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评挑战卷(三)(第3章)
(6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2021·邯郸质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钙
B.氧
C.铝
D.硅
2.下列对符号“Mg”表示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A.1个镁元素
B.1个镁原子
C.金属镁
D.镁元素
3.氟元素与硅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D.质子数不同
4.(2021·唐山质检)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
A.柳絮纷飞
B.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C.花香四溢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5.(2021·保定质检)化学变化中不能实现的变化是(
)
A.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B.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
C.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D.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
6.(2021·邯郸质检)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为17
C.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核外有7个电子层
7.(2020·台州中考)食盐是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化学式为NaCl,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1
C.+1
D.+2
8.臭氧(O3)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0~15
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这里的“臭氧”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物质
9.(2020·铜仁中考)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D.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纵行,18个横行
10.(2021·承德质检)下列关于如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装置内为纯净物
B.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C.该变化是化合反应
D.本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
11.(2021·邯郸质检)下列物质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高锰酸钾
B.三氧化二铁
C.干冰
D.水
12.(2021·石家庄十八县联考)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13.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4.(2021·泉州质检)“他们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斯坦利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发工作,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
A.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C.氢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锂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氢相似
D.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15.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D.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
16.(2020·泰安中考)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
)
A.2S表示2个硫元素
B.O3表示3个氧原子
C.3Fe2+表示3个铁离子
D.氦气的化学式是He
17.(2020·凉山州中考)杜甫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中描写的情景用化学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A.
分子很小,但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
分子很小,但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很小,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D.
分子很小,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8.(2020·安徽中考)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含有3个原子
D.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9.(2020·宁夏中考)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如图是几种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总在不停运动
C.氢气、氧气、石墨、金刚石都是单质,水、氢氧化钠、氯化氢、氯化钠都是化合物
D.化学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不变,只是微粒重新结合,因而,物质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
20.(2020·潍坊中考)科学家发现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显电性
B.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C.质量相当于一个氦(He)
原子的质量
D.在现有的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计36分)
21.(12分)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多,有些物质是由__
__构成的,如硅、铁等;有些物质是由__
__构成的,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__
__,保持铜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铜__
__。
(3)在化学变化中,__
__可以再分,__
__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4)带正电荷的有__
__,带负电荷的有__
__,不显电性的有__
__。
(5)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__
__。
(6)相对原子质量主要与__
__和__
__的数量有关。
22.(4分)(2020·天水中考)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__
__。
(2)构成氯化铵的基本微粒是离子,则阳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
__。
(3)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
__。
(4)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
__。
23.(10分)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分子是由__
__个原子构成的。
(2)该反应中的物质由__
__构成。
(3)该化学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
__(填“分子”或“原子”),发生改变的是__
__(填“分子”或“原子”),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
__。
24.(10分)(2020·自贡中考)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问题:
(1)写出X的元素符号__
__。
(2)画出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
__。
(3)13号元素和17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
__。
(4)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时容易__
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简单离子表示为__
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25.(6分)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再加上分析推理,来认识分子的性质和确认分子的真实存在。
【实验理解】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在大烧杯罩住的两个小烧杯中,分别盛有__
__。
A.浓氨水和酚酞溶液
B.酚酞溶液和酚酞溶液
C.浓氨水和浓氨水
(2)本实验用到对照的方法,起对照作用的是__
__不变色和__
__变色。
(3)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
A.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氨分子之间有间隔
D.A烧杯和B烧杯内的溶液都变红
E.A烧杯内的溶液变红
26.(12分)取一条长10
cm、宽1
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上每隔1.5~2
cm处滴一小滴酚酞溶液,滴好后把滤纸条放到试管里,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塞好后放在实验桌上(如图所示),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棉花上滴10~15滴。(提示:氨水可使酚酞溶液变红)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说明__
__;
(2)小强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
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
__具有挥发性;
(3)湿衣服在阳光照射下更容易变干的原理是__
__。
四、计算题(6分)
27.(2020·益阳中考)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请计算: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
__;
(2)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PAGE单元测评挑战卷(三)(第3章)
(6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2021·邯郸质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B)
A.钙
B.氧
C.铝
D.硅
2.下列对符号“Mg”表示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
A.1个镁元素
B.1个镁原子
C.金属镁
D.镁元素
