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练+音频(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课时练+音频(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0 13:53:22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部编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一起来欣赏微风拂过爬山虎叶子微微漾起波纹的美景吧!
复习导入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看看吧!
复习导入
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

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

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品读课文
讨论交流
位置:

外形:

颜色:

长在茎上
像蜗牛的触角
嫩红的
阅读后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的——
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的茎
讨论交流
品读课文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蜗牛的触角
爬山虎的脚还像什么?请你用一句或几句话写下来。
爬山虎的脚像吸盘,又像卷卷的头发,还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小练笔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
仿照下面句子写一句话。
小练笔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作者用“触”“变”
“巴”“拉”“贴”等一系列动词,通过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品读课文

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不能换成“粘、挨”等其他词。因为“巴”字写出了爬山虎紧紧地粘贴在墙上的样子。
“巴”可以换成“粘、挨”等其他词吗?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品读课文
爬山虎的脚贴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小圆片触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巴在墙上。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比较句子,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品读课文
朗读第4自然段时,“触”
要读得轻一些,“巴”和“拉”要读得有力一些。
朗读指导
品读课文
“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
不能换成“一步一步”。
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合作探究
用词恰当
细致观察
体会到叶圣陶爷爷连续观察。
从叶圣陶爷爷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你能体会到什么?
合作探究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
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合作探究
一起来看看爬山虎生长的视频吧!
观看视频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小组合作朗读5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变化的句子。
品读课文
作者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细微变化的过程。
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两个词语吗?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品读课文
痕迹:事物留下的印迹。本课指爬山虎的脚因为没有触着墙枯萎了。
这个山村,旧日的痕迹几乎完全消失了。
品读课文
牢固:结实、坚固。
品读课文
没触墙
触着墙
品读课文
如果仔细看那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想到什么呢?(蛟龙的爪子)
品读课文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作者进行了连续观察。
读下面几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合作探究
课文运用的观察方法
连续的观察
细致的观察
归纳总结
课文主旨
本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具体形状,以及爬山虎怎样用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文章。
展开想象,请以爬山虎的口气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本领。
提示:大家好:我是爬山虎,我的本领可大了……
发挥想象
结构梳理





生长的地方
叶子的特点
嫩叶嫩红——娇嫩可爱
大叶嫩绿——引人注意



的特点
初生:枝状如细丝
向上爬:触、变、巴、拉、贴、爬
触墙活,离墙萎
墙上、房顶上
一顺儿、均匀、漾起波纹
一、本课共有16个重点词语,请你选择其中的词语,描述爬山虎的叶子和脚,说一说爬山虎往上攀爬的过程。
爬山虎
操场
嫩红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反面
触角
弯曲
细小
痕迹
瞧不起
牢固
休想
延伸拓展
小贴士:可以参考课后的“资料袋”中的两种方法记录:图文结合和做表格。
二、请同学们开展种豆芽、养蚕、养小金鱼等活动,对这种事物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然后写一份观察记录吧!
形象直观
变化过程一目了然
延伸拓展
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观察,并随时进行记录。
每次记录观察发现的时候,应该与以前的记录进行比较,留心观察对象变化的地方。通过观察记录,真实客观地呈现出观察对象的变化过程。
收集相关照片、视频等资料,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怎样写观察记录?
延伸拓展
《稻草人》
《小白船》
推荐阅读
课后作业
1.仿照《爬山虎的脚》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
要求: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课前解析】
关注作者:叶圣陶(1894—198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本名叶绍钧。《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描写植物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向我们生动描述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生长变化,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是美的发现者。
关注作者连续观察: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过程。通过品读描写叶子的语句,感受作者的连续观察。品读描写爬山虎脚以及攀爬过程的语句,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关注提示观察方式的词语,加深体会。体会作者不仅细致地观察事物,还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事物进行了连续观察,看到了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有序地写下来。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4.学写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2.学写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开启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的《爬山虎的脚》,了解了文章的脉络,谁来说一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
预设:生长的地方、叶子、爬山虎的脚
教师过渡:我们和作者一起有顺序、有重点、连续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今天我们再来一起来欣赏微风拂过爬山虎叶子微微漾起波纹的美景吧!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与上节课衔接,理清文章脉络,回顾所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阅读提示: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①
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②
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
预设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预设2:“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预设3:刚长出来的脚是嫩红的,跟新叶一样。
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那是爬山虎的脚生长的地方。
交流话题一: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你有什么体会。“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预设1: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这么细的脚。
预设2:作者都能看出它的形状,并数出了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十分细致而具体.
师追问;
爬山虎的脚还像什么?请你用一句或几句话写下来。
出示课件9、10: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出示课件11:
预设1:作者用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
提示启发:同学们圈画出这些动词,并做动作体会爬山虎爬的过程。
学生交流:圈画的关键词有“触、巴、拉、贴”
师:“巴”可以换成“粘、挨”等其他词吗?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预设1:不能换成“粘、挨”等其他词。因为“巴”字写出了爬山虎紧紧地粘贴在墙上的样子。
出示课件13:比较句子,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教师过渡: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我们一起体会朗读。“触”
要读得轻一些,“巴”和“拉”要读得有力一些。
学生体会朗读。
师:文中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预设1:“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
师追问:从叶圣陶爷爷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你能体会到什么?
预设1:
体会到叶圣陶爷爷连续观察。
预设2:细致观察、用词恰当
师: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爬山虎生长的视频吧!
交流话题三:爬山虎的脚有哪些变化。
出示课件20
预设1: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
追问启发:“......要是......休想”这个关联词说明了什么?
预设2: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可能作者真的用手去拉过爬山虎的脚,感受到了它的牢固与坚韧。
预设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了小圆片,巴住墙。原来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细丝,在巴住墙的时候就变成了小圆片。
启发引导:看来叶圣陶爷爷在观察的时候不仅细致、仔细,还抓住了事物的变化,你还从哪也读出来了呢?
预设4: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看到了细丝由直变弯曲的过程。
师: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两个词语吗?
解释词语。
师:如果仔细看那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想到什么呢?
预设;蛟龙的爪子。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词语阅读体会,作者的连续细致观察和描写,积累语言,启发感悟。)
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启发引导:读下面几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25.
预设1:有明确的观察对象,对感兴趣的事物连续、细致、多次观察。
预设2: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像作者一样去看、听、闻、用心感受。
预设3:观察要有顺序。
预设4:观察时,抓住事物的变化。
预设5:连续观察,才有新发现,例如在文章中有不少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叶圣陶爷爷不仅细致地观察事物,还在不同时间、地点对事物进行了连续观察,看到了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
2.小结:本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具体形状,以及爬山虎怎样用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文章。
展开想象,请以爬山虎的口气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本领。
延伸拓展
1、本课共有16个重点词语,请你选择其中的词语,描述爬山虎的叶子和脚,说一说爬山虎往上攀爬的过程。
2、请同学们开展种豆芽、养蚕、养小金鱼等活动,对这种事物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然后写一份观察记录吧!
3.怎样写观察记录?
(1)
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观察,并随时进行记录。
(2)每次记录观察发现的时候,应该与以前的记录进行比较,留心观察对象变化的地方。通过观察记录,真实客观地呈现出观察对象的变化过程。
(3)收集相关照片、视频等资料,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4、推荐阅读书籍。
(设计意图:理解文章,总结、体会观察方法,激发写作兴趣,向生活拓展,促进学生发展。)
课后作业
1.仿照《爬山虎的脚》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
要求: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
六、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茎上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


