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教案+学生课堂活动卡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教案+学生课堂活动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1 16:35: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8 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重点
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纫”的读音不要与“忍”字的读音混淆。“权”可以结合“权利、主权、使用权”等词语进一步读准字音。“龟”在本课中读jūn,可以在词语“龟裂”中读准字音,建议结合课文语境随文了解字义,理解“龟裂”是“皮肤因干燥而开裂”的意思。
“抑”右半部分是“卬”,而不是“卯”;“忍”上半部分不要受以前学过的“粱”字的影响而多写一点;“酷、酸”的左半部分是“酉”,而不是“西”;“碌”的右半部分是“录”,注意“氺”不要写成“水”;“噪”字右半部分下面的“木”,横要写得长一些,从左半部分“口”下方起笔,托住“品”,注意左右穿插;“暑”的上半部分是“日”,要和“署”分辨清楚。
阅读理解
一边默读一边想象文中描写的场景,勾画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和母亲之间浓浓的情谊。在反复诵读中细细品味、揣摩,感悟作者是怎样从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表达情感的。
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抓住“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这个关键问题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深入文本,学习第7自然段通过对母亲的工作场所,“我”和母亲的对话,母亲的动作、外貌等细节描写,想象场景,感悟形象,体会情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失魂落魄的“我”拿到钱,可以买书时,鼻子一酸。再次回顾内容,感悟情感,升华主题。
迁移运用
本文叙述的故事有一定的年代感,但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忽略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动,对父母的深情常感到“理所当然”,缺少“心存感激”。可结合课后“小练笔”,让学生选择场景或细节描写,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在遣词造句中学会用反复的方法,增强表达效果,在言语实践的学习中习得语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
2.梁晓声作品《母亲》。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和生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了解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古诗导入,引入文本
1.复习学过的古诗《游子吟》,导入新课。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梁晓声。
 梁晓声,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天若有情》,中篇小说《人间烟火》《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板块二
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活动1学习会认字
让学生说一说最想提醒大家读准字音的生字新词,全班讨论识字方法和注意事项。
 1.“颓”的韵母是ui,“惫”的韵母是ei,读的时候要注意区分。
2.“龟”是多音字,在“龟裂”一词中读jūn,这个词是“皮肤因干燥而开裂”的意思。当“龟”表示“乌龟”的意思时,读ɡuī。
3.可以结合形近字来认读、记忆生字。例如:“魄”容易和“魂”混淆,可以对比区分,帮助记忆;“褐”可以和“渴、喝”等字对比,通过分别组词来记忆。
4.“抑”是“压制”的意思,可以联系词语“压抑”来理解。
5.“惫、褐、纫”等字,可以借助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
活动2学习会写字
组织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字,教师指导学生关注易错字的书写。
 1.写“脊”字时要注意笔顺,上面部分要先写两边,再写中间,撇、捺要写得舒展,点、提、撇、点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两边,下半部分“月”的第一笔要写成竖。
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构字部件。如“抑”字的右面是“卬”,不要写成“卯”;“酸”字的左面是“酉”,不要写成“西”。
3.“碌、噪、哇、权”都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碌”字的右半部分“录”,下面不要写成“水”。“噪”字右上部的“品”中,三个“口”要上宽下窄,“木”字的横要能托住“品”。
活动3学习理解词语
1.出示词语,小组内合作理解词语。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字词:“失魂落魄”“震耳欲聋”两个词语可以结合课文情境或者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龟裂”一词可以借助图片“龟裂的大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理解。
设计意图  在字词环节采用这种设计,教师既要在课堂上有效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果,又要为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发现并掌握理解词语的不同方法。
板块三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全班交流。
 课文讲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
3.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课文段落多、内容长,如果要给课文划分层次,你觉得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可以分成三部分。第1~5自然段讲的是“我”为什么要钱,在什么情况下要钱;第6~34自然段讲的是“我”向母亲要钱的经过;第35~38自然段讲“我”最终拥有了想要的书。
4.追问:为什么会这样给课文划分层次?你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
5.再次引导学生概括文意:划分层次之后,你现在会怎么概括课文的内容?能不能说得更充分?
