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临颍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临颍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0 15:2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颍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2.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使使以闻大王??????B.?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拔剑撞而破之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散文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成就位列宋初“书法四大家”,绘画上“石竹”别具一格,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B.?柳宗元参与中唐时期的政治革新运动,受到保守派打击,被贬永州。期间他写了多篇游记,其中八篇成为前后连贯、脉络相通的一组散文,世称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C.?《沙乡年鉴》是英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相媲美,并誉为自然文学典范。
D.?古代男子冠礼取字,女子及笄取字。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名与字的含义相反或相对,如韩愈字退之,晏殊字同叔。
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臣今年四十有四??????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

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美国金融市场的可怕现状,源于其自身完全自由无序的银行操作环境。而这群聒噪的美国立法议员正是这一环境的始作俑者。
C.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投入大,突破小,让许多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望其项背。
D.著名歌唱家刘欢为《甄嬛传》演唱的主题曲《凤凰于飞》,真是长歌当哭

如泣如诉,让人感动不已。
6.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A.?大将军邓鹭奇其才,累召不应?????????????????????????????B.?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C.?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7.依据原文词律,下列词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8.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同学临近期终考试仍然用大量时间玩游戏,老师一问,回答是为了开发智力才花大量时间玩游戏。这个理由可谓是冠冕堂皇。
B.?汉武帝时,匈奴不断入侵,边境不宁。汉朝北击匈奴,连年征战,人力物力消耗严重,使天下百姓肝脑涂地

暴尸荒野。
C.?我每次向学校的校报《天涯草》投稿时,稿子一到编辑老师那儿,就被完璧归赵地退回来了。看来我还得在写作上多下功夫!
D.?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在背后称工党的一位选民为“偏执狂”,因麦克风未关闭遭媒体曝光。最终布朗被迫去选民家中负荆请罪。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早的记载见乏《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构空里面的籽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⑧⑤?????????????????
?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①②
10.下列各句按照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②固一世之雄也???
③而又何羡乎???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⑤何为其然也???
⑥而今安在哉???
⑦客有吹洞箫者
A.?①④/②/③⑥/⑤/⑦??????B.?①/②⑦/③⑤⑥/④??????
C.?①/②/③⑤⑥/④/⑦??????D.?①④/②⑦/③⑤/⑥
1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烛之武退秦师????????????
②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④夜缒而出,见秦伯??????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⑥使使以闻大王?⑦函封之
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⑨发尽上指冠?????????????????????????
⑩箕踞以骂曰
A.①⑨/②⑥/③⑦/④⑤⑧⑩
B.①⑥/②/③⑧/④⑤⑦⑨⑩
C.①⑨/②⑤/③⑧/④⑥⑦⑩
D.①⑥/②/③⑦/④⑤⑧⑨⑩
1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①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遇袭、失踪甚至遇害的案件频频进入大众的视野,实在让人痛心疾首。
②“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他离世的消息石破天惊

人们伤感不已。
③目前,这两家馒头店都已改头换面

摆脱了脏乱差的加工环境,其中一家馒头店已符合发证条件,并顺利办理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④理解我们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联系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史和90多年党的奋斗史,我们要敬畏和感恩历史,不可数典忘祖。
⑤近年来,一些新闻热点事件,常常发生“舆论反转”现象。公布后的事件的真相,往往与此前引发热议的说法南辕北辙。
⑥知名学术杂志《肿瘤生物学》撤销107篇中国作者的医学论文。这个事件闹得满城风雨

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④⑥
1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醒了。
B.?《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

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C.?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

真是令人失望。
D.?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14.选出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A.?夜缒(zhuì)?????
?
?
?
?
?
?
瞋(chēn)目 
?
?
?
?
阙(quē)秦 ???????
戮(lù)力
B.?以飨(xiǎng)读者??????
火钵(bó)
 ????????????
窥(guī)视   

(wèi)
之奈何
C.?裨(pì)益??????????????????????????
颓圮(pǐ)???????????????????????
河畔(bàn) ???????????
叱(chì)骂
D.?不啻(dì)????????????????
 朝(zhāo)服?????????
???
不肖(xiào) 
?
?
?
阻遏(é)
?
?
?
??
?
 
