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评挑战卷(十一)(第十一单元)
(6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l—35.5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20·湘潭中考)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
A.Ca3(PO4)2
B.KCl
C.CO(NH2)2
D.
KNO3
2.(2020·扬州中考)粗盐提纯实验包含称量、溶解、过滤和蒸发,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3.下列物质加入硫酸中,溶液的pH不会明显改变的是(
)
A.Zn
B.BaCl2
C.Na2CO3
D.NaOH
4.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2CO3溶液呈碱性
B.NaHCO3固体难溶于水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D.NaHCO3可用于烘焙糕点
5.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A.FeFe3O4Fe
B.H2O2H2OH2CO3
C.CO2COCO2
D.CuCuSO4ZnSO4
6.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HCl和CuO
B.Na2CO3和H2SO4
C.Ca(OH)2和Na2CO3
D.KCl和CuSO4
7.区别下列相关化肥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磷矿粉与硫酸钾:加水
B.碳酸氢铵与硝酸铵:闻气味
C.氯化铵与氯化钾:加硝酸银溶液
D.过磷酸钙与硝酸钾:观察外观
8.(2021·海珠区质检)下列说法不符合化学常识的是(
)
A.用食盐腌制的食品可延长保存时间
B.用硫酸铜溶液浸泡后的粽叶包粽子,可使粽子更具风味
C.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症状
D.使用含氢氧化钠的炉具清洁剂时,应戴上橡胶手套
9.分类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类别
物质
A
纯净物
纯净的空气、蒸馏水、高锰酸钾
B
氧化物
氧化镁、二氧化硅、臭氧
C
盐
硫酸铜、纯碱、硝酸银
D
混合物
盐水、泥水、冰水
10.盐的水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如
NaHCO3
溶液呈碱性。下列有关实验中,能够证明
NaHCO3溶
液呈碱性的实验事实是(
)
A.观察NaHCO3溶液的颜色,呈无色
B.用pH试纸检测NaHCO3溶液的pH>7
C.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20℃时,向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NaHCO3固体,固体不再继续溶解
11.(2020·山西中考)课外实验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鸡蛋壳成分的探究过程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证明蛋壳成分是CaCO3
B.实验②可证明蛋壳中含钙元素
C.实验③得到的固体能与水反应
D.实验中每步操作都是规范的
12.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线与棉线
C.用酚酞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
D.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13.(2020·滨州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Fe2+ Na+ SO Cl-
B.K+ Na+ OH- NO
C.Ba2+ Cl- SO OH-
D.H+ K+ NO CO
14.(2021·佛山华英一模)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
A.NaOH、CuSO4、NaNO3
B.KOH、HNO3、K2CO3
C.Ba(OH)2、ZnSO4、CuO
D.NaOH、HCl、Ba(NO3)2
15.(2020·潍坊中考)下列实验方案切实可行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观察是否熄灭
B
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固体
溶解、过滤、蒸发
C
推断某固体是否为碳酸盐
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D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滴加适量CaCl2溶液,过滤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33分)
16.(6分)(2020·济宁中考)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Na+、Cu2+、Ba2+、SO、Cl-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实验如下:①取未知溶液2~3
mL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未知溶液2~3
mL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
__。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
__。
(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
__。
17.(8分)(2021·荔湾区月考)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碳酸钾、氧化铜、氯化钠、氯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测。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A;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1)这一固体中一定含有的是__
_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
__,可能有的物质是__
__(写化学式)。
(2)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组成,取少量A溶液,依次用到的试剂是__
__(写化学式)。
18.(11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查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
(1)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是舌尖上最不可缺少的味道。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氯化钠是一种由__
__构成的物质。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__
__、__
__、__
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
__。
(2)我们观察到的宏观现象,可以用微观实质加以解释,并用化学符号进行表示,依据图3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由图3的反应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
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反应后稀盐酸中减少的离子是
__
__。(填符号)
19.(8分)A~H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D是无色气体,B、E是红色固体,B是工业生产常见的铁矿石,F为白色沉淀,H为红褐色沉淀,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物质的化学式:A:__
__,H:__
__,X:__
__。
(2)写出E在生活中常见的用途:__
__,C的常见合金名称:__
__,它的合金属于__
__材料(填“合成”或“金属”)。
(3)写出过程③的化学方程式:__
__。
(4)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__
__;
该反应属于__
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0.为了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A、B两支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倒进一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一会儿后才有气泡产生,然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液呈__
__性。
(2)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
__。
(3)A试管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有__
__。
(4)写出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5)小组同学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为了确定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Ⅰ:NaCl
猜想Ⅱ:NaCl、NaOH
猜想Ⅲ:NaCl、BaCl2
【评价交流】你认为以上猜想__
__不合理,理由是__
__。
则你的猜想为__
__。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只加入一种溶液,就确定了滤液的溶质成分,加入的溶液是__
__。
【总结归纳】可溶性物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简单的情况是反应物__
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小华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
(1)根据现有的条件,你认为只能测出__
__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克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连续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8
0.08
0.04
从如表数据分析,小华用10克合金粉末总共收集到__
__克氢气。
(3)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
(4)求出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
PAGE单元测评挑战卷(十一)(第十一单元)
(6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l—35.5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20·湘潭中考)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A)
A.Ca3(PO4)2
B.KCl
C.CO(NH2)2
D.
