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二、三单元历史复习题(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二、三单元历史复习题(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6 18:0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二、三单元历史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www.中考资源网www.中考资源网)www.中考资源网
1.位于北京西郊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那么,你知道他的陵墓在哪个城市郊外?( )
A.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
2.如果你是右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
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3.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郑和的船队能在黑夜里辨识航向主要是因为( )
A.郑和的船队庞大 B.明朝的造船技术先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
4.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荷兰 B.日本
C. 荷兰 D.葡萄牙
5.明朝时,我国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略?( )
①日本②英国③荷兰④葡萄牙⑤沙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③④⑤
6.下列人物组合中,相似点最多的一组应是( )
A.铁木真-努尔哈赤 B.铁木真-皇太极
C.阿保机-努尔哈赤 D.阿骨打-皇太极
7.从清雍正帝以后,执掌国家大事但完全听凭皇帝裁决的最高机构是( )
A.内阁 B.军机处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六部
8.张老师在一家古玩店见到了以下这幅古画,在与店员交谈时,发现他对这幅画的介绍存在错误,请你指出来
A.这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
B.此画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
C.从画中可以反映出北宋时人们的交通工具比较多样化
D.画中所绘的这条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9.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D.皇权日益加强
10.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
A.东京 B.临安 C.应天 D.建康
11、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
A、士大夫的提倡 B、农民的需要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2.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民族。网电影《东归英雄传》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请你说说这支少数民族是( )
A.东突厥 B.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C.回族 D.吐蕃
13、下列我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哪组的两项不属于同一领域( )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
C、《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 D、《缀术》和《天工开物》
14.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15.同时入选为奥运火炬手任二林、任自耕父子曾从山海关出发徒步走完万里长城,他们的终点站嘉峪关是右图中的英文字母:
16.要了解明朝先进的采矿和冶炼技术,应当查阅的古代科技著作是( )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7.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 )
A.诗歌方面 B.小说方面
C.散文方面 D.戏剧方面
18.假如某电视台要拍摄电视剧《水浒传》,请你作历史顾问,你认为剧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或道具有( )
A.官军向农民军放射火箭
B.梁山好汉埋伏在一片玉米地里
C.农村有低矮的茅屋、也有瓦房
D.农民军在春节时进攻官府
19.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是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在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后,初步形成于( )
A.明朝时期 B.清朝前期
C.清朝后期 D.19世纪中期
20.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
A. 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
21.右图是一位学生画的历史漫画,如果请你为这副漫画命名,最恰当的应是( )
A.君主集权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闭关锁国之策
D.重本抑末
22.“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
A.郑和 B.渥巴锡
C.郑成功 D.戚继光
23.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周杰伦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曲《青花瓷》,唱出了浓浓的中国风,瓷器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个伟大贡献。你知道下列瓷器中,哪一件是那“传世的青花瓷”?( )
A B C D
24.先后册封西藏佛教首领为“达赖班禅”和“班禅额尔德尼”的皇帝是( )
A.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B.顺治帝和康熙帝
C.康熙帝和乾隆帝 D.嘉庆帝和道光帝
25.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www.中考资源网
26.下列4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27.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岳飞B.文天祥C.寇准D.秦桧
28.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D.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
29.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www.中考资源网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①交子②瓦子③互市④岁币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0.今天,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之滨的东营市是山东省省辖地级市,国家规划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www.中考资源网该地在元朝时应属于
A.中书省辖地B.宣政院辖地C.江浙行省D.辽阳行省
31.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①苏轼②关汉卿③辛弃疾④李清照⑤赵孟兆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
32、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圣——颜真卿 B、诗仙——李白 C、诗圣——杜甫 D、画圣——吴道子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3.(9分)读图回答
图一 图二 图三
⑴图一、图二中的两人分别是谁,他们得到怎样的赞誉?(3分)请分别写出二位的功绩(2分)


⑵图三描述的是什么战役?作战双方是哪两国军队?(3分)www.中考资源网结果如何?(1分)www.中考资源网




34.(9分)阅读下列史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1分)文中的“帝”指谁?(1分)
⑵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2分)
⑶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1分)
⑷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1分)
35.(5分)www.中考资源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1分)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⑵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2分)
36.(9分)体验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
⑴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1分)
⑵最远到哪里?(1分)
(3)沿途经过了哪两个大洋?(1分)


(4)请说一说,你们的船队在往返时装载的货物和人员有何变化?(2分)


(5)你认为你们的船队之所以能够完成七下西洋的壮举,原因有哪些?(4分)
37、材料一: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材料二:“一把心肠论浊清”——胡中藻案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清朝为加强统治在哪两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
(2)清朝的疆域空前辽阔,请说出它东西南北各至哪里?(2分)
(3)简要说出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4分)
38、材料: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世舶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世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6分)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哪句话反映了开封城的发达?(1分)
(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说的是什么现象?(1分)
(3)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1分)这一现象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何时完成(2分)
39、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共6 分)
材料1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材料2 (忽必烈劝课农桑)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农桑辑要》
(1)材料1反映了元世祖什么思想?(1分)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2)材料2反映了元世祖采取的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结果?(1分)
(3)元世祖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第二、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C D C A B D D D C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D A D B B D C C A D B
25 D 26 D 27 A 28 B 29D30A 31B 32A
二、非选择题
33.⑴民族英雄。(2分)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指挥“戚家军”,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2分)1661-1662年,郑成功率将士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2分)
⑵沙皇俄国与清政府(或大清帝国、中国)(2分),清军打败沙俄侵略军,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不楚条约》(2分)
⑶中国人民具有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2分)
34.⑴明朝(2分) 明太祖(2分)
⑵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3分)
⑶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2分)
⑷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2分)
35.⑴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2分)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2分)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分)
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或答“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2分)
⑵闭关锁国;(2分)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3分)
36.⑴刘家港,(1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分)太平洋和印度洋(2分)
⑵出发时:装载金银、丝绸、瓷器等。随船人员主要是明朝船员、医生等。(2分)返航时:装载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有外国使臣搭乘。(2分)
⑶科学技术条件:造船水平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2分)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富强;(1分)个人: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概、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其他船队成员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等。(2分)
37、
38(1)材料一中哪句话反映了开封城的发达?每一交易,动辄千万。(1分)
(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说的是什么现象?
城内店铺林立,贸易兴盛(商业繁荣,买卖行升等)(1分)
(3)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政府重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1分)
(4)《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
国家的经济重心移至南方(国家财政依赖于南方)(1分)
这一现象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何时完成(2分)
唐朝中后期 南宋
39、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共6分)
材料1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材料2 (忽必烈劝课农桑)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农桑辑要》
(1)材料1反映了元世祖什么思想?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以农桑为本的思想,(1分)
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1分)治理黄河(1分)推广棉花的种植(1分)
(2)材料2反映了元世祖采取的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结果?
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分)
(3)元世祖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维护统治(地主)阶级的利益(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