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第55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吉林第55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0 15:1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吉林第55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1、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高原上的高峰,《红楼梦》让曹雪芹“大名垂宇宙”,令后世无数文人“望峰息心”。付梓二百多年来,《红楼梦》不仅滋养着数代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在器物层面实实在在地彰显着它非凡的魅力。
最近的一个例证,就是新奥集团携手导演王潮歌,宣布将在河北廊坊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戏剧演出群落
--“只有红楼梦”。此前,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建筑群落已有不少,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座大观园,
河北正定有荣国府,南京有江宁织造博物馆。在数座城市都可以觅见芳踪,这种情况在其他古典文学名著身上很少看见。为什么是《红楼梦》?也许,只有红楼故事最让国人耳熟能详,只有红楼文化能最大程度唤起人们心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据说,北京的“中华老字号”稻香村,就得名于《红楼梦》。说起与《红楼梦》有关的建筑,则更是难以尽数。北京大观园原址为明清两朝皇家菜园,始建于
1984年,是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影视基地。而位于北京市植物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则是中国第一家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博物馆,占地3000平方米,系统展示了曹雪芹生活、著书场景。
河北正定的荣国府,是由古建专家、红学专家杨乃济先生设计的。
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在这里拍摄了近两个月,“元妃省亲”等场景是在这里取景的。
目光移到南方,与北京大观园明显不同,上海大观园利用江南水乡特点,在园中布置了大面积人工湖泊,形成山重水复、流水人家的江南园林风光。
与上海同样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旧称金陵,更是少不了红楼文化的标记。南京的江宁织造博物馆,既涉及江宁织造府的历史,还展示了《红楼梦》和曹雪芹家族的兴衰史。
南京地铁
3号线有个很文艺的名字--“红楼专线”,有六节车厢展示了《红楼梦》中六大经典场景。薛宝钗的居所蘅芜苑、贾宝玉的住所怡红院……成了这六节车厢的名片。每节车厢的拉手上,都印有这六个地名标识。
无独有偶,北京地铁
4号线也有个“红楼专列”,车厢以清代画家孙温手绘本《红楼梦》图案进行装饰,展示了“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等《红楼梦》经典回目。北京地铁磁器口站内的壁画,是以红楼梦人物为主题的。因为地铁站附近就是曹雪芹在北京唯一有史可考的故居--著名的“十七间半房”。可惜的是,因拓宽两广路,广渠门内大街207号曹雪芹旧居(旧称蒜市口街16号)已经被拆除。
红楼文化在今日的繁荣,也体现了中国人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在迪士尼等西方文化流行的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自处、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都是需要当代人做出解答的问题。
《红楼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摘编自鹿鼎公《只有(红楼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我国第一家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博物馆是北京的曹雪芹纪念馆。
B.在全国已有的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建筑群落中,河北廊坊的戏剧演出群落规模最大。
C.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座大观园,但风格明显不同,上海大观园体现出江南园林风格特点。
D.《红楼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自处、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提供了思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文章采用了举例的论证方法,从多方面论述《红楼梦》在器物层面彰显出非凡的魅力。
