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菩萨蛮》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菩萨蛮》 年级 高二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1学段
教 学 目 标 1.、知识技能: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体会诗歌中写景和抒情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 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韦庄那份思乡但不能归的愁苦之情。
教 学 重 点 理解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情感与价值以及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 学 思 路 反复诵读,初步体会诗歌情感——抛出问题引起学生合作探究进一步感悟诗歌情感,并探讨诗歌中情景关系——进行诗歌对比鉴赏归纳这种鉴赏方法,并学以致用。
主要 教学 方法 1、诵读法,热身链接,让课堂有读书声;2、自学为主,探究讨论;3、对比鉴赏,拓宽知识面;4、归纳总结,总结出学法;
教 学 资 源 民乐 剪辑央视关于“菩萨蛮”的朗读视频段 白居易《忆江南》及其他古代诗歌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以一幅江南美景图画引起同学们自由发言自己所学过的有关江南美景的诗篇或诗句。激发同学的兴趣,并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引出所学诗篇。 同学们自由发言自己所学过的有关江南美景的诗篇或诗句 1.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2.回顾对描写江南美景诗篇的已有认知。
二、 反复诵读,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1)自由诵读,疏通诗句,把握大意,读出自己的理解;2)请学生展示朗读;无论好坏,应鼓励朗读,个性的展示;3)学生的评价;这是最本真的感受,也是老师测验学生对诗句已经朗读的理解程度;老师在此进行恰当的点评:4)听朗读带;让学生有了对比,再来品味自己所读的意味以及把握朗读技巧5)师做点评,要言点出朗读技巧;并巧妙过渡: 学生朗读,形式多样,个别朗读,朗读点评,对比名家朗读 朗读是对诗篇有更深的理解,通过朗读来品味诗歌。进入探讨阶段。
三、 学生合作探究 自由诵读讨论,学生发言,并找出诗歌中写景的句子,并感受其意境。这个关键的环节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不同已见的学生辩驳,在讨论中感悟诗歌中作者那份情感。全班并带着感情朗读齐读诗篇。 自由诵读讨论,学生发言,并找出诗歌中写景的句子,并感受其意境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团队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文本陌生化去体会诗歌。
四、 进一步感悟诗歌情感,并探讨诗歌中情景关系,进行诗歌对比鉴赏 以白居易的《忆江南》为例来讨论:“白诗中同样描写了江南美景,可又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对这个问题已经不难把握,关键是探讨诗歌情景关系,提问:“为什么会有情感的不同?”引导学生朝深处思考,得出情景关系。 对比鉴赏, 探讨诗歌情景关系并朝深处思考,得出情景关系。 归纳这种鉴赏方法,让学生自己得出鉴赏方法。
五 学以致用。知识拓展 列举了5首诗歌,让学生自由诵读和讨论来分析诗歌的情景关系,并说出理由。 运用这一诗歌鉴赏方法来延伸拓展到更广的面,这正是扩充了课堂的容量。同时 ,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技能。
六 诗歌时具有韵味的,在讲授诗歌时更要有凝练的语言来渲染气氛。结尾同样突出了课堂的语言艺术美,激发学生探讨诗歌的兴趣。 朗读并更多掌握其他作品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 与 创新之处 始终坚持着新课改理念,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老师应是适当的引导,而舞台是学生的。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扣住这一点,让学生去思考去品味,去得出鉴赏方法,老师只是适当的点评和提升。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更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主体意识,任何的结论都是可贵的。
存在的问题 与不足 课外所选诗歌的情景关系类型应增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