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况,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3.了解认识观察法,能尝试利用观察解决问题,开始发展生物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特征中学生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不常涉及的方面,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中植物部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
课前准备
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塑料花、模型等;
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图片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在复习科学方法时,对观察法进行提问和讲授,引导学生观察展示图片,找出相同的和不同的。
回答“什么是观察”问题,并通过教师补充和修正,对科学观察进行进一步的认识。思考、讨论、回答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展示图片,提问通过观察,判断展示的物体是否为生物。为生石花和石头为例,思考并提问:1.怎样区别生物与非生物?2.你能尝试说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吗?通过提问引入下一环节
思考并尝试回答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的特征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与解释,并补充和归纳。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但可以不着急让学生全部归纳总结出来。展示图例群1:①展示植物图片和盆栽植物,提问:植物存活需要什么?②动物捕食,③腐烂橘子上的霉菌
提问:动物和微生物需要营养物质吗?提问:从图例群1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展示图例群2:①人的呼吸②鲸鱼的呼吸(呼气时喷出雾状水柱)人和鲸鱼为什么要这么做呢?③展示植物。提问: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吗?学生知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也要给学生修正,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在黑暗情况下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夜晚不要把太多植物放在卧室。补充:微生物也进行呼吸(可进一步补充,有一些生物进行厌氧呼吸,不吸入氧气,但仍然进行呼吸作用,排出二氧化碳)。展示图例群3:①人呼气,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需要排出体外。(补充新陈代谢: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提问,除了排出废气外,人和其他动物新城代谢产生的废物还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排出体外?②③排汗、排尿。纠正:排便不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是没有被人体吸收的食物残渣,属于排遗。④提问:植物如何将废物排出体外?(可观察假花和真植物盆栽的差别)展示图例群4:①河豚遇到刺激吸入水或空气,使胸腹部膨胀如球。②猎豹追捕羚羊,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羚羊发现敌害迅速奔逃。③人遇到烫的水壶缩手。④碰触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补充: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是趋利避害的。展示图例群5:①思考植物盆栽和假花一年后的变化,思考这说明了生物具有什么特征?②破壳而出的雏鸡。③胚胎发育的过程模式图。④蘑菇(真菌)也能由小长大。展示图例群6:提问,生物可以繁殖,种下盆栽(天竺葵)种子,能长出西瓜吗?收自同一植株的许多种子,种下之后长出的所有植物都长得一样吗?(或一对夫妇生下的孩子一定都长相相同吗?)补充遗传和变异的概念。①狗的一家②同一株碧桃上颜色不同的话展示图例群7: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③单细胞生物(细菌、酵母菌、草履虫等)补充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例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学生回答问题。水、肥料(无机盐)、阳光、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教师可补充加深学生印象)。动物和微生物都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结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我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需要。结论:生物能进行呼吸。学生回答:排汗、排尿,还可能错误回答排便。学生回答:呼出二氧化碳、落叶等。结论: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结论: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盆栽能由小长大,还可能开花结果或者分株长出新的植株。结论: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回答:不能长出西瓜,长得不一样。结论: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动物、植物都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结论: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归纳总结
请学生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
归纳总结
解决问题
生石化长得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岩洞里的钟乳石在慢慢长大,为什么说他不是生物物?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
思考、回答
巩固练习
练习题和课后习题
思考、回答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二、生物能进行呼吸
三、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四、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六、生物都由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教学点评
本节课通过研究、讨论、汇报、发言、补充发言等形式来完成。挖掘学生身边的事情,回顾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既是一个组织者又是一个参与者。可以展开思路,大胆去想。给每个学生参与创造了机会,因为发言的人多,信息广,给每个人的学习也创造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