B.文章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段落之间多用过渡性语句来衔接,如“无独有偶”等。
C.文章写曹雪芹故居被拆除的事例,意在论证社会上有不重视文化古迹的行为这一观点。
D.文章在举例中,善于突出各例的独特个性,从而从不同侧面有力地支撑文章的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全国已有不少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建筑群落,是因为只有红楼文化最能唤起传统文化情结。
B.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场景都取景于北京大观园和杨乃济设计的河北正定的宁国府。
C.北京、南京地铁的“红楼专列”,分别以《红楼梦》六大经典场景和清代画家手绘本图案装饰车厢。
D.在迪士尼等西方文化流行的当下,红楼文化的繁荣,体现了中国人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
(2)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材料一:
截至
2018年6月11日12时,中新网PC端调查结果显示,有88.9%的网友在电商平台购物过程中,有过网购信息被泄露的经历。中新网官方微信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96位网友遭遇过网购信息泄露,占投票人数比例的71%。
信息被泄露后,一些上门推销、诈骗电话短信、垃圾邮件、神秘包裹等不请自来。调查显示,其中最困扰网友的是诈骗电话和短信。中新网
PC端与微信端均有超过70%的网友表示,诈骗电话、短信是自己信息泄露后最困扰自己的事情。而此前中国银联就曾利用大数据分析向社会发布安全提醒,电信诈骗案、盗窃银行卡、非法套现、冒用他人推行卡、网络消费诈骗等,其中超过90%是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引致,已成为犯罪主要源头。
(摘编自中新网2018年6月12日)
材料二:
Andriod应用获取用户手机
ios应用获取用户手机
隐私权限比例
隐私权限比例
(选编自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
材料三:

vivo
NEX用户发现QQ浏览器偷偷调用摄像头事件之后,2018年7月1日,又有用户发现,使用百度输入法打开手机自带的浏览器进行搜索时,在无任何操作的情况下,手机顶部显示“百度输入法正在录音”,并且会提示用户是否要禁止它。
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显示,2017下半年,安卓应用中网络游戏、常用工具成为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占比最高的两类应用,分别达到获取隐私权限应用总数的24.4%和18.8%.首次打开App时,对方会要求开启各类权限,有些甚至与App的使用内容丝毫无关。在用户对软件的权限请求默许的情况下,用户的通话记录、短信、通讯录位置信息、设备信息等都可以被软件后台记录,并发送到服务器上。
DCC1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认为,作为隐私信息产生的源头,用户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一切隐私数据被泄露的可能。具体可从以下五点着手:一是下载软件选择正规渠道,如应用宝、安卓市场等;二是谨慎填写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信息被无谓的采集;三是管理手机软件中的隐私权限,了解软件权限行为,关闭不必要的授权;四是防范公共WiFi,转账与支付时改用数据流量;五是通过“恢复出厂设置-格式化-反复拷入大文件并删除”三步骤,彻底清理旧手机信息。
(摘编自澎湃新闻2018年7月2日)
材料四:
如果用户发现手机应用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窃取自己的隐私信息,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业自律机构如中国互联网协会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委员会投诉。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周辉说,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如果公众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或投诉举报不畅的,还可以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举报。“也可以向工信部门举报,如果有初步的证据,可以对应用程序的开发者提起民事诉讼。”他补充表示。
