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清帝退位诏书》
清朝末代皇帝
溥仪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走
向
共
和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成立
1912.1.1
1912.2.12
《清帝逊位诏书》
1911.10.10
武昌起义
颁布《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
1912.3.11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临时参议院(43人)
1.
共和立宪的起步——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初)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自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自由平等
责任内阁
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制度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探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原则有哪些?
袁世凯被选举
为临时大总统
1912.2.15
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成立
1912.1.1
1912.2.12
《清帝逊位诏书》
1911.10.10
武昌起义
颁布《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
1912.3.11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直接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
根本……:以法律否定专制,巩固共和,保障民权
意义: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
1.漫画中的猴子暗喻谁?
2.作者想表达一个怎样的观点?
3.袁世凯具体采取了哪些行动?
1913.11
解散国民党
1914.5
《中华民国约法》
实行总统制
1915.5
《中日民四条约》
1915.10
担任皇帝
1913.3
刺杀宋教仁
护国战争
二次革命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
——孙中山《讨袁檄文》
2.
共和立宪的退步——北洋军阀时期(1912年——1927年)
一
可怜购得假共和——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党团体就曾出现300多个。……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使得政治性的演讲、报告会一时蔚然成风。
——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参与变化的实证研究》
材料二
民国初年,这些政党进行着无穷无尽的党争,不会受到制度上的有效监督。每当召开国会期间,那些议员们前呼后拥地先住到甲党招待所,得到各种好处与红包,承诺投该党的票,然后再到乙党招待所住下,同样再得到好处费,并答应投该党的票。
——萧功秦《第二次选择:辛亥革命后的多党议会民主》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
政党数量多;参政意识强;党政激烈,不受监督;腐化严重;
探究:北洋政府时期实行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
民初的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寻求中国早期政治民主化途径的伟大尝试…政党政治实践之所以会失败,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具体而言,政党自身的严重畸形化,各党派间无休止的激烈竞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的薄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由于国民民主意识的淡薄与参政能力的低下而造成的民众支持力的不足等都是民初政党政治实践失败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资产阶级政治精英对政党理念的主观认识与实践,以及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为代议制民主建立所准备的条件的不足,也是造成此次民主政治移植失败的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
——整编自《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
①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较深;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③政党仓促成立(不成熟),且党争不休;④国民缺乏参政素养(或政党政治缺乏群众基础);⑤中国没有形成适合代议制民主的政治环境;⑥封建势力强大,北洋军阀操控政权等。
1913年10月6日,国会召开总统选举会,王家襄为主席。袁世凯命令京师警察厅和拱卫军联合派出军警“保卫”国会。此外,便衣军警千余人,自称“公民团”,将国会团团围住,所有入场的人准进不准出。
根据《总统选举法》规定:候选人必须获得四分之三的绝对多数票才能当眩第一轮投票,袁世凯得471票,尚缺
99票,又进行第二轮投票,结果袁世凯得497票,离当选仍差63票。时已过午,议员要求回家吃饭,“公民团”把住前后门,并大声叫喊:“今天不选出我们中意的大总统,就休想出院!”议员见公民团虽外穿便衣,但军裤、皮靴和短枪赫然可见,知形势严重,遂在第三轮就袁世凯和黎元洪二人决选时,袁以507票当眩“公民团”完成任务,“始高呼大总统万岁,振旅而返”。这时已是晚上9时。议员们饥肠辘辘,仓皇归去。
——《总统选举会颁给黎元洪的证书》
3.
共和立宪的幌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949年)
一
可怜购得假共和——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九、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
十四、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
--孙中山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行。
--《训政纲领1928)
主权在民
一党专政
1948年国民大会
《中华民国宪法》
一
可怜购得假共和——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武昌起义十八星旗
五色旗(1912—1927)
青天白日满地红(1927—1949)
中华民国(1912——1949)
(1916年初
袁世凯称帝,1917年6月张勋复辟)
一
可怜购得假共和——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就现代民主政治而言,共和是在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等现代政治理念基础上的共和,在法治国家就表现为宪政,也以称之为“宪政共和”。
——菌心说《共和制》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政党、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都没有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起之时,都是艰难困苦,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力求从万死中求得一生,因而无不显得生气勃勃、气象一新。及至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也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或政怠宦成,或人亡政息,或求荣取辱,总之没有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国民党初起时,不也是一个万众瞩目的革命政党嘛!
——黄炎培
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前人的覆辙?希望贵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支配。——黄炎培
我们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实
现
民主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探索与建设
1.
民主的思量——解放前的制度探索(1931年—1949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
解放战争期间(1946—1949)
各级苏维埃政权
边区政府
行政区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加强抗日民族政权建设
为新中国政权建设
奠定坚实基础
毛主席一词的由来
1930年9月9日,中共中央总行动委员会主席团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临时中央政府。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都是毛泽东。因此,通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是毛泽东。从此才有了“毛主席”这个称呼。
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合影
《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贫农、
无产阶级占1/3
小资产阶
级占1/3
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
占1/3
陕甘宁边区“豆选”诗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
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思考点:“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
⑴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不同;
⑵指导思想不同:前者受苏俄革命和政权建设影响较大,后者反映党独立自主地探索政权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2.
民主的存量——新中国成立后的制度建设(1949年—1978年)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人民至上—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
民主的存量——新中国成立后的制度建设(1949年—1978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第二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修改宪法;制定法律;
监督宪法的实施;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选举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国民经济计划;决定大赦;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文,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第二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修改宪法;制定法律;
监督宪法的实施;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选举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国民经济计划;决定大赦;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文,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
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改造我这样一个人很不容易,把一个封建统治者变成一个公民,无论什么国家和政党都很难做到,但是中国共产党办到了。世界任何国家和政党都不入我眼,我只服中国共产党。
”
——爱新觉罗﹒
溥仪
3.
民主的增量——改革开放后的制度建设(1978年——今)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人民至上—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30年,我国实现“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现。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
比较项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不同点
性质
职能
产生
方式
相同点
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
中共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在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物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政协委员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
①从不同方面反映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重要形式;
②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国家机关工作效率
1949年
《共同纲领》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意义)
1957年以后
至“文革”十年。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82年宪法(意义)
初步确立
正式建立
遭到破坏
恢复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
1956
1978
1982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进一步明确这一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并提出了一整套与之相关的理论与政策
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改革开放后
中国十二大
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概念解析
3.
民主的力量——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②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3)重大意义
——提出总目标
——通过《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三个坚持
(2)发展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P20最后一段。
3.
民主的力量——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习近平走访8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并同各个领导人分别座谈。习近平称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2012年12月27日
新华网
习近平重提“毛泽东历史周期律谈话”,有两层深意:
第一,共产党人必须高度警惕跳不出兴亡周期率;
第二,共产党人必须高度自信能够跳出兴亡周期率。
各族代表步入人民大会堂
村两委会换届选举现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
走
向
共
和
实现民主
【课程标准】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走向共和,实现民主
中国近代至当代
政治制度的演变
可怜购得假共和
——民国时期政治制度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中共的制度探索
与建设
起步
南京临时政府
退步
北洋军阀时期
幌子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思量
解放前的制度探索
存量
新中国成立后……
增量
改革开放后
力量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