3.氟元素与硅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D)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D.质子数不同
4.(2021·唐山质检)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A)
A.柳絮纷飞
B.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C.花香四溢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5.(2021·保定质检)化学变化中不能实现的变化是(C)
A.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B.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
C.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D.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
6.(2021·邯郸质检)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属于金属元素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为17
C.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核外有7个电子层
7.(2020·台州中考)食盐是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化学式为NaCl,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钠元素的化合价为(C)
A.-2
B.-1
C.+1
D.+2
8.臭氧(O3)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0~15
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这里的“臭氧”是指(D)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物质
9.(2020·铜仁中考)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D.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纵行,18个横行
10.(2021·承德质检)下列关于如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装置内为纯净物
B.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C.该变化是化合反应
D.本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
11.(2021·邯郸质检)下列物质不属于氧化物的是(A)
A.高锰酸钾
B.三氧化二铁
C.干冰
D.水
12.(2021·石家庄十八县联考)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13.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C)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4.(2021·泉州质检)“他们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斯坦利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发工作,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C)
A.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C.氢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锂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氢相似
D.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15.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B)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D.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
16.(2020·泰安中考)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D)
A.2S表示2个硫元素
B.O3表示3个氧原子
C.3Fe2+表示3个铁离子
D.氦气的化学式是He
17.(2020·凉山州中考)杜甫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中描写的情景用化学原理解释正确的是(C)
A.
分子很小,但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
分子很小,但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很小,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D.
分子很小,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8.(2020·安徽中考)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属于氧化物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含有3个原子
D.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9.(2020·宁夏中考)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如图是几种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总在不停运动
C.氢气、氧气、石墨、金刚石都是单质,水、氢氧化钠、氯化氢、氯化钠都是化合物
D.化学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不变,只是微粒重新结合,因而,物质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
20.(2020·潍坊中考)科学家发现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不显电性
B.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C.质量相当于一个氦(He)
原子的质量
D.在现有的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计36分)
21.(12分)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多,有些物质是由__原子__构成的,如硅、铁等;有些物质是由__分子__构成的,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__分子__,保持铜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铜__原子__。
(3)在化学变化中,__分子__可以再分,__原子__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4)带正电荷的有__原子核、质子__,带负电荷的有__电子__,不显电性的有__分子、原子、中子__。
(5)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__质子、电子__。
(6)相对原子质量主要与__质子__和__中子__的数量有关。
22.(4分)(2020·天水中考)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__2H__。
(2)构成氯化铵的基本微粒是离子,则阳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NH__。
(3)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
(4)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Cl3__。
23.(10分)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分子是由__2__个原子构成的。
(2)该反应中的物质由__分子__构成。
(3)该化学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原子__(填“分子”或“原子”),发生改变的是__分子__(填“分子”或“原子”),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化合反应__。
24.(10分)(2020·自贡中考)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问题:
(1)写出X的元素符号__F__。
(2)画出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
(3)13号元素和17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AlCl3__。
(4)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时容易__得到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简单离子表示为__S2-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25.(6分)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再加上分析推理,来认识分子的性质和确认分子的真实存在。
【实验理解】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在大烧杯罩住的两个小烧杯中,分别盛有__A__。
A.浓氨水和酚酞溶液
B.酚酞溶液和酚酞溶液
C.浓氨水和浓氨水
(2)本实验用到对照的方法,起对照作用的是__B__不变色和__A__变色。
(3)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E__。
A.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氨分子之间有间隔
D.A烧杯和B烧杯内的溶液都变红
E.A烧杯内的溶液变红
26.(12分)取一条长10
cm、宽1
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上每隔1.5~2
cm处滴一小滴酚酞溶液,滴好后把滤纸条放到试管里,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塞好后放在实验桌上(如图所示),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棉花上滴10~15滴。(提示:氨水可使酚酞溶液变红)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滴加酚酞溶液的点由试管口向内依次变红__,说明__分子在不断运动__;
(2)小强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氨水滴到了滤纸上,酚酞溶液滴到了棉花团上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氨水__具有挥发性;
(3)湿衣服在阳光照射下更容易变干的原理是__阳光照射下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会加快__。
四、计算题(6分)
27.(2020·益阳中考)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请计算: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176__;
(2)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析】(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6=176。
(2)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4.5%。
答案:(1)176 (2)4.5%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