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1 16:0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艾青诗选》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艾青诗选》是部编版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的必读课外名著。艾青是中国新诗历史上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形式上不受外形的束缚,不拘谨于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他说,“宁愿裸体,也不要让不合身材的衣服来窒息你的呼吸。”艾青追崇诗的真、善、美,他说:“诗歌是灵魂的雕塑”,新的课程标准也要求“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引导学生读艾青的诗选,掌握现代诗朗读方法来读懂诗歌,从而深切感受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炽热的情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学习这位“伟大歌手”的伟大灵魂,并通过品读、模仿诗人凝练饱满、富有张力的语言提升文字审美鉴赏力和语言思维组织力,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整个初中阶段语文课本中所选的现代诗歌基本上都是篇帽小,通俗易懂的名人作品,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只能浅显地理解诗歌的表层含义,而不能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內涵。而《艾青诗选》很大一部分作品都是在抗战时期创作,饱含着诗人对千疮百孔祖国和苦难人民的深切情感,这样的背景学生很难感同身受,引发共鸣,难以融入作品获得真正的审美体验,因此除了现代诗阅读方法指导外,还要从诗之外的东西引导入手,譬如诗人的生平经历、个性特质、人生际遇、创作缘由等等,让他们走进这个伟大朴实的灵魂,从而激发学生读诗的热情和动力。而真正享受诗歌的方式,应该是寻找自己跟自己对话的感觉,寻找被击中的感觉,如此才能获得更高层的审美需要,才能激发才创作的动力,才能真正借助《艾青诗选》让学生爱上读诗,才能将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
1、走近作者,把握诗人的爱国者形象。
2、走近作品,把握诗人不同时期诗歌的不同诗歌特点。
3、学习现代诗歌阅读方法(多种形式朗诵、把握意解读象、咀嚼关键特色词句、感受诗歌整体艺术特色等),能选择一个擅长的角度来读懂并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
品诗读人,敬人学人,读自写己,诗意人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艾青诗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作者
1、多媒体出示一组艾轩的西藏写实绘画和一组艾未未的前卫摄影作品,并展示艾丹蒙眼鉴宝图片,教师做简要介绍,让学生猜猜他们的父亲是谁,他们的父亲可能是一位怎样的人?学生回答引出三位奇人儿子的父亲艾青。
2、教师给艾青第一个名片----虎父无犬子
(设计意图:为了消除《艾青诗选》颇有时代印迹的作品给学生带来的距离感年代感,特从艾青各怀绝技的三个儿子入手,透过特别的儿子猜猜不一样的爸爸,“儿子父亲”的身份能有效消解对作者的陌生感,激发学生走近作者的兴趣,为走进作品做铺垫。)
二、初识作者,走近作品
1、请学生简谈艾青的身世。(教师出示背景链接)
2、师生共读《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师请两位男生一位女生上台和老师共同朗诵)余下学生听品诗歌(此时教师做出品读方法指导:一、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押不押韵,有无节奏感等;二、品味诗歌的语言,如有无修辞等;三、把握诗歌的意象,诗歌有无选择何种的意象来传达独特的情感;四、体味诗歌的情感,找到作者传达情感的方式体味诗歌的深层情感)
3、学生品析后教师小结
《大堰河——我的保姆》形式:长短错落、形式自由;语言:修辞多样(反复、排比等);意象:描述性意象(教师此时介绍诗歌的三种意象:描述性意象、象征性意象、比喻性意象)
;情感:酣畅淋漓、至真至纯。
4、教师给艾青第二个名片----深情动天地
5、教师请同学们在书本目录中找到同时期的“铁窗”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铁窗里》、《芦笛》、《一个拿撒勒人的死》等,并在这些诗歌前用“□”表示。
(设计意图:借助艾青成名作,知晓诗人身世,感受诗人情深义重,体会当时背景之下“大堰河”形象的深远意义,寻找学生与诗文的共情共鸣点,拉开《艾青诗选》经典阅读的序幕。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阅读现代诗时能做到“知己知彼”品读经典,带着读诗人的心态来读诗,带着将自己代入的状态来寻找共鸣共情点,获得审美满足。)