拜谒(jě)
1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活用情况不同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不耻相师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位短小精悍的人来了。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广东人,哨兵向他敬礼,称呼他是排长。
B.?刘和珍为了民族国家殒身不恤

她是我们青年的楷模。
C.?“老马”当着全班的面吃掉被扔弃的白面馒头,他惜粮食倡节俭的精神感动得同学们涕泗交流。
D.?小狗包弟死了,萧珊也死了,巴金老人长歌当哭

在《随想录》中写出了他的哀与愤。
17.选出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作者献给大堰河的一首“赞美诗”,大堰河是一位劳动妇女,她善良勤劳,“我”对她充满崇敬和热爱之情。
B.?《樵夫,别砍那棵树》诗人以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一棵老橡树的真挚感情,作者想要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珍视。
C.?《日出》以农村生活为背景,课文节选部分写了黄省三和李石清、潘月亭之间三次大的冲突,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D.?《钦差大臣》是一部喜剧,钦差大臣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个城市的一切丑恶现象都是通过他折射出来的。
1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常从容淡静?????????????????????????????????????????????????????????B.?汉亦留之以相当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D.?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B.?一种政治体制越是缺乏对权力的制约,就越容易形成
“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就越容易为了保卫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反对改革。
C.?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最适合的手段?在中国周边动用武力是否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D.?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突破2亿多人,这些用户以学生、白领等年轻人为主。
2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________;夏天,树木欣欣向荣,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_____;冬天,________,________,清新淡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________,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①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
②像天上飘下一朵淡紫色的云霞
③婷婷玉立
④青翠欲滴
⑤遍野金黄,雾缭烟绕
⑥清风徐来,树影婆娑
⑦四野茫茫,白雪覆盖
⑧大雪覆盖,粉妆玉琢
⑨像姐妹般排列成行
⑩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
A.?②④⑤⑧⑨???????????????????????B.?①③⑥⑦⑩??????????????????????
?C.?②④⑥⑧⑩???????????????????????D.?①③⑤⑦⑨
二、填空题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在中国历史上,①________:火的发明使用,②________,从此茹毛饮血的时代成为历史;农业的出现,人们由采集变为栽培植物,有目的地生产出自己的食物;面食的输入,使中国饮食文化由“粒食文化”进入“粉食文化”;美洲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的传入,增加了粮食的种类,③________;第五次的饮食变革,则是食物生产和制作的工业化、标准化。
三、问答题
22.赏析下面语句:
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登泰山记》)
四、语言表达
23.下面是某中学生在报告会上与主讲人梁教授互动时的即兴提问,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
?梁教授您好!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跟您说话。感谢您在两个多小时中,循循善诱,夸夸其谈,让生动鲜活的事例和平易近人的语言,勉励我们要磨砺自我,敢当大任。您的浅见,让我们受益颇多。我有一个问题要向您赐教,青年人怎样做才算是“把大我放在小我之前”呢?谢谢您!
五、名著导读
24.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称道。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几百个,不少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既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请从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小说故事情节,简介这个人物形象。
要求:①简述原著故事情节,不少于100字。②结合情节内容简评人物,合乎情理,有见地,不少于30字。
六、翻译
2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七、文言文阅读
2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

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半,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管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常病甚,愚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战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藤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今天下已定/又何意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指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是对刘邦的尊称。“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之一。
B.参乘,也叫车右,其任务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文中意思是,樊哙担任刘邦的警卫。
C.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征月樊哙被赐封舞阳侯。
D.列传,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史记》中有多人的合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单人的独传,如节选的本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文《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5)本文与《鸿门宴》相比,在人物刻画描写方面有什么不同?
八、现代文阅读
2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
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及其对经典理解的影响,今天依然可以看到。“西学东渐”这一思想背景,使我们可以在更广的文化参照视野之下反观经典自身,从经典中读出以往的思想家们未能读出的新的意义。仅仅封闭、限定于单一传统,无助于理解经典的深沉内涵。
基于上述前提,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似乎需要再思考,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二十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的形成与特定的文化、民族和地域有关,同时又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价值。
B.经典是世界文化的共同财富,尤其不同文化彼此相遇,其世界意义更加显现。
C.借鉴西方的历史文化成果,我们可以从经典中读出前人未曾发现的新的意义。
D.“
新儒学”的大儒们能辩证认识西方文化,对其持既批评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
B.文章在解释经典的“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时,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C.文章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来论证打开眼界有助于深入把握经典。
D.文章批评了一些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看法,并引出了“学无中西”的“新儒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跳出经典的特殊性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
B.“新儒学”既接受西方文化观念也批评西方文化,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
C.外来语在输入时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观念,进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对经典的理解。
D.“以中释中”的尝试在现实中走不通后,王国维开始倡导“学无中西”的理念。
九、默写
2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奉劝刘禅处理朝政必须统一赏罚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富含哲理。
(3)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在康河的柔波里,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_______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戴望舒《雨巷》)
十、诗歌鉴赏
2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諲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实有虚,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易水寒”为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
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手法。“消除此恨难”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借喻被金人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E.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心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十一、综合题
3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中国的姓氏产生至今有五千年的历史,其历史之悠久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谓①????
??????。中国的姓氏文化蕴含着民族文明进取精神,五千年来,姓氏文化经过历史的②??
???????

