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春季部编语文九下第六单元教学质量验收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昳丽(yì)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B.崩殂(cú)
间进(jiān)
咨诹善道(zōu)
C.期年(qī)
舂谷(chōng)
望其旗靡(mǐ)
D.夙夜(sù)
行阵(xíng)
陟罚臧否(pǐ)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一鼓作气,再而衰(第二次)
B.朝服衣冠(
穿着
)
C.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
D.卜者知其指意(意图)
4.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战于长勺
欲有求于我也
B.何以战
扶苏以数谏故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
D.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
)
A.神弗福也
B.公将鼓之
C.今齐地方千里
D.此皆良实
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与皆来会计事
D.使内外异法也
8.下面的句式中,有一项不同的是(2分)(
)
A.苟全性命于乱世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祭以尉首
D.忌不自信
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猪和玉、丝织品等祭品,我不敢加大数量,一定按照实情报告。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民众起义,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名著。
B.《战国策》是一部纪传体史学著作,由西汉刘向编定,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C.“干戈”本意是指干和戈两种兵器,“汗青”的意思是将用来书写的竹片炙烤蒸发出水分,人们用它们分别代指战争和史册。
D.《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体裁分别是古乐府、歌行、词、律诗和曲。
11.阅读名著《简·爱》选段,回答问题。(4分)
片段一 一条小径蜿蜒着通向篱笆,两旁种着月桂树,最后面是一棵巨大的七叶树,树下是一圈座位,你可以在这儿漫步而不被人发现。在这种蜜似的露水渐渐降落、万籁俱寂、暮色渐浓的时刻,我觉得仿佛会永远在这样的阴影中漫步。
片段二 早晨还没起床,小阿德拉就跑来告诉我,果园尽头的那株七叶树昨天夜里遭到了雷击,被劈掉了一半。
(1)结合片段一,简·爱在花园散步时遇到了____________(填人名)。(1分)
(2)片段二预示着下文哪个情节的发生?结合该情节,说说简·爱的追求。(3分)
12.综合性学习。(9分)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后半句。(2分)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活动】为使活动丰富多彩,请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3)【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请你任意选择一篇,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2分)
示例一: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
示例二: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孔乙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13.古诗文默写。(9分)
(1)出门东向看,___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________________,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
(5)官船来往乱如麻,__________________。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地苦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14、15题。(7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②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②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14.下面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乡子》的上阕,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南乡子》的下阕,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C.《清平乐》的上阕,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自语”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窗纸的声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
D.《清平乐》的下阕,“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15.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试结合词做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
(2)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
(3)必以信 信:__________
(4)智虽弗及 及: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18.【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4分)
(三)对比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7分)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谁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口:“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日:“夥颐①!涉之为王沈沈者②!”楚人谓多为彩,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①夥颐:夥,秦汉时楚地方言,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沈沈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20.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置
人
所
罾
鱼
腹
中
(2)诸
陈
王
故
人
皆
自
引
去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辍耕之垄上
辍:____
(2)或说陈王曰
或:____
(3)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之:____
(4)之陈
之:____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23.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第一段,作者运用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陈胜渴望摆脱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欲求,以及不甘于安贫认命的反抗精神。
B.[乙]文写了陈胜为王后,追求物质享受,不能守信与人同甘,说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C.陈胜起兵前做好舆论、军心、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如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些举措体现出他的果断和勇敢。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虽连用四个“死”字,但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反而鲜明地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
24.对比[甲][乙]两段文字,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三、写作(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25.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
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可适当加3-5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
eq
\o\ac(○,不)……………
eq
\o\ac(○,要)……………
eq
\o\ac(○,在)…………
eq
\o\ac(○,密)…………
eq
\o\ac(○,封)……………
eq
\o\ac(○,线)…………
eq
\o\ac(○,内)………………
eq
\o\ac(○,答)………
eq
\o\ac(○,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春季部编语文九下第六单元教学质量验收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A.昳丽(yì)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B.崩殂(cú)
间进(jiān)
咨诹善道(zōu)
C.期年(qī)
舂谷(chōng)
望其旗靡(mǐ)
D.夙夜(sù)
行阵(xíng)
陟罚臧否(pǐ)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
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解析】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B )
A.一鼓作气,再而衰(第二次)
B.朝服衣冠(
穿着
)
C.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
D.卜者知其指意(意图)
【解析】
B“服”的意思是“穿戴”。
4.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 )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解析】A“孰”同“熟”,仔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C
)
A.战于长勺
欲有求于我也
B.何以战
扶苏以数谏故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
D.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解析】A.在/对;B.靠,凭借/因为;C.读háng,队伍;D.认为……美/美丽。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 C )
A.神弗福也 B.公将鼓之
C.今齐地方千里
D.此皆良实
【解析】A项,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B项,名词作动词,击鼓;D项,“良实”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名词,应解释为“忠良诚实的人”。
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D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与皆来会计事
D.使内外异法也
