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物理第一章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物理第一章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0 17:36:50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物理单元检测试卷
第一章检测题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本人所在学校、班级、姓名、试室、座位号填写在密封线内。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塑料橡皮擦干净;其他部分作答,请注意题号顺序,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规定区域内,否则答案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以下为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填涂所选项,否则答案无效。
1.修改时用塑料橡皮擦干净后,
重新填涂所选项;
2.填涂的正确方法是: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指定的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八年级上物理单元检测试卷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述科学家和其主要贡献的连线正确的是(

A.哥白尼——万有引力
B.伽利略——相对论
C.牛顿——运动定律
D.爱因斯坦——“日心说”
2.如图,闵晔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小明然后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移动蜡烛B发现蜡烛B仍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他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她这一说法属于


A.猜想
B.评估
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
3.在太阳系中,太阳是


A.彗星
B.卫星
C.行星
D.恒星
4.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若发生灾害被埋在废墟下,可以通过敲打上下管道、水泥块等以求救
B.在野外玩耍时,使用后的透明塑料瓶不可以随处丢弃,必须放入垃圾桶
C.雷雨天在野外要赶快到大树下避雨,不要随意走动
D.日常使用电脑或手机时,要调整好屏幕亮度,注意与屏幕保持适当距离
5.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6.物理科代表诗舒走进教室,看到梦思和蓓蓓正在争吵,梦思认为“磁铁隔着物体还能吸引铁钉”,而蓓蓓认为“磁铁隔着物体就不能吸引铁钉,”如果你是诗舒,应该(

A.以物理权威的身份说梦思是对的
B.向教师汇报,说有人在教室大声喧哗
C.叫她们停止争吵,取一块磁铁和一些物品来做实验,通过实验来说服她们
D.觉得她们很无聊,不去理会她们
7.童童和可心在探究是盐水结冰快还是淡水结冰快的时候,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请你选择哪一种最具有说服力(

A.取两杯水,一个在其中加盐,另一个不加盐,放置同样的环境中,观察哪个先结冰
B.取两杯质量一样的水,往其中一个加盐,另一个不加盐,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观察哪个先结冰
C.取两杯质量一样、初温相同的水,往其中一个加盐,另一个不加盐,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观察哪个先结冰
D.取三杯质量一样、初温一样的水,一个多加盐、一个加少许盐、另一个不加盐,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观察哪个先结冰
8.根据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嘉怡同学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她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9.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
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
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
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
下列现象属于生活现象的是(

海市唇楼
B.沙尘暴
C.冰棒冒“气”
D.泥石流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1.人们为了纪念物理学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些物理量的单位就是用他们的名字作为单位的。请你在图中选一位物理学家_____,他的名字被命名为_____的单位。
12.生活在自然之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与力、声、光、热、电灯有关的现象。请将下面的情景按要求分类(选填序号):属于力现象的是________;属于热现象的是_______;属于光现象的是________;属于声现象的是__________;属于电现象的是______。
(1)烧开水时,看到壶嘴冒出的“白气”;(2)在冰雪路面上行车,需加装防滑链;(3)闻其声而知其人;(4)夏天,浓密的树荫下的圆形光斑;(5)穿着化纤材料的衣服容易粘上灰尘。
13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包括:提出问题、________、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_______、_______、评估、交流与合作。
14.用塑料笔杆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再将它靠近碎纸屑,将会发现笔杆______碎纸屑,这种现象是

15.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________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_________的日心说。
16.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请根据下列文段中介绍的情况,填写后面的空格。
(1)面对罗马教会的强权,哥白尼顽强地说自己终于推动了地球;伽利略坚持认为地球在转动。这体现了科学家们实事求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些伟大的成功皆源于她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长期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她和丈夫发现的“镭”是在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四年提炼出来的。这体现了科学家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量子力学大论战,而这种学术之争并未影响两位科学泰斗的友谊。在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玻尔等人逐渐完善了量子力学体系。这体现了科学家们善于__________,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_________自己的错误观点。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10分,共20分)
17.物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有在真空中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当空气的阻力很小,小到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地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王鹏和同学们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分别将三个金属球在20m的高处由静止释放,测得金属球落地时间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材料
下落时间/s
1
实心小铁球
2.05
2[]
实心大铁球
2.05
3
与大铁球等重的铝球[]
2.05
(1)他们选用金属球而不用塑料泡沫球或纸团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A.便于实验操作
B.便于实验观察
C.相对空气阻力较小,使运动更接近于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更具有科学性。
(2)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根据表中的数据,登月的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和一根鸡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将会_____。
A.同时落地
B.铁片先落地,鸡毛后落地
C.鸡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
18.(2017江苏扬州)某兴趣小组在“自制水膜透镜”活动中,如图所示,将内径4mm的细铁丝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实验过程中,小张和小华发现该透镜的观察范围太小,想制作更大的水膜透镜,但又易破裂。为研究液膜的增大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做出如下
猜想:扬大附中东部分校姜雪峰编辑
猜想一:可能与制作圆环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华选用细铁丝、细塑料片、细铝条制成圆环,改变圆环直径后,分别浸入水中获取液膜,测量出液膜即将破裂时的最大直径。实验前,他应该控制三种材料横截面的

相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张找来比水粘稠的透明的色拉油、胶水,将细铁丝圆环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液体
色拉油
胶水
圆环的最大直径/mm
9
10
于是小张就得出结论:液体越粘稠,液膜的最大直径越大。
针对小张的实验过程,请指出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①
;②

应用创新题(10分)
19.学校里有一颗百年古树,老师要求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测出这棵大树的树干直径。你有什么办法?(写出所需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和相应表达式)八年级上物理单元检测试卷第一章检测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D
4.C
5.D
6.C
7.D
8.B
9.D
10.C
二、填空题
11.牛顿

12.(2)(1)(4)(3)(5)
13.猜想与假设_
进行试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
14.吸引
摩擦起电
15.伽利略
哥白尼
16.(1)尊重客观规律
不迷信权威(2)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3)合作与交流
修正或放弃
三、实验探究题
17.(1)C_(2)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无关
(3)A_
18.(1)最大直径
液体种类
(2)①实验次数太少
,只进行了一次实验
②实验选择的液体种类较少
应用创新题
19.实验器材:皮尺;
实验步骤:先用皮尺绕树干一周,测出树干的周长c;
树干的直径d=c/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