好的   (填物理属性)。
【答案】(1)失去
(2)正;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导电性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通常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电子带负电,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上正电荷。
(2)当带正电的玻璃棒与金属球接触时,正电荷就会通过金属球、金属杆转移到两片金属箔上。两片金属箔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3)电荷可以通过金属球、金属杆转移,说明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分析】(1)材料对电荷的束缚能力越强,越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材料对电荷的束缚能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
(2)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
(3)导电性良好的物体称为导体,金属、石墨、大地是导体;导电性很差的物体为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是常见的绝缘体。
28.(2021八下·江都月考)学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之后,小沈同学大胆的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做起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   显示出来;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用(______)
A.小钢球 B.小铅球 C.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电荷量一定时,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越大;
(4)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Q时,情景如图(2)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_)。
A.带负电 B.不带电 C.二者都有可能
【答案】(1)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
(2)C
(3)电荷间距离越小
(4)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显示出来,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转换法。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质量较小的泡沫塑料小球,故答案为:C。
(3)由图知,A处小球偏转角度最大,C处小球偏转角度最小,故可得出结论: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一定是同种电荷;但相互吸引的可能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故答案为:C。
【分析】(1)电荷间的力的作用,通过轻小物体的偏离角度反应电荷量的大小;(2)绝缘体便于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电荷量一定时,电荷间距离越小,电荷间作用力越大;(4)物体间相互吸引,可都带电,可以一个带电,一定不带电。
29.(2021八下·江都月考)在“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中:
(1)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   ,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会相互   ,如图,由此初步结论有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橡胶棒所带电荷是    相同或不同 .
(2)大量实验证明,自然界所有的带电体带的电荷要么与玻璃棒相同,要么与橡胶棒相同,所以自然界有且只有   种电荷存在,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实验加推理,我们学过的    实验名称 也运用了此研究方法.
【答案】(1)排斥;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不同
(2)两;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1)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排斥,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会相互吸引;原因是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都是同种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不同的,所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把其它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知:自然界中一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另一种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电荷只有两种;应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也是运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到的.
【分析】(1)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真空不能传声利用了推理法。
30.(2020八下·淮安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场景。
(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有机玻璃棒所带的是   (选填“同种”或“不同”电荷,将两根带有电荷的有机玻璃棒相互靠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
(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硬橡胶棒所带的是   (选填“同种”或“不同”)电荷,将两根带有电荷的硬橡胶棒相互靠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表明,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是   (选填“同种”或“不同”)性质的电荷。
【答案】(1)同种;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
(2)同种;两根硬橡胶棒相互排斥
(3)有机玻璃棒吸引硬橡胶棒;不同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由于用丝绸摩擦两根相同的有机玻璃棒,所以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根玻璃棒靠近时相互排斥。(2)由于用毛皮摩擦两根相同的橡胶棒,所以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根橡胶棒靠近时相互排斥。(3)如果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时也相互排斥,说明此时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荷是相同的;但实际情况是两者相互吸引,所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不同。
【分析】(1)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带同种电荷,相同电荷相互排斥;(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不同。
1 / 1沪科版物理九上—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第一节 电是什么
一、单选题
1.(2021·邵阳)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带电轻质小球,发现两者相互吸引,则小球(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可能带正电,可能带负电 D.无法判断
2.(2021·宜昌)下图所示的“吸引”现象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
A. 磁铁吸引铁钉
B. 压紧的铅柱互相吸引
C. 梳过头的塑料梳子吸引纸屑
D. 电磁铁吸引曲别针
3.(2021·阜新)如图,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
B.气球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
D.气球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4.(2021·贵州)有甲、乙、两三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将甲与乙、丙靠近时,他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球可能带负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B.乙球一定不带电,两球可能带负电
C.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D.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5.(2021·潍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橡胶棒强
B.摩擦过程中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C.验电器箔片张开是因为两箔片带了正电荷
D.金属球上的电荷与两箔片上的电荷电性相反
6.(2021·山西)小伟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小伟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
B.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
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D.塑料小勺摩擦毛料布带了电,说明小勺是导体