 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向她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买到了书。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给课文划分层次,进而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为后面的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板块四
学习第1~5自然段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买书的经验,说一说:为什么作者买一本一块五的书,要钱时会那么犹豫、不忍心?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提示:如果学生无法完成查阅时代背景的任务,教师可以适当给出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后谈体会。可出示梁晓声作品集《母亲》片段。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二十七元的工资。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要买本一元五角钱的书就是最大的奢侈了。即使是这样,每次我要钱买书,母亲都很大方,从不让我难堪!至今我都珍藏着我的第一本课外书《青年近卫军》。
预设1:
我从“从来没有”“一次给过”“一次要过”这些地方看出,这一元五角钱对“我”家来说是一笔“巨款”。通过预习,我了解到一元五角钱在当时是一家人几天的生活费。而“我”是个懂事的孩子,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预设2:
我从“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一句中发现,“我”家竟然把收音机都卖了换食物,而且还是个“破”收音机,可见“我”家当时很穷,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没有买书的闲钱。
预设3:
我从“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看出母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辛苦地工作着。第29自然段中还写到母亲从衣兜里掏出的是“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也可以看出母亲挣钱、攒钱的不易。
预设4:
通过“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能看出“我”非常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所以“我”才鼓起勇气向母亲要钱买书。
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
板块五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别人听。
2.抄写“连续、广播”等20个词语。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默读课文,梳理“场景”
1.提问: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最触动你的场景、细节有哪些?
 初到厂房
寻找母亲
向母亲要钱
母亲塞钱给“我”
设计意图  初步梳理最能触动学生的场景,为下面具体学习品读打基础。
板块二
小组合作,体会场景和细节
活动1品读“初到厂房”的场景
1.引导学生思考:默读第6~9自然段,想想:“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读了这几段,你又有怎样的体会?
2.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提示:可以从厂房的狭小、嘈杂、闷热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工厂环境的恶劣。让学生想象画面,或是结合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地想象厂房的环境。例如,可以把“不足二百平米”的空间换成学生熟悉的礼堂、篮球场来想象,或是播放音频材料,让学生真切地体会缝纫机的声音到底有多大,等等。
3.全班汇报交流。小组选取代表,谈一谈阅读感受,以及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种感受的。
 (1)“我”看到了厂房的空间很低矮,而且墙壁都是潮湿的,感觉到压抑。对比教室的大小,我想象了一下“不足二百平米”的地方放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实在是太挤了。
(2)“我”感受到了厂房的闷热。联系生活实际,在夏天最热的时候,窗户不能开,那个年代更别提空调了,还有那么多人和东西挤在一起,每个人头顶还挂着发热的灯泡,怪不得“我”觉得“犹如身在蒸笼”。可见母亲工作的环境是多么差啊!
(3)母亲工作的厂房特别吵。我是从“震耳欲聋”这个词感受到的,同时,结合下文说话要“大声嚷”,可见厂房里面的噪声特别大。
(4)“我”知道母亲挣钱不易,可没想到这样不易:她竟然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我”非常震惊。
活动2品读“寻找母亲”的场景
1.汇报交流时,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体会“我”的心情。
(1)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
 “我”重复两声“妈——”的呼唤,语气中应该是带有疑惑的。因为在那么拥挤、嘈杂的环境里,人人还戴着口罩,“我”很难一下子找到哪个是自己的母亲,所以一开始喊“妈”的时候没有那么确定。
(2)第16自然段中的“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说“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作者写“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而不是“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是因为在阴暗、狭小、嘈杂的厂房中,刺眼的灯泡下,要不断地辨认才能确认到底哪个人是自己的母亲,而不是一眼就能看出。
(3)反复出现“我的母亲”,你能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反复出现的三个“我的母亲”,表现出“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的过程而变化:从一开始看见时不敢相信母亲竟然如此瘦弱、疲惫,到确认后的震惊、心疼母亲,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
2.师生合作,进行总结。
活动3品读“向母亲要钱”的场景
1.讨论小组选出代表,分角色朗读“我”与母亲的对话。
2.追问: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读完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母亲的问话干脆利落,能看出母亲工作十分紧张忙碌的状态;“我”的回答中有省略号,表示说话是吞吞吐吐的。
对辛苦工作的母亲的心疼让“我”不忍心要钱,但想买书的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看得出“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迟疑和懊悔的。
3.让学生谈谈对母亲掏钱、数钱的样子的体会。
 “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说明母亲兜里装的都是零钱,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联系“龟裂”这个词的意思,能想象母亲的工作有多艰辛,攒下这一卷毛票有多不容易。这时“我”的心情是愧疚的。
活动4品读“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
1.讨论小组成员分角色表演“我”、母亲和女工,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再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可提示学生通过对话的内容和标点符号来体会人物不同的内心想法,猜测他们说话的语气。
 女工的抱怨和责备,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母亲养育儿女的不易,这时“我”的内心是愧疚不安的。
母亲不顾女工的劝阻把钱给“我”,从“塞”这个字能看出母亲是毫不犹豫的。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她还是这么支持“我”读书,“我”感受到了母亲无私的爱。
2.追问:“我”看到母亲把钱塞给“我”后,“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看到这一幕,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触动?反复出现四个“立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四个“立刻”,表示母亲丝毫不停地投入了工作,体现出一种紧张感,和前面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书的钱相比,更能显出母亲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作者这样写,能看出他对母亲是格外心疼的。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是什么令“我”鼻子一酸?
