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2012年苏州历史中考热点复习
星湾学校 历史组
★疆域变化
★中国崛起
★大国关系
1、中国疆域的变迁
秦朝疆域:
东到——东海
南到——南海
北到——
西到——
长城一带
陇西
第一个 国家
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张骞通西域
西域归附汉朝
前60年,设都护
2. 15世纪前半期,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开创了震惊世界的大航海伟业。然而令人叹息的是,明宣宗的一纸命令竟然令其戛然而止,而其后的西欧各国却争相开辟新航路,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材料一 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琼管”范围,即“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属于当时广南西路琼州的管辖范围,这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已现端倪。据史料记载,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这说明,至少在元朝中国就已发现了黄岩岛。至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继续将南海诸岛明确列入中国版图并置于广东省琼州府万州辖下,行使了有效管辖。
——《解放日报》2012年4月15日第2版
请回答:
(1)材料一意在说明什么问题?(1分)结合所学知识,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量”的技术条件有哪些?(2分)
南海诸岛自古是中国领土。
宋代以来造船技术发达和指南针的广泛运用。
完成 材料第2题第一问
平叛……
安置……
设立……
册封……
派驻……
亲征……
签订……
……收复
设置……
完成 填空第1题 选择第1题 材料第二
题其余问题
张骞出使西域
福建省
1.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与多个国家接壤,周边邻国往往觊觎中国的领土。从历史上来看,有助于解决领土争端的有( )
①《尼布楚条约》②《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⑥民族区域自治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④⑥ D. ①⑤
D
材料二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明清时期,总数超过1.5亿件的中国瓷器漂洋过海到西方。
——(美)杜朴、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
材料三 明政府于1568年部分开放了海禁。1599年恢复广州、宁波二市舶司,正式开放了海禁,但随着明王朝的灭亡便戛然而止了。清初厉行海禁,统一台湾后,康熙帝一度他禁,设立四个港口为通商口岸,但20年后,又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帝开始,只许广州一地通商。
(2)材料二反应了中国瓷器外销黄金时期的什么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从政府决策的角度分析中国瓷器外销繁荣的主要原因?(2分)
(4)综上所述,对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1分)
外销瓷器品种丰富,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口数量庞大。
开放海禁和设立通商口岸
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改革开放可以繁荣昌盛。
鸦片战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甲午战争
1945年 日本投降
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左图漫画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法宝是:
2.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党建研究 2005年第8期
★疆域变化
★中国崛起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中国民族的振兴
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意义:
1949
两半社会
独立自主
中国:
世界:
壮大……力量
鼓舞……斗争
完成填空第2题
一五计划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了!
1.为让中国人富起来,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2.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能印证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史实有哪些?
4.邓小平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因为他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哪些问题?
5.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在哪次会议上?
改革开放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中共十五大
2.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的外交方针
4.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环境
1.中国自古即是以和为贵爱好和平的国家
★疆域变化
★中国崛起
★大国关系
3、大国关系的博弈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帕麦斯顿
不同意识形态制度的国家为了打败法西斯联合在一起。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
冷战? 热战?
中苏:
中美:
中日:
社会主义阵营中的盟友和对手
敌对
缓和
建交
曲折发展
敌对
建交
曲折发展
中国与世界强国的关系
四、材料解析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 (2分)
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
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关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谢益显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在认识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的角度有何不同 (2分)你认为导致角度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1分)
角度:材料二中方认为是美国急于改善两国关系;材料三美方认为是中方急于改善关系。
因素:政治立场不同。
“一超多强”的暂时局面
多极化
经济实力
完成选择第3题
“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五大力量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D.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D
问题一:
美国是否愿意看到一个崛起而强大的中国?
问题二:
美国是否愿意看到中国和南海诸国关系紧张?
否,美国遏制中国,称霸世界,符合美国国家利益。
是,美国一贯介入地区冲突,推行霸权主义,渔翁得利。
——美苏冷战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1.实质——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体现,
是美国冷战思维的延续。
2.危害
以美国为首的 ,对 权威的挑战,更是美国对 趋势的挑战。
北约
联合国
多极化
材料四 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和中国有着广泛的合作和共同利益……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美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
——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
(3)据材料四,当前中美关系现状如何?(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现状:合作与冲突交织。
原因: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两大国在国际上应承担的责任;中国台湾问题解决的需要。
★疆域变化
★中国崛起
★大国关系
你认为美国介入中菲冲突的可能性多大?
如果你是*国人,你希望如何解决对峙?
以下最新动态反应了中国处理对峙问题采用了哪些措施?
——军事力量做后盾
——外交对话为主导
——经济制裁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