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训练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训练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0 14:10:21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知识点1 秦的暴政
D
1.孟姜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之一,她的丈夫被征召修筑长城,最后死于长城上。她北上寻夫,上演了一段流传至今的“哭崩长城”的传奇故事。该故事反映的是秦朝(
)
A.
残酷的殉葬
B.
严苛的刑罚
C.
沉重的赋税
D.
繁重的徭役
B
2.
秦朝实行“连坐”,一人犯法,罪及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一家犯法,邻里要牵连受罪。这说明秦朝(
)
A.
赋税沉重
B.
刑罚残酷
C.
偷盗猖獗
D.
徭役繁重
B
知识点2 陈胜、吴广起义
3.
右侧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资料卡,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时间
B.
领导人
C.
起义原因
D.
起义地点
B
4.
右图反映的事件中提出的口号是(
)
A.
“尊王攘夷,率先称霸”
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5.
“这场战役发生在秦朝末年,是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是(
)
A.
牧野大战
B.
陈胜、吴广起义
C.
垓下之战
D.
巨鹿之战
C
6.
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当时接受他投降的是(
)
A.
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
D
知识点3 楚汉之争
7.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春秋争霸
B.
战国称雄
C.
秦灭六国
D.
楚汉之争
A
8.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画有一格“楚河—汉界”,作为红方和黑方的分界线,这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楚汉之争交战双方的结局是(
)
A.
刘邦战胜项羽
B.
项羽战胜刘邦
C.
陈胜战胜吴广
D.
吴广战胜陈胜
1.
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继续领导斗争,最终推翻秦朝。
2.
秦朝灭亡前,刘邦、项羽领导的斗争属于农民起义,具有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的性质。秦亡之后的楚汉之争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客观评价秦始皇
(1)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过:他修建豪华宫殿、陵墓,耗费了巨大的财力与人力,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定严刑酷法,激化了阶级矛盾。
秦始皇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B
9.
(2021·陕西蓝田县期末)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秦朝流行的“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说明(
)
A.
秦朝刑罚残酷,社会动荡
B.
秦朝滥用民力,百姓怨声载道
C.
灭亡秦朝的起义最先发生在阿房宫
D.
秦始皇死后将葬在阿房宫内
D
10.
(2021·河北迁安期末)过去有人形容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
)
A.
社会治安混乱
B.
国民素质不高
C.
人民法制观念淡薄
D.
刑罚严酷
A
11.
(独家原创试题)《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这两则史料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是(
)
①徭役繁重 
②赋税沉重
③刑罚残酷 
④统一度量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12.
(2021·江苏邳州期末)“他俩本来不相识,后来同时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到大泽乡的时候,正赶上连天大雨,水淹了道路,没法通行。他们只好扎了营,停留下来……”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他俩”分别是指(
)
A.
公元前221年;陈胜、项羽
B.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
C.
公元前207年;吴广、刘邦
D.
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
B
13.
宋代词人李清照写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广为流传。下列属于项羽事迹的是(
)
A.
灭掉六国,统一全国
B.
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
C.
发动大泽乡起义
D.
率兵直逼咸阳,灭亡秦朝
D
14.
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请你根据右图棋盘判断,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
牧野大战
B.
晋楚争霸
C.
吴越争霸
D.
楚汉之争
C
15.
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战争。最终刘邦取得了胜利。刘邦能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是(
)
A.
刘邦军事力量超过项羽
B.
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满
C.
刘邦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
项羽出身低微,势力较弱
16.
七年级(1)班同学对秦末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残暴统治】
(1)在模拟法庭上,秦始皇被秦朝人民控告。请你为被告秦始皇草拟一份辩词。
我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我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历代的封建王朝沿用。(其他答案符合史实、言之有理亦可)
(2)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如何宣判?宣判的依据是什么?
从轻处罚。功大于过。
【奋起抗争】
(3)图一中人物在哪里发动了起义?这次起义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大泽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4)图二与图三中的历史人物在推翻秦朝统治的过程中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17.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以“秦朝兴亡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李白所提到的“秦王”是谁?李白赞扬了他的哪一历史功绩?这一功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的哪一次改革?
秦始皇(或嬴政)。统一全国。商鞅变法。
【秦之制】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秦朝开创了哪一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朝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
【秦之亡】
材料四 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实亡秦非北胡(北胡:北方的匈奴人)。一朝祸起萧墙(萧墙:借指内部)内,渭水咸阳不复都。
——[唐]王翰《古长城吟》
(4)材料四中“咸阳不复都”的原因是什么?
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或秦朝灭亡)。
(5)通过“秦朝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悟?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关注民生;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导致亡国;等等。(共13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知识点一 秦的暴政
1.
秦始皇的贡献: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
秦始皇的统治特点:急于求成和暴虐。
3.
秦朝的暴政
(1)沉重的赋税: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阿房宫、长城等。
(3)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
(4)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又将460多个儒生和方士活埋。
【误区1】 秦灭六国后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统一文字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的打击。
【警示】 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焚书坑儒。而统一文字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5)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4.
