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金丝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认读本课中的8个认读字以及所带的词语;
2.学生能够通过填表格式学习方式归纳、概括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方式
3.学生能够巩固“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树立布局谋篇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品读和搜集资料感受“金丝猴为什么成为国宝”。
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金丝猴以及其它动物的的可爱、珍贵,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金丝猴为什么称之为“国宝”。
难点:通过本课的阅读训练,学生能够提高用简练的语句回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质疑:
1.开展小调查:你们去动物园的时候最爱看什么动物?为什么?
2.指名交流,抓住说喜欢猴子的同学出示金丝猴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对猴金丝猴的了解。
3.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4.结合课题质疑,问题归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通过检查认读字词了解学生初读课文情况:
光彩夺目 :课文中写金丝猴的什么光彩夺目。
严寒酷暑:金丝猴在严寒酷暑中的表现怎么样。
忍耐 濒临(近义词) 担任(造句)
灭绝:什么意思。
砍伐:课文中写的是谁砍伐什么。
2.交流通过读课文你对金丝猴有哪些了解。
3.师生共同归纳,设计表格如下:
样 子
生活习性
生活方式
三、深入学习,品读全文:
1.交流、分组,对金丝猴的哪一方面感兴趣就分成一小组,最多以四人一组。
2.出示自学提示,明确具体要求:
(1)读喜欢的自然段,想一想:
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用“——”标出。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课文内外的知识均可)。
(3)练习朗读重点语句,准备全班“交流对抗赛”。
3.全班交流:金丝猴为什么称之为“国宝”。
(1)明确全班共分为两大组,每一大组里包含各个小组。
(2)对抗交流,老师给两组评分:
①要求:结合自选的一个内容,围绕“金丝猴为什么称之为国宝”一话题开展讨论。
②逐一围绕同一个话题(样子、生活习性、生活方式任选一内容均可)开始交流,两大组之间的同学一对一补充交流(先交流课文中的内容,再交流课外资料,由老师调控)。
4.教学预案:
(1)交流学习第一自然段:“金丝猴的样子非常漂亮”(略讲)
A.指名结合第一自然段内容介绍金丝猴的样子(要求介绍有顺序,板书:漂亮)。
B.对比哪句话写得好:
①这些柔软的金色丝样的毛,长的有一二十厘米,披散下来,显得那么高贵。
②这些柔软的金色丝样的毛,长的有一二十厘米,披散下来,仿佛是一件光彩夺目的金色斗篷,显得那么高贵。(板书:高贵)
C.体会读第二句话,感受金丝猴长得是多么漂亮、高贵。
(2)交流学习第二自然段:“金丝猴惧怕酷暑而能忍耐严寒”一段。(略讲)
①指名交流
②师生补充金丝猴生活习性方面的课外资料,了解金丝猴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
③理解“惧怕”的意思。
④指导读:
A.“金丝猴惧怕酷暑而能忍耐严寒”。(板书:忍耐严寒)
B.“它们吃起东西来,老爱吧唧嘴,好像吃得特别香甜。”
(3)交流学习第三自然段:“金丝猴以家庭方式结群生活”。(重点讲)
①指名交流(板书:组织严密、天敌多,遇害少)
②根据学情分别指导读本课重点语句(“组织严密”、“天敌多”、“遇害少” 三句),体会金丝猴群因为团结、机警带来的安全生活;
③出示两张图片对比:猴群努力维持的安全生活与人类破坏的危险同在,师读本自然段后半部分,学生交流搜集的保护金丝猴的资料感受金丝猴“无处安家”、“濒临灭绝”的处境。
④指两名学生对比读本自然段:再一次感受金丝猴团结和谐幸福的生活被人破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四、感情升华:
1.让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全班交流。
3.自由读全文,思考问题:因为( ),所以被称为国宝。
4.作业:从“样子、生活习性、生活方式”等方面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做好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