【解析】D A项,“狱”的古义是“诉讼事件”,今义指“监狱”;B项,“鄙”的古义是“目光短浅”,今义指“卑鄙,鄙视”;C项,“会计”的古义是“集会商议”,今义是“财务工作者”。
8.下面的句式中,有一项不同的是(2分)(B)
A.苟全性命于乱世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祭以尉首
D.忌不自信
【解析】A.状语后置,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B.“以”后省略宾语“之”;C.状语后置,应为“以尉首祭”;D.宾语后置,应为“忌不信自”。
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 B )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猪和玉、丝织品等祭品,我不敢加大数量,一定按照实情报告。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民众起义,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解析】B 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祭祀用的牛、羊、猪、玉器、丝织品等,我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报告)。”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B )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名著。
B.《战国策》是一部纪传体史学著作,由西汉刘向编定,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C.“干戈”本意是指干和戈两种兵器,“汗青”的意思是将用来书写的竹片炙烤蒸发出水分,人们用它们分别代指战争和史册。
D.《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体裁分别是古乐府、歌行、词、律诗和曲。
【解析】《战国策》是国别体史学著作。
11.阅读名著《简·爱》选段,回答问题。(4分)
片段一 一条小径蜿蜒着通向篱笆,两旁种着月桂树,最后面是一棵巨大的七叶树,树下是一圈座位,你可以在这儿漫步而不被人发现。在这种蜜似的露水渐渐降落、万籁俱寂、暮色渐浓的时刻,我觉得仿佛会永远在这样的阴影中漫步。
片段二 早晨还没起床,小阿德拉就跑来告诉我,果园尽头的那株七叶树昨天夜里遭到了雷击,被劈掉了一半。
(1)结合片段一,简·爱在花园散步时遇到了罗切斯特________(填人名)。(1分)
(2)片段二预示着下文哪个情节的发生?结合该情节,说说简·爱的追求。(3分)
当他们结婚那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毅然选择了离开。简爱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追求人格的独立,追求自尊自爱的人生。
12.综合性学习。(9分)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后半句。(2分)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展未来豪情盈心底。
(2)【设计活动】为使活动丰富多彩,请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②说一说同窗趣事
③唱一唱校园民谣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3)【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请你任意选择一篇,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2分)
示例一: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
示例二: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孔乙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个背影,凝聚父爱力量。两过铁道,尽显父子情深(《背影》)(4)【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答案:人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13.古诗文默写。(9分)
(1)出门东向看,__泪落沾我衣__。
(《十五从军征》)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留取丹心照汗青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伤心秦汉经行处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毅魄归来日________________,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
(5)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___________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地苦寒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7)《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受任于败军之际_,奉命于危难之间__
。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14、15题。(7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②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②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14.下面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南乡子》的上阕,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南乡子》的下阕,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C.《清平乐》的上阕,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自语”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窗纸的声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
D.《清平乐》的下阕,“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解析】“秋宵梦觉”指的是深秋的夜里,作者从梦中醒来。
15.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试结合词做简要分析。(4分)
①《南乡子》风格豪放。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远。②《清平乐》风格婉约。全词着眼细小景事,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
(2)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
(3)必以信 信:__________
(4)智虽弗及 及:__________
答案:(1)参与。(2)遍及、普遍。(3)实情。(4)够,达到。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是则可矣。这就能(开)战了。
18.【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语言 对比
19.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4分)
答案:①鲁庄公任人唯贤;②曹刿的远见卓识。
(三)对比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7分)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谁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口:“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日:“夥颐①!涉之为王沈沈者②!”楚人谓多为彩,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①夥颐:夥,秦汉时楚地方言,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沈沈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20.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置
人
所
罾
鱼
腹
中
(2)诸
陈
王
故
人
皆
自
引
去
答案:(1)置/人所罾鱼腹中(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辍耕之垄上
辍:____
(2)或说陈王曰
或:____
(3)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之:____
(4)之陈
之:____
答案:(1)停止
(2)有人
(3)代指陈胜称王这件事
(4)去、往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答案:(1)发布号令召集当地的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
(2)那些陈王以前的朋友都自己离开了,因此陈王没有了亲近的人。
23.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甲]文第一段,作者运用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陈胜渴望摆脱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欲求,以及不甘于安贫认命的反抗精神。
B.[乙]文写了陈胜为王后,追求物质享受,不能守信与人同甘,说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C.陈胜起兵前做好舆论、军心、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如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些举措体现出他的果断和勇敢。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虽连用四个“死”字,但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反而鲜明地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
【解析】C有误。置书鱼腹、篝火狐鸣体现出的是陈胜非凡的智慧。
24.对比[甲][乙]两段文字,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案:原因:陈胜成功是因为他能够利用大家对秦王朝暴政的反对心理起事,顺应了民心;后来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杀故人让他失去了人心。
启示:讲究诚信是一个人成就一番光辉事业的关键因素。
乙译文: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被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伴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分辩诉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作“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位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从此之后,那些陈王以前的朋友都自己离开了,因此陈王没有了亲近的人。
写作(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25.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
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可适当加3-5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