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时训练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时训练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0 14:09:47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知识点1 秦灭六国
A
1.(2020·吉林)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B
2.
(独家原创试题)西汉文学家严安写道:“……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皇帝。”“秦王”完成“并吞战国”是在(
)
A.
公元前230年
B.
公元前221年
C.
公元230年
D.
公元221年
B
知识点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3.
一位学者认为,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诸侯必须听从王命
B.
皇权至高无上
C.
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
书同文,车同轨
C
4.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县令
B
5.
(2020·连云港)秦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主要是因为推行(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刺史制度
A
知识点3 巩固统一的措施
6.
(2020·福建)右图所示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上的铭文字体属于(
)
A.
小篆
B.
楷书
C.
行书
D.
草书
A
7.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
)
B
8.
(2021·江苏邳州期末)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有(
)
①实行郡县制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D
9.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奠定了境内各民族共同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基础的是(
)
A.
设置基层社会组织
B.
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
C.
开拓、经营边疆地区
D.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A
10.
右面是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图中方框内应填写的是(
)
A.
陇西
B.
咸阳
C.
骊山
D.
临洮
1.
秦朝不等于秦国。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公元前221年由嬴政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
秦始皇建立的是郡县制,不是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A
11.
睡虎地秦简(如图)创作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它以年份为线索,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下图判断,墓主人“喜”可能经历的战争是(
)
A.
秦统一全国的战争
B.
秦朝北击匈奴
C.
秦末农民战争
D.
秦朝南征百越
C
12.
李白曾经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你认为该诗句应该是指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B.
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
C.
秦王嬴政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D.
秦末农民起义
C
13.
(2021·天津滨海新区期末)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皇帝)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
皇位可以世袭
B.
天子喜好收藏玉玺
C.
皇权至高无上
D.
以玉制的玺为天子专用
C
14.
以下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
)
郡名
建置时代
郡治
陇西郡
昭襄王时期置,始皇因之
今甘肃临洮
辽东郡
古燕置,始皇因之
今辽宁辽阳
南海郡
始皇置
今广东广州
A.
设立中央政权机构
B.
加强了地方权力
C.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D.
消除了地域差异
D
15.
钱穆先生认为:“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据此分析,秦始皇在地方上设立郡县制的“内在的用意”主要是(
)
A.
继承前代制度
B.
适应时代变迁
C.
促进秦朝统一
D.
加强中央集权
B
16.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 
③秦朝在地方上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17.
右图是秦朝测重量的规范工具之一——“铜权”。它的出现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秦朝哪一方面历史的直接证据(
)
A.
剥削农业人口
B.
统一度量衡
C.
收缴民间金属器物
D.
统一货币
18.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全国】
材料一 秦王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的一个普通百姓,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秦王因未采纳王翦的建议伐楚失败,就亲自到王翦家当面检讨。
(1)据材料一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分析秦统一中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秦王善于用人,具有雄才大略;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制定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正确策略。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中央集权】
材料二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开创者是谁?他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或嬴政)。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或巩固秦朝统治)。
【巩固统一】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3)材料三反映出秦朝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19.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在秦始皇的功劳簿上,“统一”这个词使用的频率最高。让我们走进历史,去了解他的功绩。
【诗歌话统一】
材料一 今日忆秦皇,虎视傲东方。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
——李白《怀古》(节选)
(1)这首诗歌颂了秦始皇的哪一重大历史功绩?
统一全国。
【图片话统一】
材料二
(2)图一、图二反映了秦始皇的哪两项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统一文字;统一货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除了上图反映的两项措施外,秦始皇在经济、交通和军事方面还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制度;交通方面: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还派兵开凿灵渠;军事方面: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疆域的范围】
(4)请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共18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知识点一 秦灭六国
1.
原因
(1)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重要提示】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增强,这是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
2.
过程: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秦军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巧记口诀】 秦灭六国先后次序口诀:先灭韩、赵、魏,方位南北中;后灭楚、燕、齐,方位南北东。
3.
建立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学思之窗】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大作用
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各民族人民相互交往,团结合作;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安定,进而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家繁荣昌盛。
知识点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
具体措施
(1)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误区】 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是其暴政的表现。
【警示】 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不是其暴政的表现,而是秦始皇功绩的表现。
【知识拓展】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知识结构图解】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3)郡县制实行的意义: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
1.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学思之窗】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文字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是保证国家统一的必要措施,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使中华民族的内部联系加强。
(2)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结束了500多年分裂割据的状况,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
(3)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后来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做了铺垫,意义深远。
2.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4.