 对母亲的愧疚令“我”鼻子一酸。向母亲要钱时,“我”发现瘦弱疲惫的母亲竟在那样辛苦忙碌地工作,挣钱这么不容易,还毫不犹豫地、无私地供“我”看书,于是“我”鼻子一酸。
对母亲的心疼令“我”鼻子一酸。经过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要关心母亲,帮助母亲。
设计意图  让学生品读“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四个重点场景和细节,从而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板块三
学习课文结尾部分
1.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给母亲买一听水果罐头?
 因为“我”看到母亲这么辛苦地工作,还给“我”买书的钱,心里既心疼又愧疚,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对母亲的关心和感恩。
2.小组讨论:怎样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意思?
 家里的钱来之不易,“我”已经为给母亲买水果罐头受到责备,不能再乱买其他东西了。
不能再违背母亲对“我”的期望和支持,“我”买书不再单纯是满足自己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对母亲的感恩和责任。
3.教师小结:通过讨论,我们发现,课文结尾处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对“我”有了更加深刻、丰富的意义。最后的省略号,表示意味深长,难以言尽。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课文结尾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恩和责任。
板块四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
1.提问: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吗?
 多种原因会让人“鼻子一酸”:感动的、委屈的、痛苦的、难过的、后悔的、幸福的……
2.明确练笔的要求:用一段话写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尝试练笔。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试着运用课文中学到的通过场景、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
4.全班交流评价。
(1)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典型习作,选择两三篇较好的展示。
(2)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如果学生在“小练笔”中能通过描写场景、细节来表达真情,或者用反复出现的词语来表达强烈的情感,评价时应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学习。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更为真切地体会“鼻子一酸”的感觉,从而更加深入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慈母情深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和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了母亲的典型形象。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上述描写的语句,并选择你认为最能体现“慈母情深”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运用环境描写的句子
运用外貌描写的句子
运用语言描写的句子
运用动作描写的句子
最能体现“慈母情深”的句子
★活动建议
1.课文中各类描写母亲的句子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找到。
2.学生找的最能体现“慈母情深”的句子,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没有标准答案,不必强调谁找得最好、最准确。
3.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对课文语句进行延伸思考,可以设定情境让学生感受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提高感情上的认知度。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慈母情深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熟读课文
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读一读本课的生字,给下面的字补全音节。
p____  ____uí  d____  d____
 魄   颓     耽   兜
2.重点描一描,下面的生字要注意“一点”。
3.读一读下面的多音字,把它在文中的读音用“√”选出来。
龟(ɡuī jūn)
4.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面的词语。
龟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魂落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
  “我”很想得到一本(      ),去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看到母亲那么辛劳,就用母亲给的钱买了(    )给母亲,母亲数落了“我”,但还是给“我”凑钱买了(   )。全文抓住母亲的(    )、(    )、(    )、(    )进行了描写,让读者体会到了(         )。
资料搜集
搜集梁晓声的相关信息。
阅读质疑
1.例: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母亲?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