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时训练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时训练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0 14:18:58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点1 原始农业的发展
D
1.
(独家原创试题)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意义重大。追本溯源,目前世界上最早发现于我国的农作物不包括(
)
A.

B.

C.

D.

A
2.
图片承载历史。下列图片反映的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
A.
原始农业
B.
采集狩猎
C.
聚族而居
D.
贫富分化
D
3.
中国的农业起源可分为两条源流:一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以种植________为代表的农业起源;二是以沿黄河流域分布、以种植________和黍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材料中横线处应依次填入(
)
A.
小麦 水稻
B.
小麦 粟
C.
粟 水稻
D.
水稻 粟
C
知识点2 河姆渡人的生活
4.
(2021·陕西渭南临渭区期末)有人说,农业的发明之于人类历史实乃划时代的事件,以至于有人将其称为“农业革命”。下列能说明中国早期社会发生了“农业革命”的是(
)
A.
北京人以狩猎为生
B.
半坡居民制作陶器
C.
河姆渡遗址发现稻谷
D.
元谋人使用火
D
5.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观察下图,据此判断该遗址最有可能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半坡遗址
C.
北京人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知识点3 半坡居民的生活
C
6.
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如果你想参观该博物馆,应该到(
)
A.
咸阳
B.
洛阳
C.
西安
D.
余姚
B
7.
假设你来到距今6
000多年的半坡居民家中,他们热情地端出香喷喷的食物招待你,你认为这一食物的原料最有可能是(
)
A.
小麦  
B.

C.
玉米  
D.
水稻
D
8.
(2021·安徽庐江县期末)“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制作彩陶的远古居民是(
)
A.大汶口居民
B.
北京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1.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中国。
2.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3.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这是由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所致。
1.
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意义
原始农业出现以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人类找到了较稳定可靠的衣食来源。从此,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提高,获得了对自然界的一些主动权。
2.
半坡居民比北京人在生产和生活上进步的表现
(1)生产工具: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
(2)食物来源:北京人靠采集、渔猎获取食物;半坡居民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粟等农作物。
(3)居住条件:北京人居住在天然洞穴里;半坡居民已会建造房屋。
B
9.
下图所示的考古发现是距今约六七千年的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了该原始居民生活在(
)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
D.
铁器时代
D
10.
某学者认为,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该学者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
A
11.
(2020·河北滦南县期末)原始农业是指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下列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
)
①农作物种植的出现 
②聚落的发展 
③家畜饲养的出现 
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⑤城市的出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D
12.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如果想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参观的遗址有(
)
①元谋人遗址 
②北京人遗址 
③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④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C
13.
纽约时报广场的立体大屏幕曾经以“七千年文明河姆渡”为题,展播了河姆渡文化内涵、相关活动的文化形象图集。其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
种植水稻
B.
饲养家畜猪、狗等
C.
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中
D.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
14.
(2021·广东佛山顺德区期末,改编)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所用的工具,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时期、铁器时期等进化阶段。其中,处于新石器时期的是(
)
A.
使用打制石器的山顶洞人
B.
使用磨制石器的半坡人
C.
使用簋祭祀的西周诸侯王
D.
使用铁犁铧的春秋卫国人
C
15.
“鱼跃出浐河,搁浅在史前的半坡,六千年了,还是那个游动的姿势,装点着酷似外星人的面孔,有意无意成就一个陶盆的美名。”右图中与“彩陶”一样成为半坡人“符号”的是(
)
C
16.
半坡人制作的陶器种类很多,有饮食器碗、钵、盆、杯、盂等,炊煮器罐、鼎等,水器壶、瓶等。据此可知,半坡人的生活状态是(
)
A.
茹毛饮血,狩猎为生
B.
黑陶精美,铁器锋利
C.
肉汤鲜美,粟米飘香
D.
科技发达,物质丰富
A
17.
(2021·广东深圳宝安区期末)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在半坡遗址,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这些发现说明他们都(
)
A.
过着定居生活
B.
使用磨制石器
C.
学会制作陶器
D.
养殖家禽家畜
C
18.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是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其共同特征有(
)
①位于大河流域 
②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③会制作彩陶 
④种植粮食作物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9.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我国远古农耕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1)观察上面陶器上的动物图案,指出这些动物和当时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彩陶盆上的鱼纹说明半坡居民会捕鱼,陶钵上的猪纹说明河姆渡居民会打猎和饲养家畜以补食用。
(2)想象一下,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着怎样的劳动分工?
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等,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作工具等繁重的劳动,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孩子。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取得的世界性成就。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20.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中国“南米北面”的独特主食风格,是由几千年前形成的农业生产格局决定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采集到种植】
材料一
(1)图一、图二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穴居到定居】
材料二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2)材料二中的诗句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诗句中描绘的“农耕”所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半坡居民。粟。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三、图四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这两种房子在结构上存在异同,写出其各自的优点。
图三:河姆渡居民;图四:半坡居民。
干栏式房屋可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袭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适应北方冬天寒冷、夏日炎热的气候。
(4)从植物的采集到播种,从穴居到定居,这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开始定居,出现了原始农业。(意思相近即可)(共13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点一 原始农业的发展
1.
发展概况
(1)大约20
000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帮助植物更好地生长。
(2)距今10_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2.
发展变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3.
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4.
历史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知识点二 河姆渡人的生活
1.
生活年代:距今约7_000年。
2.
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3.
生活状况
(1)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发现木结构水井。
(2)种植水稻;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重要提示】 水稻是当时长江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3)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懂得使用天然漆。
知识点三 半坡居民的生活
1.
生活年代:距今约6_000年。
2.
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
3.
生产、生活状况
(1)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3)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
(4)半坡人还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乐器。
(5)半坡遗址中还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知识归纳】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与干栏式房屋
房屋类型
原因
半坡人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黄河流域气候寒冷、干燥,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可以防寒保暖
河姆渡人
干栏式房屋
江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居住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通风
【误区】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样式和种植作物容易混淆。
【警示】 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
【知识结构图解】
“问题思考”(教材第12页)
参考答案:
原始人群
河姆渡人
半坡人
时间
距今约7
000年
距今约6
000年
地理环境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房屋样式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农作物
水稻