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5.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6.
秦朝疆域
【知识归纳】 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对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文化
统一文字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使北方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边疆
统一东南、岭南,兴修灵渠
为中原与东南、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知识结构图解】
“问题思考”(教材第44页)
提示: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材料研读”(教材第48页)
提示: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的措施。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资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之间换算的困难。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课后活动”(教材第49页)
1.
参考答案: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皇权至高无上,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统治地方的方式
实行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2.
提示:(1)文字的统一,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有利于政治上的统一。
(2)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3)推动了汉字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对外传播,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总之,文字的统一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知识点一 秦灭六国
C
1.
(2019·威海文登区八校联考)梁启超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
公元前356年
B.
公元前230年
C.
公元前221年
D.
公元前202年
B
2.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句诗主要评价的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是(  )
A.
首创皇帝制度
B.
统一全国
C.
抵御北方匈奴
D.
开发南疆
B
3.
(2019·山东东营垦利区期中)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泱泱大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
洛阳
B.
咸阳
C.
长安
D.
北京
B
知识点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4.
(2019·黄石改编)两千多年前,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下列属于秦朝首创的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皇帝制度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D
5.
(2018·江苏常州期中)《史记》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  )
A.
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
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C.
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
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D
6.
(2019·福建)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  )
A.
延续分封制度
B.
增强地方势力
C.
恢复社会经济
D.
实行中央集权
知识点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
D
7.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致,汉文字却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
A.
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B.
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C.
文字书写在丝帛和竹简上
D.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B
8.
(2018·江苏泰州兴化期末改编)秦朝统一后规定通行全国的货币是(  )
A
9.
(2019·北京海淀区期末)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秦汉文明展”上,以下展品可作为秦统一度量衡证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A
10.
(2019·山东泰安宁阳县期中)“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临洮—辽东
B.
临洮—咸阳
C.
陇西—辽东
D.
临洮—函谷关
A
11.
(2018·山西朔州右玉县期中改编)它“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是(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长城
D.
郑国渠
A
12.
(2020·河南郑州期末)《秦峄山碑》载,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始以刻石,其中写道:“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百姓)康定,利泽长久。”这赞颂了秦始皇(  )
A.
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B.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C.
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
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D
13.
(2018·潍坊)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  )
A.
沿袭历史传统
B.
开创一代帝号
C.
加强思想控制
D.
宣扬个人功业
B
14.
(2018·南京)《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
A.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
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
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
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B
15.
(2019·重庆A卷)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右图所示,主要反映的是秦统一全国的(  )
A.
文字
B.
货币
C.
思想
D.
度量衡
A
16.
(2019·潍坊)“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秦朝改变这一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
A.
实行郡县制
B.
统一货币
C.
统一度量衡
D.
设置丞相
17.
(2019·山东济南槐荫区期中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王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秦王嬴政重用人才,求贤若渴等。
材料三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项目
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交通

①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等 
③统一文字 
④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开创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沿用了2
0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便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得陆路交通四通八达等。
18.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秦始皇的相关事迹进行了探究,请你积极参与。
【争执与决策】
丞相王绾说:“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廷尉李斯说:“不行,当初周就是因为实行分封,导致诸侯的权力太大,才造成了长年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1)材料反映了秦初对哪一问题的争论?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地方建制。废分封,行郡县。
【麻烦与办法】
麻烦一 秦始皇的车队进入了以前的韩国地界,路上设有很多路障,秦始皇的车子太宽,难以通过,不得不临时清除这些障碍。
(2)造成麻烦一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秦统一前,各地的车辆宽窄有所不同;各国还修筑了许多路障、堡垒来加强防卫,不利于车辆通行。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麻烦二 到了原楚国的溧阳,秦始皇一行进城后就傻了眼,不仅话难听懂,就是写的字也不认识。
(3)根据秦朝的规定,统一文字后,人们使用什么作为通用文字?
小篆。
麻烦三 秦始皇的一名卫兵在秦国做了一条长裙。到达原齐国境内后,又叫原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但是取货时他发现,竟然是“超短裙”!
(4)为什么同样的尺寸会做出两件长短不一的裙子?秦始皇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秦统一前,各国的度量衡不统一。统一度量衡。
(5)秦始皇的这些措施对秦朝起了什么作用?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对文化的传播和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分析与评说】
(6)结合上述各个“麻烦”的解决措施,分析统治者推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
巩固秦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