7.(2021·绥化)四个轻小物体,甲乙带正电,丙带负电,丁不带电,下图中它们之间的作用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1·宿迁)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粒子与宇宙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C.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负电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9.(2021·湘潭)两根用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靠近时相互排斥,该现象说明(  )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两吸管带有同种电荷
C.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D.两吸管带有异种电荷
10.(2021·怀化)如图所示,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D.这种相互排斥现象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原理相同
11.(2021·武威)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B.安全锤头部很尖,目的是使用时增大压力,容易击碎玻璃让人们逃生
C.注射疫苗时,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利用了大气压强
D.梳头时头发翘起来,梳子和头发带同种电荷
12.(2021八下·莲湖期中)一只全新N95口罩的拦截效率是 ,口罩中间的熔喷布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对于较小颗粒起到静电吸附的作用。如图,一只符合规格的N95口罩还可以吸起小纸屑,关于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B.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小纸屑也是带电体
13.(2021八下·镇江期中)A是用丝绸摩擦过的带正电的玻璃棒,B、C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
A.小球B一定带负电 B.小球C一定带负电
C.小球C可能不带电 D.小球B可能不带电
14.(2021·昆明模拟)对如图所示的几个电学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如图甲,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和丝绸都带上正电
B.如图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轻质小球时的情况,说明该小球带正电
C.如图丙,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如图丁,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质塑料吸管一端,相互吸引,说明吸管一定带正电
二、填空题
15.(2021八下·江都期末)打扫房间时,小明发现尘土飞扬,   (属于/不属于)分子的运动;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黏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擦过的镜面带了电,带电体有   的性质。
16.(2021八下·东海期末)教室内的电风扇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周围空气不断   ,从而带上了电荷,由于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所以扇叶表面经常布调一层薄簿的灰尘。
17.(2021·广安)在干燥的天气里,小美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越梳头发越蓬松,这是因为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而相互   。当她面镜时,她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21·鸡西)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   电,B与C一定能相互   。
19.(2021八下·姑苏期中)图甲验电器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工作原理是   。图乙,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不带电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也可以用来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甲、乙两个验电器原理   (相同/不相同)。
20.(2021八下·苏州期中)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下图所示,已知甲带正电荷,则乙小球   ,丙小球   。(填乙、丙两小球的带电情况)
21.(2021八下·新北期中)如图将一块有机玻璃板架在两本书之间,用干燥的丝绸在有机玻璃板上摩擦后,看到有机玻璃板下方的小纸屑上下飞舞。有机玻璃板由于摩擦带上   ,具有   的性质。
22.(2021八下·江苏月考)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   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并且相互   ,塑料丝带负电说明塑料得电子能力   。(选填“强”或“弱”)
三、解答题
23.(2021·吉林模拟)我们使用“电子灭蚊拍”靠近蚊子时就能将其吸引,这是为什么?
24.(2020九上·通榆月考)为什么用久了的电风扇扇叶上总是布满灰尘?
四、实验探究题
25.(2021八下·丹徒期末)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完成以下问题:
(1)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应该先倒入   ,该实验说明分子之间有   ;
(2)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其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   (选填“吸引”、“排斥”);
(3)用冷水浇装有刚沸腾水的烧瓶底部,则烧瓶里的水   (选填“不会”或“会”)沸腾,该实验说明气压越小,水的沸点越   (选填“高”、“低”);
(4)小明制作的浮沉子,挤压外瓶,此时外瓶中气体压强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浮沉子将会   (选填“上浮”或“下沉”)。
26.(2021八下·兴化期末)学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之后,小沈同学大胆地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 于是他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起了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力的大小是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的,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称之为    (选填“类比法”“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用    (小钢球/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电荷量一定时,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越大。
(4)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物体Q时,情景如图乙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   。
27.(2021八下·溧阳期中)验电器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其结构如图所示,当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时,金属箔片会张开。请用金属小球所学物理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   (得到/失去)电子而金属片带上正电荷。
(2)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箔片帯上了   (正/负)电荷,因   而张开。
(3)本实验还可说明金属具有良好的   (填物理属性)。
28.(2021八下·江都月考)学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之后,小沈同学大胆的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做起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   显示出来;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用(______)
A.小钢球 B.小铅球 C.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电荷量一定时,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越大;
(4)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Q时,情景如图(2)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_)。
A.带负电 B.不带电 C.二者都有可能
29.(2021八下·江都月考)在“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中:
(1)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   ,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会相互   ,如图,由此初步结论有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橡胶棒所带电荷是    相同或不同 .
(2)大量实验证明,自然界所有的带电体带的电荷要么与玻璃棒相同,要么与橡胶棒相同,所以自然界有且只有   种电荷存在,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实验加推理,我们学过的    实验名称 也运用了此研究方法.