劳动工具
骨耜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手工业
制作陶器、玉器、骨哨
制作彩陶,会纺织、制衣
“课后活动”(教材第12—13页)
1.
参考答案:
农作物的出现;
家畜饲养;
聚落;
磨制工具;
城市的出现。
2.
参考答案: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主要用于挖土。如果我们使用骨耜,要在骨耜上加一把木柄。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将土掀起来。
3.
参考答案: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稻作农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早在史前时期,中国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就发展出了较成熟的稻作农业。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经历了从起源、产生、发展到成熟的全过程。大致说来,新石器时代早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时期,新石器时代中期是稻作农业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是稻作农业大发展的时期,新石器时代末期是稻作农业的成熟时期。正是在史前稻作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才产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显示出史前稻作农业的辉煌成就,并最终从史前时期走向了文明时期。(共28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点一 原始农业的发展
A
1.
(2018·江苏常州期中改编)“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则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的表述,最全面的是(  )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的饲养 ③磨制工具的使用 ④聚落的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D
2.
(2019·山东东营广饶县乐安中学段考)下列农作物中属于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是(  )
①玉米 
②粟 
③马铃薯 
④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B
3.
(2019·山东东营期中)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
A.
聚族而居
B.
原始农业
C.
贫富分化
D.
采集狩猎
D
知识点二 河姆渡人的生活
4.
(2019·福建)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  )
A.
木器
B.
彩色陶器
C.
石器
D.
炭化稻谷
C
5.
(2019·恩施)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D
6.
(2019·聊城)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C
7.
(2018·广西南宁期末质检改编)暑假期间,小明参观了一处距今约7
000年的远古人类遗址,“榫卯结构的干栏式建筑、稻米大规模种植、舟船的使用、编织和纺织的出现、陶器的制造与使用”是其主要看点。该遗址位于(  )
A.
云南元谋县
B.
北京周口店
C.
浙江河姆渡
D.
陕西半坡村
知识点三 半坡居民的生活
C
8.
(2019·湘西)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D
9.
(2018·怀化)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右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A
10.
(2019·北京)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
已从事农业生产
B.
以捕鱼狩猎为主
C.
住半地穴式房屋
D.
会人工种植水稻
D
11.
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B
12.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
D
13.
(2019·山东东营广饶县乐安中学段考)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是(  )
①建造房屋 ②过定居生活 ③制造陶器 ④饲养家禽 ⑤使用打制石器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B
14.
下列图片中,反映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B
15.
(2019·德州)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龙山文化遗址
B
16.
(2018·江苏泰州兴化期末改编)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当时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B
17.
(2018·河南实验中学期末改编)比较法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相似之处的是(  )
①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②进入原始农耕时代 ③会制造陶器 ④种植水稻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
《白虎通》
材料二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
《周易》
材料三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根据材料一,分析神农氏“教民农作”的原因。“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说明神农氏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
我国的原始农业出现了。
(2)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举例说明。
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
例如半坡人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描述?写出你判断的理由。“农耕既普及”的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半坡人。
材料中提到的“彩陶”“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指的是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粟。
【文化遗址】
A、B、D
(1)将四枚邮票和对应的文化遗址进行正确搭配。
E: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
(2)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都过着定居生活。促使他们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的变化
B.
氏族公社的形成
C.
原始农业的发展
D.
学会建造房屋
C
C
(3)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分别属于哪一大河流域?这些原始居民会随意迁徙,到处流动吗?为什么?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不会。因为稻和粟等农作物种下后,必须等待收割;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要求较高,这就要求人们定居下来;同时,随着谷物栽培和家畜饲养的发展,人们有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的生活,不会随意迁徙。
(4)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在生产和生活方面还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人们也转向定居生活;都会依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建造房屋;都会制造陶器。不同之处: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房屋建筑样式不同,半坡人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住的是干栏式房屋;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5)请用一句俗语解释两处原始居民生活各不相同的原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或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