周辉表示,对手机应用的监管,主要部门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公安部门。虽然三管齐下,但部门之间职责仍有一定交叉,主管部门的职责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此外,有关违规行为难以被发现,用户个人举证难度和成本都很高,这些都是维护个人隐私权会遇到的难题。
(选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7月1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网购信息泄露可能招致电话、短信骚扰诈骗等,甚至可能带来更严重的财产损失,不可不格外重视防范。
B.从材料二来看,2017年下半年,超过80%的手机App未获取用户隐私权限,安卓和苹果手机这一比例都有所上升。
C.手机隐私权限一旦开启,意味着用户的通话记录、短信、通讯录、位置信息、设备信息都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
D.对于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做好防范,另一方面也要有维权意识,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中新网PC端与微信端调查结果和中国银联大数据分析说明,借助于个人泄露的信息实施的犯罪所占比例已相当高。
B.材料二显示,苹果手机2017年下半年获取用户隐私比例增速远大于安卓手机获取用户隐私比例的增速。
C.对于手机隐私信息保护,用户在正规渠道下载软件最为重要,要从源头上防止信息泄露,不能只考虑使用方便而无所顾忌。
D.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和公安部门虽然都负有对手机应用的监管职责,但职责和分工还不明确
6、结合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各种信息泄露造成的隐私安全问题?(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乞丐
侯发山
已经晚上十一点了,三个年轻人还没走。说是年轻人,更像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说是孩子比较恰当一点。他们的头发也染得有特点,一个白,一个黄,一个棕。此时,酒不喝了,菜不叨了,在那儿慷慨激昂地喷空儿,一会儿说到伊拉克,一会儿说到汶川;一会儿说到王宝强,一会儿说到朴槿惠……好像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如果让他们主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有可能变了样。
我最喜欢这类年轻人,他们花钱如拉稀,爽快。点菜时有别于其他顾客,点的都是本店的精品菜,吃完吃不完是另外一回事,只管点,好像他们腰包里的钱跟流水似的。就拿今天这帮小年轻来说,我心疼他们花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提醒他们少点一些,不够吃了再点。这下好了,捅到马蜂窝了,“黄头发”瞪我一眼,说不差钱!“白头发”皱着眉头,说你开饭店的还怕大肚汉?我赶忙讨饶,扇自己的嘴巴,说乌嘴骡子卖了个驴价钱,吃亏就吃在嘴上。他们几个这才放过我,继续点菜。三个人,点了七道菜,一道牛肉羹。乖乖哩!他们能吃完吗?当时我还这样替他们考虑。
事实上,他们只管喝酒,只顾说话,菜几乎没动。
这时,溜进来一个乞丐,我没来得及阻拦,他直奔年轻人那一桌去了。
“黄头发”挥舞着拿烟的那只手说:“去!去!去!”
“白头发”扬起了一个空酒瓶:“滚!”
“棕头发”站起来用凳子当武器:“走,走,走,老子还不知道想找谁要钱呢。”
乞丐急慌慌地走了,嘴里嘟嘟囔囔,也不知道说的什么。
我看了一下时间,搁往常,饭店该关门了。我起身提了一壶开水,过去问三个小年轻还需不需要什么,潜台词是提醒他们该走了。
三个家伙这才意识到时间不早了,准备撤离。
看着几个满满的盘子,我问道:“打包不?”
“打什么包?俺家又没喂狗。”“棕头发”鄙夷地说道。另外两个嘻嘻哈哈地笑了,也不知道是笑话我还是笑话他的朋友。
等到他们走出店门,我去里间拿盆子,打算出来收拾。当我从里间出来,傻眼了,一个中年人坐在那里吃起来,狼吞虎咽,像是饿饥了。
中年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穿着那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有的劳动布衣服。衣服已经洗得发白,还补了几个补丁。头发乱蓬蓬的,落满了尘土。不像是乞丐,看样子,像是刚从工地上干完活的工人。咳,他们这类人挣钱如吃屎,难啊。他们进店吃饭,就着茶水,一碗面足矣。有的吃不饱,再加两个烧饼。
中年人发现我在看他,停下筷子,咧着嘴,不好意思一笑:“这么多菜,不吃浪费了。”
我连忙说:“吃吧,吃吧,没事,没事。”其实,他不吃,我收拾罢也是要倒掉的。
“今天咋这么晚?”我同情地说道。
中年人说:“在工地上加班,卸了一车水泥。”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神色如中了五百万的大奖。
这时,一个小伙子进来了,就是那个“棕头发”,看到中年人,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失口叫道:“爸!您、您……”
中年人也吃了一惊:“宝儿,你、你还没吃饭?”