触、变成、巴住、拉、贴(牢固)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经典文章,受到了小读者们的喜爱,通过阅读文章,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在教学时,理清文章结构脉络,从发现位置、观察叶子、探究脚的秘密等方面理清文章顺序,在此基础上,细读描写爬山虎叶子、脚以及攀爬过程的语句,在品词析句中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达成了教学目标的设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一、读拼音,写字词。
1.春风吹拂着大地,柳枝的jīng(
)又软又nèn(
),枯wěi(
)了一冬的小草伸出了小脑袋,qiáo(
)着外面的世界,无叶梅的花朵密密地,重dié(
)在一起,jūn(
)匀地开满了树,没有一点空xì(
),漂亮极了。
2.草坪又大又绿,zhàn(
)满了整个cāo(
)场,在上面踢球真是太
shū(
)服了。
二、用“
”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每天晚上,妈妈总是把床铺(pū
pù)铺(pū
pù)好。
2.优美的曲(qǔ
qū)调飘荡在弯曲(qǔ
qū)的林间小路上。
三、比一比,组词语。
隙(

嫩(

舒(

茎(

占(

瞧(

柄(

叠(

四、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
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我会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风中柳树正在向人们展示那美丽的腰肢。
我会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会填。
嫩绿的
嫩红的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六、词语综合运用。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理解加点词语,然后画一画这样的叶子。
2.“漾起波纹”让我想到了成语:


3.这句话写了长大的叶子的两个特点:

。这样繁茂的叶子,可以成语

来形容。
4.看图,写出一句描写叶子的诗句。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作者把
比喻成
,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从词语___________和
看出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
仿照例句,先详细描写,再用上比喻句。
水仙花开花了!
八、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这篇课文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B.课文启发我们要细致、连续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C.课文重点描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
九、课内阅读。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主要讲的是爬山虎的


3.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A.嫩红→绿得新鲜→嫩绿
B.绿得新鲜→嫩红→嫩绿
C.嫩红→嫩绿→绿得新鲜
10
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答案
一、1.茎






2.占


二、1.pù

2.


三、空隙
占有
嫩绿
瞧见
舒展
叶柄
茎叶
重叠
四、1.
比喻句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2.
拟人句
鸟儿们在欢快地歌唱。
五、嫩红的;嫩绿的
六、1.略
2.示例:碧波荡漾
波光粼粼
3.整齐
均匀
示例:郁郁葱葱
枝繁叶茂
4.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
七、细丝
蜗牛的触角
反面
细丝
示例:在这些绿叶中间,开出了一朵朵雪白的小花,花朵由六片纯白色的花瓣组成,中间的花蕊是淡黄的,显得非常小巧、娇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八、ABC
九、1.新鲜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拂过
2.颜色
形状
3.C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