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4.1《望海潮》 (东南形胜)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4.1《望海潮》 (东南形胜)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0 11:0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4.1
望海潮(东南形胜)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有关宋词的常识和词人柳永的有关成就贡献,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内容和情感,并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难点:品读语言,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这首词运用铺叙的手法着力描写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钱塘(今浙江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种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这首词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另一方面歌颂了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写作背景:
《望海潮》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旧两浙转运使孙何,写了这首词赠给他。所以,有人说这是投赠之作(在宋代以长调来写景物投赠之作,当以柳永青年时期所写的这一首词为较早),但词中描写景物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柳永用铺叙的手法,由都会而重湖,由十万人家而钓叟莲娃,层层展开,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北宋前期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富庶的太平景象。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总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第二部分: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导读理解
1.《望海潮》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美丽与繁荣的?
从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指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指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描写的都是杭州美丽的自然景观;“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描写的是杭州的人文景观和经济的繁荣。
2.如何认识柳永在《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歌颂?
这首词是投赠之作,是柳永投赠给孙何的。孙何当时在杭州任两浙转运使。词中“千骑拥高牙”等句,是就孙何而言的。由于是投赠给杭州长官的作品,目的是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不免对当时的杭州进行了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以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现象,还是可以看到杭州“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殷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
柳永对杭州的歌颂中也包含着对劳动人民的赞赏。“烟柳画桥”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利用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是劳动人民用辛勤的双手造就的。柳永对此大加赞赏。
3.《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写杭州突出写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重地;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风貌看,其建筑、设施极其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民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少都心情愉悦。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美之情。
4.“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词广为流传,请简要赏析其内容
“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时节。“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面积之大。“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将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景致概括了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自我检测
1.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中,他引用的古诗文最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李明的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李明的同学刘欣写作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桌张海在学习态度上是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2.根据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
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缠绵悱恻,情感细腻;豪放词豪迈奔放,洒脱自然,气势恢宏,情感积极。如果说婉约词是南方小镇上的姑娘,那么豪放词就是北方原野上的汉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一个时代的诗歌创作在语言运用上会形成一些共性,①_______________,如唐朝诗歌多数是较直白的,而宋朝诗歌则较为含蓄。诗人由于个人阅历及性格不同,②___________,这是诗歌的个人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苏轼的诗歌雄浑豪迈,李清照的诗歌清新婉约。诗歌之于读者,语言风格无疑是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有时它会牵引你走进一个让你神往的时代,③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当窗滴”与“就砚旋研墨”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宦游人”指“为求做官而到处奔走的人”,用在送同学到外地上学的离别情景中不恰当;B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指的是结交的都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是表现主人的清高,不能表现读书的乐趣;C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形容雪的名句,用在这里不恰当。
2.答案:示例:如果说婉约词是蜿蜒的小溪;那么豪放词就是奔腾的大河;如果说婉约词是卧波的画桥;那么豪放词就是入云的高楼(或“如果说婉约词是缠绵的流水;那么豪放词就是巍峨的高山”)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需仔细分析画线的句子。首先,明确画线的句子为比喻句,故仿写时也应用到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其次,“姑娘”“汉子”是一组相对的词语,故仿写时应选用含义相对的喻体,如小溪与大河、流水与高山等;再次,观察画线句的句式,即“如果说婉约词是……,那么豪放词就是……”按照以上分析续写即可,注意所选取的喻体应与婉约词、豪放词本身的特点相符。
3.答案:示例:①这是诗歌的时代语言风格
②其遣词造句也富有个性色彩
③有时则会带领你走向一个让你敬仰的诗人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根据前文“一个时代”“在语言运用上会形成一些共性”和后文“这是诗歌的个人语言风格”可知,此处应填“这是诗歌的时代语言风格”之类的语句。②处,根据前文“由于个人阅历及性格不同”和后文对不同诗人诗歌风格的举例可知,此处可填“其遣词造句也富有个性色彩”之类的语句。③处,前文主要讲了诗歌的时代语言风格和个人语言风格,根据横线前的“有时它会牵引你走进一个让你神往的时代”可知,此处内容和诗人有关,可填“有时则会带领你走向一个让你敬仰的诗人”之类的语句。
4.答案:(1)“就砚旋研墨”暗指以“当窗滴”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2)红笺被泪水浸湿。情到深处,词中的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地流泪,泪水落到信笺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本题,要准确理解词的内容。下片的意思是: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泪水研墨作书。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