叫宝儿的“棕头发”说:“我刚跟同学吃了,手机忘拿了。”他说话的时候,嘴里喷着酒气。
我这才从盆盆碗碗的间隙里看到,桌子上有一个手机。中年人刚才也没注意到。若不然,他也不会不吭声。
中年人皱着眉头,说:“以后少喝点酒。”
宝儿找到手机应答着走了。
我目送宝儿出去,发现他鬼鬼祟祟拐进了旁边的一家歌舞厅。
中年人只顾埋头吃饭,没有发现这一幕。
我回到吧台上继续玩手机,看微信。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乞丐又进来了。中年人请他共进晚餐,他摇了摇头,固执地伸着手。
中年人叹口气,掏出一卷票子,捻出五张给了那个乞丐。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小说第二段通过描写三个人点菜的情况,表达了“我”对他们既爱又恨的态度,为后文中年人吃剩菜埋下伏笔。
B.老板好心提醒三个年轻人打包,但是被年轻人直接拒绝,他们觉得打包是一件丢人的事,不能体现他们的豪爽。
C.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文中中年人在工地上辛辛苦苦养家,但是他的儿子却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大手大脚地请客,让人深思。
D.“我”在文中是一个线索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年轻人的不满,对中年人的赞美之情。
8、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文中中年人的人物形象。(6分)
9、这篇小说以“乞丐”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甲文】苏洵《六国论》(节选)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乙文】李桢《六国论》(节选)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刈①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注①刈:杀戮。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都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至于:以至于
C.而后秦患可纾
纾:解除
D.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曾:曾经
1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
B.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
C.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
D.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
12、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苏洵《六国论》第一节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先否定而后肯定,从正反两面作判断,以加强语言力量。
B.李桢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除了其本身实力比较强以外,还有拥有有利的地理和得天助两个重要的因素。
C.苏洵的《六国论》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中心观点;李桢的《六国论》在开头引述宋二苏的观点作为发端,认为二者都是厚六国而薄秦的偏颇之论。
D.苏洵的《六国论》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来阐述观点;李桢的《六国论》主要运用了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无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②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惧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袁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写下这首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诗歌一开头就紧扣题目,直说地点与时间,“更无一点风色”表明不仅无风,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表达富有新意。
B.“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引出下阕写景,回顾岭表一年。
C.“肝胆皆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与上阕“表里俱澄澈”虚实相映,写人写景内外一片澄明。
D.诗人最后作主人,请天地万物做客人,想象瑰丽;敲击船沿,仰天长啸,豪情满怀。
15、请比较本词与曹操《短歌行》中“月”的意象,谈谈它们在艺术手法和情感上的异同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阿房宫赋》中,指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在《六国论》中设身处地为六国出谋划策,指出要好好对待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李斯的《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
B.触手可及
空穴来风
泾渭分明
取之不尽
C.近在咫尺
空穴来风
非此即彼
源源不断
D.触手可及
杞人忧天
非此即彼
取之不尽?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
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D.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①
,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②_______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則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③___________。
