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1 07:0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学习目标】
1.了解东汉建立的背景、概况,知道“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2.了解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形成,知道其带来的严重危害。
3.知道黄巾起义的背景、时间、特点、结果及影响。
4.认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后期政治上黑暗的突出表现。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光武中兴
【基础梳理】
1.东汉建立
(1)背景
①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
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推翻。
(2)概况:西汉宗室刘秀在
年称帝,定都
,史称东汉。刘秀就是

2.光武中兴
(1)措施
①多次下令释放
,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②合并
,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
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合作探究】
人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
(1)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刘秀”是谁?他创建的“新的王朝”是什么王朝?都城在哪里?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其“造反”的背景。
(2)刘秀统治期间,复兴了衰败的刘汉王朝。这一局面被称为什么?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和表现。
(3)作为两汉的开国之君,你能说说刘邦和刘秀的共同点吗?
【探究归纳】
“光武中兴”是继“文景之治”后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的又一个治世局面。光武帝借鉴前朝经验,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是出现该治世局面的主要原因。这再次说明实行与民休息的仁政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保证。
知识点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基础梳理】
1.形成
(1)外戚专权:
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
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
(2)宦官专权: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
,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3)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
的局面。
2.危害
(1)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
,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

【合作探究】
(1)上图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政治上的一个什么突出特点?该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2)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该特点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探究归纳】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的一大特点,其实质是皇帝和豪强地主权力斗争的反映。无论是外戚还是宦官,都是极端腐朽的政治代表。他们的专权,造成了东汉政治的极端黑暗,成为东汉走向衰亡的最主要原因。
知识点三
黄巾起义
【基础梳理】
1.背景
(1)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
(2)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
频繁发生,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2.爆发时间及领导人:
年,张角等。
3.特点
(1)一场
、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2)利用宗教
动员群众起义。
4.概况:起义军头裹
,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5.结果:由于东汉统治者调集军队进行镇压,同时调和
内部的矛盾,一致对付农民起义,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6.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合作探究】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1)材料中的这段引文与哪一事件有关?结合教材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发生时间、领导人和特点。
(2)结合教材知识,说说该事件爆发的原因及最后的结果,并指出其产生的影响。
(3)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该事件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异同。
【探究归纳】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造成政治黑暗,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在东汉统治集团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一、选择题
1.东汉于公元25年建立,都城在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南京
2.汉光武帝与汉高祖统治时期采取的相同的统治措施是


A.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B.让士兵还乡务农
C.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释奴为民
3.所谓“光武中兴”,其准确含义指汉光武帝


A.颁布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
B.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发展
C.提倡节俭,取消苛捐杂税
D.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4.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5.外戚和宦官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使得社会混乱,人民遭殃,最终导致(

A.外戚的权力膨胀
B.宦官得宠,把持朝政
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D.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
6.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喊出的口号中的“岁在甲子”是指公元


A.前209年
B.25年
C.184年
D.200年
7.下列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因起义军头裹黄巾而得名
B.领导人是张角
C.经过精心策划,有组织、有准备
D.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成为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
请回答:
(1)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的哪一政治现象?
(2)这一现象是从何时开始的?造成了东汉怎样的社会局面?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最终导致了哪一农民运动。该运动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基础梳理】
1.(1)①王莽 (2)25 洛阳 光武帝
2.(1)①奴婢 ②郡县 ③少数民族
【合作探究】
(1)光武帝。东汉。洛阳。西汉王朝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了新朝,但他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各地农民起义,其政权被推翻。
(2)“光武中兴”。原因: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包括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刘邦和刘秀都亲身参加过农民起义,看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认识到暴政只能激起农民反抗;王朝建立之初,都面临着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局势的首要问题;二人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知识点二]
【基础梳理】
1.(1)东汉中期 太后 (2)君权
(3)交替专权
2.(1)亲信(2)衰亡
【合作探究】
(1)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外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知识点三]
【基础梳理】
1.(2)自然灾害
2.184
3.(1)有组织 (2)太平道
4.黄巾
5.统治阶级
【合作探究】
(1)东汉黄巾起义。184年;张角等;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2)原因: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的反抗情绪蔓延。结果:被东汉军队残酷镇压,主力失败,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3)相同点:①性质相同。它们都是农民阶级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和剥削的起义斗争。②结果相同。起义均被镇压下去。③影响相同。均动摇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为其灭亡奠定了基础。不同点: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带有突发性;而黄巾起义是经过长期酝酿的,是有组织、有准备、有统一领导的行动,且懂得利用宗教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说明其发动群众的手段和形式更为高级。
【知能提升练习】
1.B 解析: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两项为汉光武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B项为汉高祖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D项为二者的相同措施。D项符合题意。
3.B 解析:所谓“光武中兴”,一是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二是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三是使天下出现盛世局面。B项符合题意。
4.D 解析: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他们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故D项符合题意。
5.C 解析: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6.C 解析: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爆发的时间即为农历甲子年。
7.D 解析:黄巾起义是一场有周密计划、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张角等的领导下向东汉王朝猛烈进攻。D项是陈胜、吴广起义提出的。
8.(1)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2)东汉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