KNO3
2.(2020·扬州中考)粗盐提纯实验包含称量、溶解、过滤和蒸发,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
3.下列物质加入硫酸中,溶液的pH不会明显改变的是(B)
A.Zn
B.BaCl2
C.Na2CO3
D.NaOH
4.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B)
A.Na2CO3溶液呈碱性
B.NaHCO3固体难溶于水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D.NaHCO3可用于烘焙糕点
5.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D)
A.FeFe3O4Fe
B.H2O2H2OH2CO3
C.CO2COCO2
D.CuCuSO4ZnSO4
6.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D)
A.HCl和CuO
B.Na2CO3和H2SO4
C.Ca(OH)2和Na2CO3
D.KCl和CuSO4
7.区别下列相关化肥的方法不可行的是(C)
A.磷矿粉与硫酸钾:加水
B.碳酸氢铵与硝酸铵:闻气味
C.氯化铵与氯化钾:加硝酸银溶液
D.过磷酸钙与硝酸钾:观察外观
8.(2021·海珠区质检)下列说法不符合化学常识的是(B)
A.用食盐腌制的食品可延长保存时间
B.用硫酸铜溶液浸泡后的粽叶包粽子,可使粽子更具风味
C.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症状
D.使用含氢氧化钠的炉具清洁剂时,应戴上橡胶手套
9.分类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C)
选项
类别
物质
A
纯净物
纯净的空气、蒸馏水、高锰酸钾
B
氧化物
氧化镁、二氧化硅、臭氧
C
盐
硫酸铜、纯碱、硝酸银
D
混合物
盐水、泥水、冰水
10.盐的水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如
NaHCO3
溶液呈碱性。下列有关实验中,能够证明
NaHCO3溶
液呈碱性的实验事实是(B)
A.观察NaHCO3溶液的颜色,呈无色
B.用pH试纸检测NaHCO3溶液的pH>7
C.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20℃时,向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NaHCO3固体,固体不再继续溶解
11.(2020·山西中考)课外实验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鸡蛋壳成分的探究过程如图,其中正确的是(C)
A.实验①证明蛋壳成分是CaCO3
B.实验②可证明蛋壳中含钙元素
C.实验③得到的固体能与水反应
D.实验中每步操作都是规范的
12.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C)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线与棉线
C.用酚酞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
D.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13.(2020·滨州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B)
A.Fe2+ Na+ SO Cl-
B.K+ Na+ OH- NO
C.Ba2+ Cl- SO OH-
D.H+ K+ NO CO
14.(2021·佛山华英一模)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B)
A.NaOH、CuSO4、NaNO3
B.KOH、HNO3、K2CO3
C.Ba(OH)2、ZnSO4、CuO
D.NaOH、HCl、Ba(NO3)2
15.(2020·潍坊中考)下列实验方案切实可行的是(D)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观察是否熄灭
B
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固体
溶解、过滤、蒸发
C
推断某固体是否为碳酸盐
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D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滴加适量CaCl2溶液,过滤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33分)
16.(6分)(2020·济宁中考)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Na+、Cu2+、Ba2+、SO、Cl-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实验如下:①取未知溶液2~3
mL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未知溶液2~3
mL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Cu2+、SO__。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Ba2+__。
(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Na+、Cl-__。
17.(8分)(2021·荔湾区月考)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碳酸钾、氧化铜、氯化钠、氯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测。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A;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1)这一固体中一定含有的是__碳酸钾_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氧化铜、氯化铁__,可能有的物质是__NaCl__(写化学式)。
(2)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组成,取少量A溶液,依次用到的试剂是__HNO3、AgNO3__(写化学式)。
18.(11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查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
(1)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是舌尖上最不可缺少的味道。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氯化钠是一种由__C__构成的物质。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__OH-__、__H+__、__H2O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复分解反应__。
(2)我们观察到的宏观现象,可以用微观实质加以解释,并用化学符号进行表示,依据图3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由图3的反应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有白色沉淀产生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HCl+AgNO3===HNO3+AgCl↓__,反应后稀盐酸中减少的离子是
__Cl-__。(填符号)
19.(8分)A~H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D是无色气体,B、E是红色固体,B是工业生产常见的铁矿石,F为白色沉淀,H为红褐色沉淀,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物质的化学式:A:__CO__,H:__Fe(OH)3__,X:__CuSO4__。
(2)写出E在生活中常见的用途:__导线__,C的常见合金名称:__生铁和钢__,它的合金属于__金属__材料(填“合成”或“金属”)。
(3)写出过程③的化学方程式:__CO2+Ca(OH)2===CaCO3↓+H2O__。
(4)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__Fe2O3+3H2SO4===Fe2(SO4)3+3H2O__;
该反应属于__复分解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0.为了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A、B两支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倒进一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一会儿后才有气泡产生,然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液呈__碱__性。
(2)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生成白色沉淀__。
(3)A试管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有__Na2CO3、NaOH__。
(4)写出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2CO3+2HCl===2NaCl+CO2↑+H2O__。
(5)小组同学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为了确定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Ⅰ:NaCl
猜想Ⅱ:NaCl、NaOH
猜想Ⅲ:NaCl、BaCl2
【评价交流】你认为以上猜想__Ⅱ__不合理,理由是__HCl与Na2CO3反应生成气体之前会先与NaOH反应__。
则你的猜想为__NaCl、Na2CO3__。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只加入一种溶液,就确定了滤液的溶质成分,加入的溶液是__稀硫酸__。
【总结归纳】可溶性物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简单的情况是反应物__恰好完全反应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小华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
(1)根据现有的条件,你认为只能测出__Cu?Zn__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克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连续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8
0.08
0.04
从如表数据分析,小华用10克合金粉末总共收集到__0.2__克氢气。
(3)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
解:设Cu?Zn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x
0.2
g
=
x=6.5
g
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100%=35%
答: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4)求出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
解:设20
g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Zn+2HCl===ZnCl2+H2↑
73
2
y
0.08
g
=
y=2.92
g
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4.6%
答: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