2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诗歌的“意象”下定义。(50字左右)(5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当我们吟诵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时,脑海里便闪现出一个个事物——“大漠”“孤烟”“明月”“清泉”……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会被唤醒、驱动,因为它们都是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因为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时,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的力量。从诗歌艺术上说,它们是一个个意象。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一般说来,一首诗可以有多个意象,诗歌王国里有许多为不同诗人所习用的相同的意象。但不是诗中每一种事物都能成为意象,能成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打工人”上榜。今天的“打工人”一词,“几乎成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统称。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职员,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称“打工人”。面对“打工人”一词,有网友认为,这个词语能消除企业鄙视链,不再把职业强行分为三六九等;也有网友认为,“打工人”故意混淆职业的等级,体现的是年轻人对现实生活的妥协;也有网友认为,“打工人”让青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无论白领还是蓝领,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创业者,工作不一定就是干事业,但一定是打工,本质上仍是赚钱生活生存……
你对“打工人”有何自己的认识和思考?请为班级召开的“做一个新时代打工人”的座谈会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期末考试答案
答案1、B
2、C
3、D
【解析】(1)B.“河北廊坊的戏剧演出群落规模最大”错误。结合文本第二段內容“最近的一个例证,就是新奥集团携手导演王潮歌,宣布将在河北廊坊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戏剧演出群落--只有红楼梦”分析可知河北廊坊的戏剧演出群落尚未建成。故选B。
(2)C.“意在论证社会上有不重视文化古迹的行为这一观点”分析不妥。结合文本第八段内容“可惜的是,因拓宽两广路,广渠门内大街207号曹雪芹旧居(旧称蒜市口街16号)已经被拆除”分析可知,原文并没有提出这一观点,应是表达对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的惋惜之情。故选C
(3)A.“只有红楼文化最能唤起传统文化情结”错误,原文第二段是“也许,只有红楼故事最让国人耳熟能详,只有红楼文化能最大程度唤起人们心中的传统文化情结”。B.“都取景于”错误,原文第三段为“北京大观园原址为明清两朝皇家菜园,始建于1984年,是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影视基地。而位于北京市植物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则是中国第一家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博物馆,‘元妃省亲’等场景是在这里取景的”,并非所有情景皆取景于此两处。C.“南京地铁的红楼专列”扩大范围,原文第八段南京“红楼专列”只有六节车厢展示《红楼梦》中六大经典场景。结合文本内容“南京地铁3号线有个很文艺的名字是以红楼梦人物为主题的”分析可知,“分别以《红楼梦》六大经典场景和清代画家手绘本图案装饰车厢”对应错误,应是北京地铁的“红楼专列”。
实用类文本阅读
4、B
【解析】“超过80%的手机App未获取用户隐私权限”错误,结合材料二图表可知“超过80%的手机App获取用户隐私权限”。
5、C
【解析】材料三显示:作为隐私信息产生的源头,用户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一切隐私数据被泄露的可能。在正规渠道下载软件只是其中一种方法。
5、①对于个人: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一切隐私数据被泄露的可能。②对于社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③对于政府:要加强隐私安全宣传和监管,对于涉及信息窃取和个人信息买卖的行为严厉打击,主管部们要明确职责。
文学类文本阅读
7、C
【解析】C项“他的儿子却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大手大脚地请客”错误,文中看不出请客的是中年人的儿子。故选C。
8、中年人是个普通的农民工形象。①节俭质朴,从“穿着那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有的劳动布衣服。衣服已经洗得发白,还补了几个补丁”以及去饭店吃人家的剩饭剩菜。②勤劳知足,白天在工地上干活,晚上还要加班,卸了一车水泥,但是他的神色如中了五百万的大奖可以看出;③疼爱孩子,见到自己的孩子询问吃饭没,叮嘱少喝酒;④有同情心,自己不富有还是给乞丐钱。
9、①内容上,“乞丐”一语双关,既指文中乞丐,也指文中三个年轻人。②结构上,“乞丐”是全文线索,在小说中前后两次出现,互相照应,贯穿小说的始终。③形象上,中年人看似乞丐,去饭店吃人家的剩饭,其实他很富有,富有爱心,掏钱资助那个乞丐;那三个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看似很有钱,其实“贫穷”得很,因为他们缺乏爱心,缺乏对父辈的关爱,缺乏节约意识。
【解析】(10)D.兵连祸结,曾无虚岁:战争连续不断,战祸竟然连年不绝。故“曾”翻译为:竟然,简直。故选D。
(11)B.“所以”属于古今异义词,按照古人的语言习惯,翻译为“……的原因”,不能单独成句,排除AC;“而遂焉者”中,“而”为连词,表并列,应用在句首,在“而”前断开,排除D.原句翻译为: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而秦国独做了,而且成功了,这就是所说的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啊。故选B。
(12)D.“李桢的《六国论》主要运用了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无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错误。由“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可知,李桢的《六国论》有对比论证的运用。故选D。
(13)①所得,所字结构,所得到的;其实百倍,省略句,补充为“其实(于战胜者)百倍”;亡,丢失;其实,那实际上;其实亦百倍,省略句,补充为“其实(于战败者)亦百倍”。译文: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
②然则,这样那么;厌,通“餍”,满足;弥,更加;愈,更加。译文: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
【乙文】李桢《六国论》(节选)
?????
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认为必须像这样(割地贿赂秦国)之后,秦国的威胁(就)可以消除。
?????
