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悠悠莲韵”
周周练《爱莲说》
山东定陶 黄中兴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清涟( ) 濯( ) 蕃( ) 淤泥( )
亵玩( ) 焉( ) 蔓( ) 净植( )
2.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观莲园每当莲花盛开的季节,游客便门庭若市般前来观看。
B.并蒂莲到处都是,而且有的一花中有四五芯,七八芯,以至十三个芯的,真是异态纷呈,巧夺天工。
C.莲花“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那迷人的风姿,真是惊心动魄。
D.深深吸一口莲花那淡雅的清香,顿觉神清气爽,周身舒畅。
3.下面的句子中标点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B. 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莲花了。
C.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莲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
D.据了解莲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莲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 鲜:很少 B.宜乎众矣 宜:应当
C.香远益清 益:更加 D.不蔓不枝 蔓,枝:名词,枝蔓,枝节
5.下面的句子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通过观赏莲花,使我尽情领略到了它的卓越风姿。
B.远远地,我便嗅到了莲花那淡雅的幽香和明丽的色彩。
C.莲花盛开的六月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D.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被莲花的高洁品质所深深打动,于是他们纷纷写诗著文,高声赞美那圣洁的莲花。
6.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自/ 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
B.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
7.根据下列对联所描写的景物特征,按四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翡翠屏开槐影茂,鸳鸯池涨莲花香。
②红点桃花千朵嫩,青描柳色万枝新。
③梅试朔风舒骥足,雪呈瑞色映芳樽。
④丹桂香飘赏心乐事,蟾宫月满美景良辰。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8.填空
⑴《爱莲说》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_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
⑵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拓展探究
古今中外,有许多吟咏莲花的名联,很有趣味。你知道下面这句名联的意思吗?这是描绘的哪里的景色?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可爱者甚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花之隐逸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白话翻译下面句子。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3.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莲花的高贵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美文,回答文后问题。
雨中赏“莲”
①正是鲜花满地的季节,而多情的雨细细地下了几天,闲来无事,于是有冒雨前行净土寺的想法,一路上在公交车的颠簸中,我来到了净土寺。站在那朱红色高大的院门外,听那房檐上的风铃在细雨中被风吹得叮当做响,像音乐家手下弹出的一首首动听的钢琴曲,门内通向寺院的道路两旁,各种颜色的石竹花正在开放,有风吹过,它们便摇曳着,像一个个卫士,在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②我在细雨中漫步走来,正当欣赏着这花、这山、这景时候,突然间就被眼前亭子里的两池盛开的莲所吸引,听说莲花在六月盛开,我现在真的相信,而这两池盛开着正是莲花。只见有粉红,纯白的竞相开放着,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也有花苞刚刚冒出红蕊的,还有躲藏在宽大的莲叶下面开着的。它们开得富有艺术,所以,莲花在眼前晃动着、盛开着,宛如一个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正在张开妩媚的笑靥。
③前段时间刚刚从朋友那里得知睡莲的花语是纯洁,迎着朝气、抛去暮气,又被看做水中的仙女。也难怪,很多人喜欢它、讴歌它。雨滴落在睡莲叶子上、花瓣上像点缀着一颗颗珍珠,有风吹过时,雨滴在莲叶、花瓣上翻动着,像在水中嬉戏的淘气孩子,此时莲的举动纯洁无暇,不矫揉造作,却是从容淡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娇”是宋人周敦颐所说的,用到这里最贴切不过。生在红尘里,耳濡目染很多事情,真希望自己如同莲一样的纯洁。也听过二胡曲《睡莲》,莲在弦上呢喃,心在弦上跳跃,只有用心谛听,才能明白莲的内心与命运。
④挪动着不想离去的脚步,收拾起流落在莲上的心事,慢慢的来到了寺庙的中心,一处在香火缭绕中的净土寺庭院,此时的净土寺满目都是繁花似锦。一进门靠左侧,红的、黄的芍药花正开,金银花也在架子上开放,老远我就闻见花的馨香,忍不住靠近,再靠近,欣赏,真有大快朵颐的快感。然而,这还不是最让人心动的,随着眼睛的一转向,靠左右侧两边的墙下,一溜排开的几个水缸,却令人惊诧不已。我看到,水缸的大小不一,放置的水也深浅不一,因而此处的莲于路边亭子边的莲有所不同。莲的大小和开的花也就各不相同。大的开的大些,小的开得小些,层次感很分明,不失为一幅写生画。大凡有莲的地方必有浮萍,小小的水缸也不例外,都点缀着一些浮萍,从何而来,是与生俱来还是人为置之,恐怕各自有说法。
