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
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战争
学习内容
知识点1
国共合作的实现
第一次国共合作
1.背景
(2)中国国民党:孙中山在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失败后,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1)中共三大1923年6月
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标志: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
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
3.成果: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背景
1.辛亥革命以来的教训,依靠军阀来从事革命活动屡遭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孙中山启发很大
3.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军校总理: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党代表:廖仲恺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创建军校的目的:
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
历史作用
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1)假如你暑期到广州游学,探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应该去(
)
A.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旧址
B.辛亥革命首义纪念馆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D.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课堂练习
D
知识点2
北伐胜利进军
1926年7月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北伐战争
目的:
开始时间:
主要对象:
主战场:
结果:
江西战场
结果:
孙传芳主力基本被消灭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1926年7月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湖南、
湖北
吴佩孚主力基本被消灭
突出贡献者:
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
重要战役:
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进军路线: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
影响: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2)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A.袁世凯
B.张作霖
C.吴佩孚
D.孙传芳
课堂练习
C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战争
意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
取得巨大成功的
原因
1.(根本原因)国共合作,
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2.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3.北伐军英勇作战,工农群众的支持
4.得到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工农革命运动
(1)背景:北伐胜利进军
(2)概况
①农民运动:
②工人运动:
(3)影响:
湖南、湖北建立农民协会组织,
会员数量急剧增长。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
给北伐军提供了极大地支持
知识点3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随着北伐胜利进军,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
触动了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在帝国主义
势力支持之下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
发动“四.一二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在武汉
发动“七.一五政变”
在南京成立
“国民政府”
宁汉合流
代表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国民革命失败,共产党人
遭到大肆屠杀
2.南京国民政府
①背景:南京政府在“分共清共”、镇压工农运动
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
天津一带;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
本人炸死。
②概况:1928年底,张学良通告全国,改旗易帜,
南京政府民义上统一了全国。
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
(3)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宁汉合流
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东北易帜
课堂练习
A
(4)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事件是(
)
A.清帝退位
B.护国战争
C.二次革命
D.东北易帜
课堂练习
D
知识小结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黄埔
军校
北伐
战争
蒋、汪
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开始
高潮
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