30.(2020八下·淮安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场景。
(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有机玻璃棒所带的是   (选填“同种”或“不同”电荷,将两根带有电荷的有机玻璃棒相互靠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
(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硬橡胶棒所带的是   (选填“同种”或“不同”)电荷,将两根带有电荷的硬橡胶棒相互靠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表明,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是   (选填“同种”或“不同”)性质的电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因此带电轻质小球带正电,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A.磁铁能够吸引铁钉,是由于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金属的性质,属于磁体对磁体的作用力,是非静电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不易分开,B不符合题意;
C.摩擦后的梳子带上了电荷,能吸引不带电的碎纸屑,是由静电引起的,C符合题意;
D.电磁铁能吸引铁钉,是由于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金属的性质,属于磁体对磁体的作用力,是非静电引起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3.【答案】C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气球与头发摩擦,使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A不符合题意;
B.电子从头发上转移到气球上,而气球得到电子后仍然为绝缘体,B不符合题意;
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电子从头发上转移到气球上,即头发失去电子,故头发带正电荷,C符合题意;
D.气球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4.【答案】A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根据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球带正电,由图可知,与丙球在相互排斥,则丙球一定带正电;甲球与乙球相互吸引,又由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质的性质,则乙球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进行判断。
5.【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毛皮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失去电子而带正电,A不符合题意;
B. 摩擦过程中毛皮失去电子而橡胶棒得到电子,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B符合题意;
C.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橡胶棒有多余电子;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由橡胶棒向验电器转移,两箔片带了负电荷,C不符合题意;
D. 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上与两箔片上的都带了负电荷,电荷电性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物体上的电荷不会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6.【答案】A
【知识点】两种电荷;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A.塑料勺经过摩擦带了电,带电体吸引胡椒粉这样的轻小物体,A符合题意;
B.若塑料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电子,B不符合题意;
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电荷发生了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C不符合题意;
D.摩擦起电不能说明物体是导体,塑料小勺是绝缘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摩擦起电是电子在物体间转移使物体带电。
7.【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由于甲乙带正电,所以甲、乙互相排斥,A不符合题意;
B.甲、丙带异种电荷,应该互相吸引,B不符合题意;
C.乙带正电,丁不带电,二者应互相吸引,C不符合题意;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异种电荷互相吸引,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8.【答案】D
【知识点】两种电荷;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地心说”是由托勒密提出的,B不符合题意;
C.规定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C不符合题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做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导致的扩散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3)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4)花香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
9.【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多少没有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
BD.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两根用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靠近时相互排斥说明两吸管带有同种电荷,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题中说的是两个带相同电荷的吸管相互排斥,不能说明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10.【答案】D
【知识点】两种电荷;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AB.摩擦的方法使头发与气球里的电子发生转移,而使头发与气球带异种电荷,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分子发生转移,AB项错误;
CD.两只相同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与气球因为相互摩擦而带异种电荷,两只相同的气球带的是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C项错误,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验电器的两个金属薄片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电荷量越多,张角越大。
11.【答案】A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A.自行车轮胎上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A符合题意;
B.安全锤做得很尖,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可以产生较大的压强,压强大就很容易击碎玻璃让人们能安全逃生,B不符合题意;
C.注射疫苗时,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是推力将药液压入人体内,C不符合题意;
D.梳头时头发随塑料梳子飘起来是因为梳子和头发带上了异种电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增加摩擦力可以通过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加压力和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的方式来增加.
12.【答案】A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平时的小纸屑是不带电的,一只符合规格的N95口罩可以吸起小纸屑,说明N95口罩带电,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13.【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A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带正电,当靠近B小球时,相互吸引,说明B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A靠近C时,发现排斥,说明C带正电;将BC靠近时,BC吸引,由于C带正带电,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故答案为:D。
【分析】电荷间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14.【答案】B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上正电,丝绸带上负电,A不符合题意;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排斥轻质小球,说明该小球一定带正电,B符合题意;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不符合题意;
D.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吸引吸管,说明吸管可能带正电或者不带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15.【答案】不属于;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分子的运动,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的,打扫房间时,小明发现尘土飞扬,这些尘土体积比分子的体积大,并且人眼可看到,则这些不属于分子的运动。
带电体的性质是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用干绸布擦穿衣镜,穿衣镜会带上电,细小绒毛是干绸布的成分,是轻小物体,穿衣镜会吸引细小绒毛。
【分析】尘土飞扬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16.【答案】摩擦;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电荷,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扇叶带电后会吸引轻小的灰尘,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17.【答案】排斥;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是物像等大,所以当她面镜时,她的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和距离无关。