三、深入作者,再读作品
1、介绍艾青读书求学出国绘画的经历,因为国家有难毅然选择回国,引出本时期的爱国诗歌。
2、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小组合作探究,将《复活的土地》与《我爱这土地》进行比较阅读,每组讨论出两道最具有质疑价值的问题,并出示给其他小组思考。
3、两组分别提出思考题,对方小组作答,若对方小组不能回答则请自己小组成员回答。
4、请男生集体朗诵《复活的土地》和《我爱着土地》。
5、教师请同学们在书本目录中找到“土地”诗篇:
《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等,并在这些诗歌前用“田”表示。
6、教师简介艾青诗歌中的另一个主要意象“光明”,并请同学们在目录中找到“太阳”、“光明”诗篇:《阳光在远处》、《黎明》《黎明的诗篇》、《希望》、《煤的对话》、《太阳》、《向太阳》、《火把》等,并在这些诗歌前用“○”表示。
5、教师给艾青第三个名片----拳拳赤子心。
(设计意图:借助《艾青诗选》中同意象同主题的不同代表作的比较阅读,通过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采用小组PK活动方式,激发学生朗读诗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有意识通过诗歌凝练的文字把握意象丰富的外延和深刻的内涵,感受诗作将两者有机统一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深刻体会诗人发自肺腑对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对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四、了解作者,了解作品。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发配边疆改造,并不允许在自己的作品上署上真名,被迫搁笔二十余年,一位热爱艺术文学热爱祖国人民热爱美好光明的诗人,回首忍辱负重的20年,内心到底是怎样的呢?
1、品读《鱼化石》来揣摩诗人回首这二十载风雨的内心世界。(依然用前面教给学生的品读方法进行品读)
2、学生进行简要品析,教师小结
《鱼化石》形式:句式较整齐;语言:朴素平易;意象:象征,鱼的遭遇了象征了诗人的遭遇;理性美:生命在于运动、斗争显示生存。是一首富有代表性的哲理诗。
3、请女生集体朗诵《鱼化石》
4、学生补全小标题中本环节对艾青形象性情的提炼。
5、教师请同学们在书本目录上找出同一时期的哲理诗篇:鱼化石》、《盆景》、《失去的岁月》、《无题》等,并在这些诗歌前用“△”表示。
6、教师总结归纳最后一个名片——诗情款款归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既是对艾青第二个创作阶段特点的集中引导呈现,又能将前面“如何读诗”的两个方法进行一个内化学习、巩固提升,同时借助《鱼化石》创作背景为后阶段学生创作做铺垫。)
五、教师总结。
1、总结艾青的诗风:
早期:内容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形式自由;情感非常凝重、深情而又热血;语言激越、奔放;
后期: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诗句变得整齐;情感更为深沉;语言朴素平易,明朗不直露,含蓄不晦涩。
2、教师结语:“我们的诗神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那三个轮子,闪射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的,就是真、善、美。”希望同学们带着老师给大家的品读方法和诗歌路线去品味艾青诗歌里的真善美。
六、板书设计
虎父无犬子
铁窗(□)
深情动天地
土地(田)
拳拳赤子心
太阳、光明(○)
深情款款归
哲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教学比武公开课,学生学情等都不是特别熟悉,但也有可取和不足之处。本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线索有两条,从作者的角度:引出作者-走近作者-深入作者-了解作者;从作品的角度,不同时期各选一至两篇代表诗歌:铁窗时期-抗战时期-文革之后,两条线索分别让学生深刻了解了作者并对整本《艾青诗选》有一个脉络性的了解,并在梳理过程中传授了品析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上基本掌握了品析诗歌的方法,并能简单品读出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及情感。本节课上的多种朗读形式也让课堂气氛较活跃。不足之处在于九年级学生比较沉闷,不爱举手发言,一度有冷场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