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人们③
??????????的“岳家军”“杨家将”,则是在民族危机时抵御外族入侵的一种民族自强精神的象征;当一个民族危难之际,要生存,就得基同战斗,携手并肩

这就要全民族认同祖宗“本是同根生”的意识,继而产生凝聚作用。比如屈原在其抒情长诗《离骚》开篇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意思是说我是古代帝王高阳氏的后代子孙,我的先祖叫伯庸,这就是一种认祖行为,于是产生了不能将祖国当旅舍、不能视国君为路人的爱国情感。鲁迅在年轻时,写过一首《自题小像》,其中有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轩辕就是黄帝。鲁迅表示愿意为社稷江山、祖国之邦④???
??????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一个民族危难之际,要生存,就得携手并肩,共同战斗。
B.一个民族在危难之际,民族要生存,就得共同战斗,携手并肩。
C.当一个民族危难之际,民族要生存,就得携手并肩,共同战斗。
D.一个民族在危难之际,人们要生存,就得共同战斗,携手并肩。
?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绝无仅有???
积淀???????
耳熟能详???
奉献
B.绝世无双???
积淀???????
耳闻则诵???
贡献
C.绝无仅有???
沉淀???????
耳闻则诵???
奉献
D.绝世无双???
沉淀???????
耳熟能详???
贡献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包容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
B.这种包容姓氏文化的精神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C.这种包容姓氏文化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D.这种包容姓氏文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
(4)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划线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A.殒(yǔn)身不恤???
芰(jì)荷???????
喋血???????
流斛曲水
B.百舸(gé)争流????
相勖(xù)???????
嘻戏???????
旁征博引
C.舳(zhú)舻千里???
浸(qīn)渍???????
漫溯???????
游目骋怀
D.敷衍塞(sè)责????
谬误(miù)???????
寥廊???????
揠苗助长
(5)与下面诗句所描写的节日对应的一项是(???