影响: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学思之窗】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是如何认识的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的主要活动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其次,论从史出。
(1)秦始皇的功绩: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的混乱局面,统一了全国;②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中国2
000多年;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④修长城,抵御匈奴;⑤修灵渠,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等。
(2)秦始皇的过错:①修建骊山陵、阿房宫等,滥用民力;②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③法律严苛,引发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3)结论:功大于过。
知识点二 陈胜、吴广起义
1.
原因
(1)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
爆发: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
经过: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向西进攻,直逼咸阳。
5.
结果:起义失败。
6.
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误区2】 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是因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才揭竿起义的。如果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
【警示】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知识点三 楚汉之争
1.
项羽和刘邦起义
(1)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成语:破釜沉舟)
(2)刘邦: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成语:约法三章)
【误区3】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警示】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但起义最后失败了,没有推翻秦朝的统治。推翻秦朝统治的是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2.
楚汉之争
(1)时间: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
(2)双方: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
(3)目的:争夺帝位。
(4)结果:刘邦胜利。
(5)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失去民心;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根本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重要提示】 与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相关的成语: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知识拓展】 项羽和刘邦进行的战争的性质变化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末农民战争
反抗秦的暴政
农民阶级
农民战争
楚汉之争
争夺帝位
地主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图解】
“材料研读”(教材第51页)
参考答案:说明秦朝的刑罚非常残酷。
“问题思考”(教材第51页)
参考答案: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对秦朝暴政的反抗。
“材料研读”(教材第53页)
提示: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张良、萧何、韩信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采纳范增的建议。
“课后活动”(教材第53页)
1.
参考答案:
行郡县制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统一货币    
修建长城    
强征赋税    
严刑苛法    
开拓交通    
修骊山陵    
2.
提示: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共26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知识点一 秦的暴政
B
1.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了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罚残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2.
“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诸侯争霸
D.
兼并战争
B
知识点二 陈胜、吴广起义
3.
(2019·山东泰安宁阳县期中改编)我国古代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
“国人暴动”
B.
大泽乡起义
C.
刘邦、项羽起义
D.
黄巾起义
D
4.
如下图,下列关于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起义的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B.
起义爆发的时间是公元前209年
C.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
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D
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楚霸王项羽虽然在争夺天下的战斗中失败,但他的英雄气概至今仍然令人敬佩不已。他曾亲率大军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这场战役发生在(  )
A.
大泽乡
B.
陈县
C.
咸阳
D.
巨鹿
C
6.
(2019·山东东营垦利区期中改编)秦末农民起义中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
B.
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C.
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D.
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D
7.
(2018·江苏泰州兴化期末改编)唐朝诗人王珪诗句:“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诗句中的“汉祖”是指(  )
A.
陈胜
B.
吴广
C.
项羽
D.
刘邦
D
8.
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之争中项羽的失败最能说明(  )
A.
刑罚不能太严酷
B.
强者定能胜弱者
C.
为人处事不能骄傲
D.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A
9.
云梦秦简是研究秦朝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真实情况的重要史料,其中记载:死刑名称有“定杀”“生埋”“磔”“弃市”“戮”等。这些记载可以佐证(  )
A.
秦朝统治非常残暴
B.
秦朝赋税徭役繁重
C.
秦朝法律体系健全
D.
秦朝开创死刑先例
A
10.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
A.
推行郡县制
B.
繁重的徭役
C.
沉重的赋税
D.
严酷的刑罚
C
11.
(2019·山东泰安东县平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秦朝刑罚严酷,一人犯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B.
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
C.
秦朝在公元前207年被项羽所灭
D.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C
12.
下面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通过笔记内容可以确定,他学习的主题是(  )
(1)交战双方:项羽领导的农民军和秦军主力
(2)特点:以少胜多
(3)结果:秦军大败
(4)成语:破釜沉舟
A.
长平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城濮之战
B
13.
(2019·江苏泰州靖江第三教育联盟期中)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战争的目的是争夺帝位
B.
项羽势力弱小却依赖武力
C.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
项羽在垓下兵败后自刎而亡
14.
(2018·秦皇岛一模)秦朝的快速灭亡,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远去的硝烟,还有深深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材料二 秦朝的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还有族诛、连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置。
材料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材料四 如图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写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
秦朝的赋税沉重,徭役繁重,刑罚残酷。
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大泽乡。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因果关系。
秦朝的暴政激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与反抗,陈胜等人才领导了秦末农民大起义。
(4)材料四中的“楚汉”分别指的是以哪两位历史人物为主的政权?他们为推翻秦朝的统治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楚”:项羽;通过巨鹿之战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汉”:刘邦;攻占咸阳,使秦朝灭亡。
(5)从秦朝的快速灭亡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15.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正开展以“秦帝国的兴亡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秦之兴】
材料一 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1)材料一中的哪个国家后来实力大增?它实力增强主要与哪次变法有关?
秦国。商鞅变法。
(2)下表列出了秦朝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措施
经济
统一________,统一________
文化
统一________
交通
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开凿________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________
措施
经济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文化
统一文字
交通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秦之衰】
材料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
《史记·陈涉世家》
(3)材料二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大泽乡起义。
起义所表现出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言之有理即可)
【秦之亡】
材料三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贾谊
《过秦论》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秦朝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秦的暴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