18.【答案】负;吸引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说明A和B带同种电荷;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负电;则B也带负电,故带负电的B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19.【答案】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相同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由于验电器得失电子使验电器的金属箔上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即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不带电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原因是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所以这个现象和验电器的原理不相同。
【分析】验电器的两个金属薄片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电荷量越多,张角越大。
20.【答案】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甲带正电荷,由图可知,甲乙两球分开,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判断,乙一定带正电。乙和丙相互吸引,根据异名电荷相互吸引判断,丙可能带负电,由于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质得,丙也可能不带电。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21.【答案】电荷;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有机玻璃与丝绸反复摩擦后,由于发生电子的转移,使有机玻璃带电荷;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小纸屑被吸引。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结合题目给出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22.【答案】同种;排斥;强
【知识点】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细丝与手摩擦,手带一种电荷,细丝带另一种电荷。细丝带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细丝会散开。塑料丝带带负电说明得电子能力较强。
【分析】物体相互摩擦时,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导致电荷转移,两物体都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3.【答案】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我们使用“电子灭蚊拍”靠近蚊子时就能将其吸引,理由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分析解答。
24.【答案】解:电风扇扇叶转动时,电风扇扇叶旋转与空气摩擦带电,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电风扇扇叶上总会布满灰尘。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电风扇扇叶转动时,电风扇扇叶旋转与空气摩擦带电,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电风扇扇叶上总会布满灰尘。
【分析】不同物体间相互摩擦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5.【答案】(1)水;空隙
(2)排斥
(3)会;低
(4)增大;下沉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1)为了防止密度对实验的影响,能够准确记录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先倒入水,然后再注入酒精。
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空隙之中。
(2)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工作原理。
(3)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用冷水浇装有刚沸腾水的烧瓶底部,烧瓶内的气压降低,烧瓶里的水会再次沸腾。
(4)用力挤压塑料瓶子时,瓶壁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外瓶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增大,会使水进入小瓶,小瓶总质量增加,所受的重力增大,整个小瓶所受的重力增大大于小瓶所受的浮力,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小瓶将下沉。
【分析】(1)该题目考查的是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结合题目的表述分析;
(2)验电器的两个金属薄片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电荷量越多,张角越大;
(3)液体的沸点与海拔的高低有关,海拔越高,液体的沸点越低;
(4)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直至漂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会下沉直至沉底。
26.【答案】(1)转换法
(2)塑料泡沫小球
(3)电荷间距离越小
(4)带负电或不带电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1)力的大小是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的,运用的是转换法;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质量较小的塑料泡沫小球;
(3)由图甲所示,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A>B>C,可得出结论:电荷量一定时,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
(4)由图乙可以看出,小球被带电体吸引;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可带电或不带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吸引。由题可知,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所以小球的带电情况:带负电或不带电。
【分析】(1)转换法: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
(2)质量小的小球在受到电荷间的作用力时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3)通过观察图甲中的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4)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27.【答案】(1)失去
(2)正;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导电性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通常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电子带负电,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上正电荷。
(2)当带正电的玻璃棒与金属球接触时,正电荷就会通过金属球、金属杆转移到两片金属箔上。两片金属箔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3)电荷可以通过金属球、金属杆转移,说明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分析】(1)材料对电荷的束缚能力越强,越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材料对电荷的束缚能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
(2)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
(3)导电性良好的物体称为导体,金属、石墨、大地是导体;导电性很差的物体为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是常见的绝缘体。
28.【答案】(1)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
(2)C
(3)电荷间距离越小
(4)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显示出来,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转换法。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质量较小的泡沫塑料小球,故答案为:C。
(3)由图知,A处小球偏转角度最大,C处小球偏转角度最小,故可得出结论: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一定是同种电荷;但相互吸引的可能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故答案为:C。
【分析】(1)电荷间的力的作用,通过轻小物体的偏离角度反应电荷量的大小;(2)绝缘体便于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电荷量一定时,电荷间距离越小,电荷间作用力越大;(4)物体间相互吸引,可都带电,可以一个带电,一定不带电。
29.【答案】(1)排斥;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不同
(2)两;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1)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排斥,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会相互吸引;原因是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都是同种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不同的,所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把其它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知:自然界中一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另一种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电荷只有两种;应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也是运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到的.
【分析】(1)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真空不能传声利用了推理法。
30.【答案】(1)同种;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
(2)同种;两根硬橡胶棒相互排斥
(3)有机玻璃棒吸引硬橡胶棒;不同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由于用丝绸摩擦两根相同的有机玻璃棒,所以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根玻璃棒靠近时相互排斥。(2)由于用毛皮摩擦两根相同的橡胶棒,所以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根橡胶棒靠近时相互排斥。(3)如果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时也相互排斥,说明此时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荷是相同的;但实际情况是两者相互吸引,所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不同。
【分析】(1)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带同种电荷,相同电荷相互排斥;(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不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