①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
②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④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⑤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重阳节???????
春节???????
七夕节???????
中秋节???????
端午节
B.端午节???????
重阳节???????
中秋节???????
七夕节???????
春节
C.七夕节???????
中秋节???????
端午节???????
春节???????
重阳节
D.端午节???????
重阳节???????
七夕节???????
中秋节???????
春节
十二、写作题
31.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
街上一家小店要倒闭,里面的商品可能要比平时便宜,于是大家纷纷前去采购。一些人什么都没买,因为里面的商品并不比平时便宜。一些人选择性地买了一些,因为他们真正需要。另一些人买了比平时更多的东西,因为想到了小店主主人未来的生活。
这三类人,你更认同哪类人的做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2.【答案】
B
3.【答案】
C
4.【答案】
D
5.【答案】
B
6.【答案】
B
7.【答案】
C
8.【答案】
C
9.【答案】
D
10.【答案】
C
11.【答案】
B
12.【答案】
C
13.【答案】
B
14.【答案】
A
15.【答案】
A
16.【答案】
C
17.【答案】
C
18.【答案】
D
19.【答案】
B
20.【答案】
A
二、填空题
21.【答案】有五次重要的饮食变革;使人们开始熟食;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三、问答题
22.【答案】
写出颜色错杂,群峰拱绕日观峰之状,比喻形象生动。
四、语言表达
23.【答案】
①将“说话”改为“交流”;②将“夸夸其谈”改为“娓娓道来”;③将“让”改为“以(或:用)”;④将“浅见”改为“高见”;⑤将“赐教”改为“请教”。
五、名著导读
24.【答案】
曹操奸诈的性格特征,在赤壁惨败这个特定情境中,是通过他三笑一恸的反常举动来体现的。曹操的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他却能在惶惶逃命中,连连大笑。作者用反常的笑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又用正常的怒和求来对照笑,写出曹操性格的多侧面。华容道因积水难行,曹操命令士兵运草堵塞。又命令人马践踏而行,死者不可胜数,哭声于路不绝,他怒曰:“生死之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斩。”他把人马分为三停,有一停填了沟壑,他践踏着士兵的身体过沟。等过了险峻,他回头看只有三百骑随后。这怵目惊心的一幕说明了曹操极端自私和残忍的本质。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为了保全自己,他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狠毒到了极点。为了保命,杀气腾腾的曹操也能低声求饶,华容道上,他欠身向关公求饶,用“春秋之义”打动关公,这时他活像一个可怜虫。总之,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他时而笑,时而求,时而恸,把他奸绝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翻译
25.【答案】
(1)魏忠贤叛乱时,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士大夫,(在)这么大的天下,又有几个人呢?
(2)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损害人家,(这是)不仁慈;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用战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肃,(这是)不勇武的。
七、文言文阅读
26.【答案】
(1)B(2)D(3)D
(4)①沛公带领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为子虚乌有的闭关事谢罪。
②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杯酒吗!
(5)《鸿门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显得比本文更胜一筹,如写樊哙闯帐一节,《鸿门宴》详细描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人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而本文却在言辞上比《鸿门宴》显得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八、现代文阅读
27.【答案】
(1)D(2)C(3)C
九、默写
28.【答案】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4)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5)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十、诗歌鉴赏
29.【答案】
(1)D,E
(2)①思念故国。“三关”曾是宋朝国土,如今沦于敌手,诗人遥望“三关”,断肠之情油然而生。②不忘国耻。靖康之变,二帝被俘,国土沦陷,诗人心中此恨难消。③渴望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几时鸾辂还”,传达出诗人对故君的思念,其中亦有收复失地的渴盼。
十一、综合题
30.【答案】
(1)C(2)A(3)B(4)D(5)D
十二、写作题
31.【答案】【参考例文】
如花美意
文/于司隽
???
常有人言,举手之劳可能是别人的救命稻草。每每想到这儿,也许不单是我,人人都会报以真切的善意去为别人做些什么。社会本是人与人相连而成,我们都希望这关联是善,是如花的美意。
???
要倒闭的小店里,也许东西没有卖得比平时便宜,但店主将要失去他的生计,重新扎根在不知道多远的地方,他一定是无奈的吧。多买一点东西,今天不用,谁知道明天会不会有用处。举手之劳,也许多给店主一家一点路费,少一点损失,多一餐饱饭,有何不可?
???
以前在街道上遇见乞讨的人,我常拿出零钱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吃点热的饭菜,哪怕身边的朋友说可能是骗子。但是现在,我不敢了,一次次曝出的恶性事件,利用同情心的诈骗,利用人们的善意的拐卖,穿上消防员制服就拐走热心的孩子,让我无法相信看上去可怜的人们。
???
我不甘心。不甘心面对一次次这样事情的发生,让我不敢变得友善。我接受过他人的帮助,所以一直相信,彼此抱以美意是最美好的,我愿意将别人给我的善意传递下去。
???
江一燕是美丽的,这美丽不仅来自于她塑造的影视人物,来自她甜美的歌声,更来自她从大山里传递出来的温暖。她一次次走进大山,把友善的心带进大山,把更多善良的心带进大山。她传递的是一份温暖,一份友善,更是一份希望。
???
很多明星都做慈善,但并非人人都亲临当地,去为他们送去真心和祝福。我想也不乏有人只是做做样子,凑个热闹。我们希望帮助别人不只是名利的幌子,而能为需要的人们真正做些什么。早已功成名就的迈克尔·杰克逊建了一个巨大的游乐场,给患癌症的孩子们创造了无菌的环境,让他们度过了最后的快乐时光。
???
古代有不少佳话,落魄的人才被某人所救,最后功成又返回去报答。也许没有那一点帮助,一个人才会活活饿死街边,但因一点美意,历史都会改变。
???
不禁想起一件小事,发生在我很小的时候。当时我夜里发烧,父母照料我的时候恰好停电。父亲下楼买蜡烛,还是一家已睡去的店铺老板送给他的,说是自己家的物品,不必给钱。自此,父亲常去那一家买东西,尽管店很小、很旧。只因那次的如花美意。
???
愿你我都常怀美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