⑤在净土寺的庭院看到的这几缸水莲,让我深为净土寺的主持精心的装点而感动,在他们看来,寺院并不是一个让你燃香祷告祈求平安幸福的一个地方,它也是一个让你感悟自然的地方。寺院处在自然和社会之中,当然得与社会和自然和谐。自然是美好的,人与自然相处,万花芬芳就让自然有了更多的美感。莲花是自然中最纯洁的,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所以,佛与莲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佛菩萨或跌跏趺做,还是伫立时,都有千层的莲花,它象征着圣洁,庄严与肃穆。信佛之人,必深爱莲花,其意自然不言而喻了。
⑥我像一只欣喜的蝴蝶,频频的举起手里的相机,不停地从这缸到那缸的奔波。我不能将它带走,我怕我小小的地方容纳不下它,也怕人说我自私。因为它太美,我有些不能自己,有些想法也就很正常了,但我只能赏玩而不能亵渎。我得尊重它。所以就将他们的美定格在我的相机里,定格在我的心底里。
⑦在这个上午,我就在细雨中,就这么静静地在亭子下的莲池边,寺院院中的水缸前,就这么的让睡莲牵扯着我的思绪。静静的、静静地注视它,自然地把它当做眼前的最美的风景。它那淡淡的忧郁,浅浅的清泪,深深的情殇,未免让人牵动衷肠。许久的心也在睡莲的陶醉下轻了静了许多,于寺院的礼佛中与几缸莲花见面,竟有意想不到的开悟。
14.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语
⑴生在红尘里,耳濡目染很多事情,真希望自己如同莲一样的纯洁。
⑵老远我就闻见花的馨香,忍不住靠近,再靠近,欣赏,真有大快朵颐的快感。
15.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莲花在眼前晃动着、盛开着,宛如一个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正在张开妩媚的笑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效果如何?
16. 第③段中加点的句子表现了莲怎样的品格?
17. 面对美不胜收的莲花,我有些不能自己,但我觉得只能赏玩而不能亵渎它,得尊重它,我是如何做的?
18. 文章结尾作者说:“于寺院的礼佛中与几缸莲花见面,竟有意想不到的开悟。”结合相关文段,展开想象,试说说我悟出了什么?
四、综合性学习
19. 学校正在开展“中国文学里的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你要积极参与哟。
(1)学校“春风文学社”准备出版一期与“莲”有关的校刊,其中有一个栏目是“名人与莲”,你认为哪些名人可入选,并说说入选的理由。
(2)学校“雨荷文学社”准备举办一场“我生命里的那朵莲花”古代诗歌、散文歌咏晚会,如果让你参加,你会选择那首(篇)写莲花的古诗文,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
(3)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围绕活动主题办一期墙报,请你就墙报内容提两点建议。
五、写作
20.请你以“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可充分发挥联和想象,写成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童话寓言等文体都可;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略 2.D 3.C 4.D 5.D 6.C 7.B 8.⑴《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谥号。⑵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⑶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9.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写的是济南大明湖美丽的风光。
二、(一)10.⑴多⑵濯,洗;妖,妖媚⑶亲近而不庄重⑷隐士 11. ⑴(莲)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污染,虽经清水洗涤但并不显得妖媚。⑵莲秆的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12.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13.莲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二)14.⑴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这里指无形中受到世俗的影响,有好也有坏。⑵“大快朵颐”本指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这里引申为痛快地欣赏和享受之意。15.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莲花的美,尽情表达了我对莲花的喜爱之情。16.质朴纯洁,端庄自然,从容镇定的品格。17. 将他们的美定格在我的相机里,定格在我的心底里。18.示例:人和自然应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世界自然就会有更多的美感;莲花是自然中最纯洁的,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人也应保持莲花品性等。
四、19.⑴示例:如朱自清;一篇《荷塘月色》迷醉了众多读者。⑵王昌龄的《采莲曲》;像一幅美妙的图画,生动写出了江南采莲少女欢快的劳动生活场面和青春靓丽的风采。⑶整个布局设计成一朵莲花形状;设置一个“君子花”板块,介绍莲花。
五、20.作文 略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孟海镇中学
姓名:黄中兴
邮编:274109
电话:1386974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