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0 19:1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3.学会分类整理问题的方法并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4.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1.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分类整理问题的方法并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可以采用随文识记的方法,有些字的读音需要重点注意,如,“索”是平舌音。同时也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忆,如,呼唤别人时要用口,所以“唤”的偏旁为口字旁;“亿”可以用来表示人的数量,偏旁为单人旁。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5个,其中“奥”下面的“大”横要长,托住上部,撇、捺伸展。在书写“益”时,“皿”竖画间距匀称,最后一笔是长横,应重点进行练习。“唤、程、超、哲、善”几个字都带有“口”,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口”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写法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善”字,第四横最长,不要少写一横。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变化,做到举一反三。指导学生关注个别生字的易错笔画,如“纪”的右边是“己”,不是“已”;“亿”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核”的右边两撇中第一撇长,第二撇短。
阅读理解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提问,如,可以就课文标题提出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从这些问题中梳理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大致可分为四类:像“远洋船舶、程控电话、天体等到底指什么”,与课文内容联系不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预习时借助相关书籍和资料将问题解决。像“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类与理解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则是重点问题,需要通过阅读课文解决。像“假如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这种假设性的问题则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小组合作讨论。像“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这种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交流。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说课文中引用了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通过提出的问题了解到“春风”指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梨花”则指的是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积累运用
课文第3自然段中的“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这句话,可以紧扣“纷纷”一词,引导学生说说过去人们都有哪些幻想,你对未来有什么憧憬,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
2.准备相关材料。
学生准备:1.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扫清字词障碍,阅读课文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搜集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的事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唤、获”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等词语。
2.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3.学会分类整理问题的方法,并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发散思维
1.导入:当你远程操控家中家用电器的时候,当你使用扫地机器人打扫卫生的时候,当你和远在国外的朋友视频通话的时候,当你使用移动设备付款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魅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4.介绍作者。
 路甬祥:1942年生,浙江慈溪人。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到2011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设计意图
由题眼入手,让学生在谈话中自然融入文本,引导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
板块二 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活动1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过渡: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在这100年间探索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古代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
2.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预设:课文主要是从昨天的幻想、今天的实际和明天的憧憬这几个方面来介绍的。
交流感受: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预设: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的人类生活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探索许多陌生的领域,比如月球。
活动2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认读会认字。
 唤 技 获 赖 潜 亿 索 奥 舶 质 哲 兰
形近字识字:唤—换 亿—忆 索—素
“获”是会意字,本义指捕捉到鸟,泛指捕捉到禽兽、俘虏。甲骨文和金文的“获”原本写为“”和“”,上部是“鸟”或表示鸟的“隹”,下部是表示手的“又”,意思是有人用手捕捉到了一只鸟。“隻”包含了两层意义,一层是一只鸟,一层是捕捉鸟。为了区分这两层意义,人们用原来的“隻”表示前一层意义,而在字中另加“犬”写为“获”,来强调带上犬去捕捉禽兽的意义。
2.学习会写字,重点指导个别易写错的字。
“善”字,第四横最长,不要少写一横;“纪”的右边是“己”,不是“已”;“亿”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核”的右边两撇中第一撇长,第二撇短。
3.理解词语。
 [出乎意料]超出了人们预先的估计。
[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腾云驾雾]升上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行走。也形容行走速度极快或晕头转向。
[洞察]很清楚地观察。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全班交流。“腾云驾雾”可以利用古代神话中神仙的图片来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
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板块三 提出问题,筛选分类
1.学生自主默读课文,在文中或文后将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
2.组内交流问题,讨论、整理、合并同类问题,填写组内问题手册。
3.教师提出要求:筛选出你认为“对理解课文内容最有帮助的5个问题”。
4.预设:那些在文中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或者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应该首先剔除,比如,什么是“程控电话”?“原子核世界”有什么奥秘?
5.二次筛选:组内将相似问题进行归类,每组挑选出最有价值的三个问题。
6.按照组别将清单上交,教师进行再次分类整理。(分类依据:按照问题出自的段落,可划分为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提问)
设计意图
在阅读的同时提出问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为下一步筛选问题并分类做好铺垫。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活动1 复习词语,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检查识记情况。
2.过渡:上节课每个小组都选出了认为对课文理解最有帮助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路甬祥笔下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活动2 学习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其作用:点题,引出下文,是本文的中心句。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句子,思考:给出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提问: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3)理解“发现”和“发明”。
(4)齐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的学习,承接前一节课,唤起学生对课文已有的认知,自然过渡到对新课的学习。
板块二 小组合作,共拟标题
活动1 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教师出示三个小标题,每个小组选取最感兴趣的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内都包含相应的问题清单,组内就问题清单进行研讨。
(1)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2)今天的实际(第4自然段)。
(3)明天的憧憬(第5自然段)。
2.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探讨。
(1)找出关键词句。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3)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4)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5)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资料。
活动2 借助问题,理解内容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1)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可以让学生加上动作表演进行感受)
(3)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预设:飞上蓝天、长生不老
(4)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两句诗来形容?
2.讨论第4自然段——“今天的实际”。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书中举出了哪些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师板书: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2)你还能举出哪些事例?它们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3)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憧憬”。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2)说说“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以及“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活动3 抒发感受,总结全文
1.根据自身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为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而自豪。
3.总结: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喜好;考虑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发明力和丰富的常识。”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三 课后实践,描绘梦想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3.总结: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发明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1)小组合作,设计并画出参赛作品。
(2)分组展示,组内选出代表介绍参赛作品。
(3)班内投票,评选出“创意设计师称号”。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用 时
5~8分钟
活动内容
认真读课文,写下自己的问题清单,和同学交流。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
★活动建议
1.读课文,试着写下自己的问题,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给问题分类。
2.筛选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问题。
3.集体交流,说一说保留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保留这些问题。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学内容
熟读课文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2.带着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朗读课文三遍。
预习字词
1.写出本课生字的读音,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获得(  ) 潜入(  ) 探索(  ) 物质(  ) 哲学(  ) 改善(  )2.工整地描一描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3.选择能组成词语的生字,填序号。A.赖 B.懒    A.换 B.唤    A.联 B.连依(  )      呼(  )     (  )系4.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改观 依赖 奇迹 寄托 探索 奥秘 呼风唤雨 出乎意料 腾云驾雾上面的词语中,比喻神通广大、影响大的词语是____________;表示意想不到的是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  )2.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  )3.科学技术只能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不能改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
资料搜集
1.搜集作者路甬祥的资料。2.搜集有关科学的名言。
阅读质疑
1.20世纪的成就为什么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