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1 13: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
基础知识练
)?
1.
按要求用课文《<论语>十二章》中的原句填空。
(1)《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5)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______,________”。
?
(
能力提升练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二)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①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B.学而不思则罔/乃放老马而随之
C.择其善者而从之/蚁冬居山之阳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至其所不知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语段(一)的几则《论语》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其中最具辩证思维的是哪一句?
(4)语段(一)(二)都提到了虚心学习的话题,请结合语段,谈一谈语段(二)中管仲和隰朋分别向哪些“老师”学到了什么。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子问:“闻斯行?”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故退之。”
【注】①子路:本名仲由,字子路。②闻斯行诸:听到合乎义理的事就付诸实施。③冉有:又称冉求,字子有。④公西华:即公西赤,字子华。⑤兼人:好勇过人。
(1)选出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B.三人行/闻斯行诸
C.贤哉,回也/求也问
D.必有我师焉/有父兄在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赤也惑,敢问。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一处。
求也退故进之
(4)【甲】文孔子主要谈论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主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
①说:_______________
②愠:_______________
③省:_______________
④逾: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_______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
?
?
?
?
?
?
?
?
?说,同“悦”,愉快。
B.思而不学则殆?
?
?
?
?
?
?殆,疑惑。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乐,快乐。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请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中“乐”的理解。
?
6.
《论语》十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
?
?
?
②传不习乎(????????)
③学而不思则罔(?
?
?
?

④人不堪其忧(????????)
⑤博学而笃志(????????)?
?
⑥逝者如斯夫(????????)
(2)翻译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赵普对《论语》是手不释卷,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请你结合本文选择一条,说说你在学习方面或者做人方面获得的启示。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
(1)下面四组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
?
?
?
?
?
时过境迁
B.温故而知新?
?
?
?
?
?
明知故问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叶公好龙
D.择其善者而从之?
?
?能言善辩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后人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孔子生活的年代已十分久远,但其思想的深远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论语》中不少语句演化成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如“温故知新”“不亦乐乎”等。
C.孔子非常赞赏颜回,认为他能经受住困苦贫穷的考验,是一位安贫乐道的君子。
D.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向别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学习别人的优点,指出别人的缺点并帮助他改正。
(3)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从选文中你领悟到了哪些提升自我修养的方法?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乙】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贤哉,回也?
?
?
?
?
?贤:_______________
②一箪食?
?
?
?
?
?
?
?
?
箪:_______________
③在陋巷?
?
?
?
?
?
?
?
?
陋:_______________
④未若贫而乐?
?
?
?
?
?未若:_______________
⑤富而好礼者也?
?
?
?
好: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3)【甲】【乙】两文都使用了_______________描写,但在具体运用上又有不同:【甲】文是孔子的单则语录,【乙】文则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式。
(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孔子对“贫富”的看法。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画线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而笃志?
?
?
?笃:沉重
B.饭疏食?
?
?
?
?
?
?
饭:米饭
C.温故而知新?
?
?
?故:学过的知识
D.人不堪其忧?
?
?
?堪:难堪
(2)下列选项中“而”的用法与“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而”相同的两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B.相委而去
C.切问而近思
D.五十而知天命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A.孔子说:“三支军队可可以争夺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B.孔子说:“三支军队可以失去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丢失的。”
C.孔了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丢失的。”
D.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4)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论语〉十二章》主要阐述了学习的方法、求知的态度、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告诉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C.第⑥章对颜回的赞美和第⑧章中的“饭疏食,饮水”表明孔子提倡君子要过一种清贫的生活。
D.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既有学习的方法,又有修养的方法,也是求仁的途径。
?
(
课外拓展练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
【注】①株:残留的树桩。②触:碰到。③耒:犁耙,古代耕田用的农具。④冀:希望。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兔走触株?
?
?
?
?东奔西走
B.因释其耒?
?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C.而身为宋国笑?
?公大笑乐
D.治当世之民?
?
?
下车引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
11.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绥,安抚。②恣,听任。③周旋动静,指处置世事的举动措施。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孤往者尝为邺令________
②周公不师孔子________
(2)将文中的画线句进行断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这则故事中,陈元方表现出________的个性特点。
?
1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
(1)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B.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C.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D.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本文讲述了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________。
参考答案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
(1)D
(2)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或: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共同点:都是有关治学(学习)的。
语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管仲从老马那里找到了回去的道路,隰朋根据蚁穴找到了水源。(或:管仲向老马学习,知道了回去的路,隰朋向蚂蚁学习找到了水。)
3.
(1)D
(2)①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②我很疑惑,请问为什么。
(3)求也退/故进之
(4)善于思考,向他人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材施教
4.
(1)①同“悦”,愉快,②生气,恼怒,③自我检查、反省,④越过
(2)①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
②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3)忠,信,习,品德
(4)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启发了我们,复习也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对旧知识的复习,新学的知识就会缺少源头,导致我们没办法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1)D
(2)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3)“乐”字体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即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为了物质享受而辛苦奔波,只要心中有梦想,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可欣然下咽,体现了人们对富足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6.
(1)①同“悦”,愉快,②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③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④能忍受,⑤坚定,⑥代词,这,指河水
(2)①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③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究诚信了呢?
(3)①学习方面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
②做人方面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究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7.
B
D
(3)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①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②加强自我反省;③能忍受贫困,自得其乐(安贫乐道);④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坚守道义。
8.
(1)①贤良,贤德,②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③简陋,④不如,不及,比不上,⑤喜爱,喜好
(2)①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贫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自得的快乐。
②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
(3)①语言描写,②人物对话(或“对话”“问答”)
(4)示例:在贫困时要安贫乐道,在富贵时不可因为拥有财富便目空一切,要努力当个“富而好礼者”。
9.
(1)C
(2)B,D
(3)D
(4)C
10.
(1)A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收获,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11.
(1)担任,做,以……为老师
(2)A
(3)机智、善辩
12.(1)B(2)狐假虎威试卷第2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