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0 18:0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
(
基础知识练
)?
1.
下列对《咏雪》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本文开始写下雪的环境描写是用来渲染寒冷、孤寂的气氛。
B.《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和愉快的家庭气氛。
C.“俄而雪骤”一句中“骤”字生动传神,表现了雪的非凡气势,为咏雪作铺垫。
D.“柳絮“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2.
下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文章结尾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以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B.《咏雪》开始写下雪的环境描写是为了引出“咏雪”的事件,渲染谢太傅一家融洽的氛围。
C.“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辞严地批评了友人,言之有理,可见他的机智聪明。
3.
下列关于《陈太丘与友期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通过太丘朋友无礼无信的正面例子,告诉我们应该守信懂礼,做人要方正的道理。
B.“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主要是批评那些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
D.面对客人的责骂,文中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元方的不亢不卑、有节有礼。
4.
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B.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5.
填空。
(1)《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________编著。主要描写从________到________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逸事,以短篇为主。《咏雪》一文出自《________》篇,《陈太丘与友期》出自《________》篇。
(2)《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_______________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6.
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理解填空。
(1)《咏雪》中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
(2)《咏雪》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是:________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对父亲的朋友是这样批驳的:________?
7.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君”尊君”“家君”称谓的意义有何不同。
君:________
尊君:________
家君:________
(
能力提升练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
B.从“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可感受谢太傅一家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
C.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化静为动,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
D.文章结尾最后一句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选出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A.饭疏食,饮水(水:热水)
B.友人惭,下车引之(惭:惭愧)
C.门外戏(戏:玩耍)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快乐)
(2)下列句中画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博学而笃志/学而时习之
B.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家祭无忘告乃翁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
D.学而不思则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白雪纷纷/何所似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交代了人物、时间、事件等要素。
B.【乙】文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及心理描写,把友人和元方的性格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C.【甲】文通过寒雪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
D.【乙】文元方谴责客人的行为,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从中可以看出元方的聪颖机智。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
?
?
?
文义:文章的义理
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C.去后乃至?
?
?
?
?
?
?
?
?
?乃:才
D.元方入门不顾?
?
?
?
?
?
顾:照顾
(2)下列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人期行?
?
?与儿女讲论文义
B.尊君在不?
?
?待君久不至
C.相委而去?
?
?俄而雪骤
D.期日中?
?
?
?
撒盐空中差可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咏雪》开头一句交代了咏雪的背景,营造了一种融洽、儒雅、温馨的家庭氛围。
B.“俄而雪骤”一句中的“骤”字传神地表现出雪下得急,为下文咏雪作了铺垫。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家君”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尊君”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两则故事都侧重于表现一些知名人物,他们年少聪慧,才华出众。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用“/”为选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
?
?
期:_______________
②尊君在不?
?
?
?
?
?
?
?
?
?
不:_______________
③下车引之?
?
?
?
?
?
?
?
?
?
引:_______________
④俄而雪骤?
?
?
?
?
?
?
?
?
?
俄而: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4)【甲】文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充分表现了友人怎样的性格?
(5)【乙】文中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你认为哪一个好?说说你的理由。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对【乙】文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对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一会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必将有盗(必须)
D.其邻人之父亦云(说)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都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甲】文是“俄而雪骤”,【乙】文则是“天雨墙坏”。
B.【甲】文中的“公”与【乙】文中的“父”一样,都是“敬词”,都是对人物的尊称。
C.【甲】文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对谢道韫的正面描写,表达了对谢道韫“咏絮才”的赞美之情。
D.【乙】文故事告诉我们: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5)《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
(
课外拓展练
)?
1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
(1)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B.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C.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D.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本文讲述了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________。
?
14.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陈元方年十一时/元方时年七岁
B.远近称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正行此事/陈太丘与友期行
D.不知卿家君法孤/尊君在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
15.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①往先:指先前往表达心意。先,致意,问候。②累(lèi):烦劳。③笥(sì):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④涂:泥。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庄子持竿不顾________
②吾闻楚有神龟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3)这则故事中“神龟”的两种存在状态是什么?庄子以此为喻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A
3.A
4.C
5.
(1)刘义庆,东汉,东晋,言语,方正
(2)谢氏,谢道韫
6.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7.
您,对人的尊称,对别人父亲的尊称,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8.
(1)①文章的义理,②大体,③趁、乘
(2)①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②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3)C
9.
C
D
B
B
(5)①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②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0.
D
A
C
(4)①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②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
11.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①约定,②同“否”,③拉,牵拉,④不久,一会儿
(3)①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4)表现了友人粗鲁无礼的性格。
(5)示例一:“把雪比作盐”好,雪的颜色与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空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飘的方式不同。
示例二:“把雪比作柳絮”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意象。
12.
B
C
(3)①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②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4)C
(5)示例: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撒盐空中差可拟”,平实而庸俗,没有一点灵气。而“未若柳絮因风起”,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以柳絮喻雪,给人一种想象的美感和回味,仿佛让人置身其中。
13.
B
狐假虎威
14.
A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15.
(1)回头,回头看,听说
(2)(你们)走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3)“神龟”的两种存在状态是死后“藏之庙堂之上”(或:死为留骨而贵)和“曳尾于涂中”(或: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以此为喻一方面拒绝了楚王的要求,一方面表明自己追求自由的心志。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