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0 17:26:29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物理单元检测试卷第三章检测题答案
选择题
B
2.B
3.C
4.A
5.C
6.B
7.C
8.A
9.C
10.C
填空题
11.振动
音调
空气(介质)
12.音调
能量
1531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13.超声波
定位
鸣笛
14.音色


15.振动
能量
16.响度
信息
17.音调
空气
声源处
三、实验探究题
18.(1)能
(2)减小
(3)手机接触到了瓶壁,振动通过瓶壁传到了外面的空气中,再进入人耳
(4)声源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越少传播越弱。
19.(1)不变
(2)有关
其它条件相同时,海绵吸音效果最好
(3)用灵敏仪器替代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弱
(4)最强反射声的方向与入射声的方向是否有关等
(5)大理石
四、应用创新题
20.答:不能在听见枪声时按下跑表,这样的记时方法会出现很大的误差,正确的记时方法应该以看见的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很多.
及时误差:t=s/v=100m/340m/s≈0.29s
21.解:设汽车离山崖s=700m,汽车直线行驶s2=40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1=340m/s,汽车行驶速度v2,
依题意:s2/v2=(2s-s2)/v1
即:40m/v2=(2×700m-40m)/340m/s
v2=10m/s八年级上物理单元检测试卷
第三章《声的世界》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逐渐降低
2.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B
C
D
A.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3.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
)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5.(2017枣庄)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6.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1/4,现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A.声音变大
B.频率变高
C.振动变慢
D.响度变小
7.(2017天津)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
(
)
A.防止噪声产生
B.监测噪声强弱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8.(2017广州)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9.(2017长沙)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10.(2017临沂)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1.小闵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发声;小闵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12.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13.如图甲所示,小汽车靠
发现障碍物,其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_________;如图乙所示,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________的标志。
14.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
是乐音的波形。
15.(2017江西)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 
 ,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16.(2017南充)诗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描述声音的
;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17.“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18.在研究有关声音的传播时,小军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未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如图所示,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管子抽出。请你根据小军的实验探究回答下面一些问题。
(1)在没有抽气时,小军用家用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
“能”或“不能”)听见手机的声音。
(2)当小军不断抽出瓶中的空气时(瓶中空气没有完全抽走
时),再拨打手机,听到手机的铃声将

当小军继续把瓶中的空气往外抽,
再拨打手机,他仍能从听到从瓶里传出来的微小手机的声音,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通过以上小军的实验探究,请你帮小军总结出实验结论。
19.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
,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为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较强

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时
(写出一条即可).
(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四、应用创新题(20题4分,21题6分,共10分)
20.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能不能在听见枪声时按下跑表,若不能,应该如何记时,为什么?计时误差至少多少s?
21.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汽车的行驶速度?八年级上物理单元检测试卷
第三章检测题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本人所在学校、班级、姓名、试室、座位号填写在密封线内。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塑料橡皮擦干净;其他部分作答,请注意题号顺序,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规定区域内,否则答案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以下为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填涂所选项,否则答案无效。
1.修改时用塑料橡皮擦干净后,
重新填涂所选项;
2.填涂的正确方法是: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指定的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