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以前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那样有利),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象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当苏秦才出来(游说)时,本来曾想得到秦国所用,而希望秦国统一天下。(苏秦)的确知道那是容易(的事)。(他)要求秦王重用自己,他那时要为秦国谋划的原因是只怕张仪。只因他不被秦国所用,就转而游说六国合纵,他难道没有预料到纵散约败之后不能保护(自己)吗?他只是想暂且用这种方法获取一时的富贵,希望自己在世时合纵不散。他用计激怒张仪使张仪来到秦国,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洹水之盟,还不过一年,齐国、魏国的军队已经替秦国出征了。张仪的辩说,虽说是只想使合纵离散而连衡成功,但从他说的话来看,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还有争夺钱财的,而想凭借着虚伪欺诈、反复无常的策略,所以陈述衰微时代人们的情形,并没有什么错。那六国相互图谋相互攻取,相互欺诈相互威胁,(他们)没有兄弟骨肉之亲,他们的事又不只是财物用度的小事,而(主张)连衡的人正在一天天地用强秦的威势,张嘴威胁六国,即使贤明(而有)智慧如燕昭王那样的,还只得俯首听命(于秦),不停地道歉谢罪。你想要求长保合纵如亲,相互辅助,怎么可能啊!
?????
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而秦国独做了,而且成功了,这就是所说的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啊。唉!自春秋以来,战祸一天天的严重;到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上天很爱人民啊!难道它能使六七个君王,临驾于人民之上,天天驱赶无辜的人民,使他们手足长满老茧、小腿暴露在外,而最终被虐杀吗?它一定不想这样啊!因此秦国不极强盛,就不能灭六国而称帝,不称帝,那么它的罪恶(就)不能达到极点,秦国没有恶贯满盈,也就不会迅速灭亡。这一切,都是天意,也是秦国和六国自己造成的结果啊。后人的评论,为什么偏重六国,而一定要他们存在呢!
?????
(有人)说:“如果这样,那么六国就没有办法来保存自己了吗?”回答说:哪里是他们没有办法啊!岂止是保存下来,即使称王(也)可以。孟子(就)曾经用仁义游说梁国、齐国的君王,而他们都不采纳,可叹啊!
【解析】14B.“同时巧妙引出下阕写景”说法错误,应该是同时巧妙引出下阕抒情。故选B。
15曹操《短歌行》中月的意象有两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明明如月”“月明星稀”是诗人眼前之景,诗人借助眼前之景,即兴抒怀,把贤才比喻成空中的明月,说自己何时才能摘取,表达自己招揽贤才的愿望。并告诉天下贤才时局一片大好,可以出而仕也。本词写月的意象主要有“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惧澄澈”“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词人洞庭湖,看到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像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水天辉映,一片晶莹,没有一丝儿污浊。“孤光自照”,是词人说自己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这是词人以眼前之景即兴抒怀,以月写人,表现了词人自己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傲高洁的情怀。
答案15①两首都用了即景抒怀的手法,以月写人。②张词以“素月分辉”“孤光自照”,“表里澄澈”,象征诗人的高洁忠贞;曹诗以月比人,“明明如月”以月的皎洁比喻贤人能士的高尚品德和非凡能力,抒发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态。
16(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17A18A19B
20(1)除了和含糖量高低有关
(2)果糖的甜度最高
(3)因为有机酸含量较多
21、意象是从外界移入诗中的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力量的鲜明生动的自然景象或人文景观。
22本题属于单概念材料作文,重点考查价值观和理性思维。材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打工人”被《咬文嚼字》杂志评选为2020年十大流行语,一个方面说明该词所蕴涵的意义已经被公众普遍接受,另一方面包含了公众对“打工人”这一身份的自我认同;第二层意思:不同的人对“打工人”一词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打工人”这个词语消除了企业鄙视链,体现了平等的思想,第二种看法认为这个词语体现的是有奋斗思想的青年人对现实的妥协,第三种看法是从生存的角度看“打工人”一词,即工作首先是为了生活生存。这一层意在引发考生的思考,思维落点在“做一个新时代打工人”。作为未来的国家建设者,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可以做到极致,成为该行业的专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从这个意义上看,“打工人”确实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且都可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谱写新时代“打工人”绚丽华章。
2.打工不止,梦想不熄。
3.“打工人”背后的坚韧与奋斗。
4.做一个新时代打工人。
5.打工人:在平凡中创造不凡。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