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月 迹
教学目标
1.认识“袅、嫦”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月亮的动态、静态描写的传神,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要认识的生字中,“嫉妒”与“忌妒”的词义相同,但字音不同,学习时,要强调“嫉”读jí;学习“袅”字时,可借助生活中炊烟的样子,引导学生理解“袅袅”一词是形容烟气缭绕上升,还可以组词为“余音袅袅、花香袅袅”等帮助学生理解。“嫦、娥、瓷”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进行识记,或者随文识记。
学习多音字“悄”,可结合词语“悄然无声”,引导学生理解当“悄”读qiǎo时,意思是寂静无声,再读好“悄没声儿”这个词,注意“没”读轻声mo。引导学生读准“累”在“累累的骨朵儿”中读léi,结合生活经验或桂花的图片理解句中“累累”一词的意思是“接连成串”,还可补充“硕果累累、果实累累”等词语以加深理解。
阅读理解
《月迹》处在本单元的第四篇,是略读课文。关于语文要素的落实,课文前这样要求: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再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这要求学生做到两点:一是找月迹,在找的过程中体会月迹的动态之美;二是把写得好玩有趣的地方通过朗读分享给同学。根据本单元“语文要素”,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聚焦在“怎样写出动态美”这个关键点上。
积累运用
作家笔下的月亮是有脚的,像个淘气的孩子。这是本文独特又新奇之处,文中的月亮富有变化,饶有情趣。月亮在不同的地方都留下了足迹,这让寻找它的孩子是多么雀跃啊!作家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写活了。一个“溜”字,将月亮悄悄地爬着竹帘格儿,出现在穿衣镜上的神奇之感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一个“爬”字,充满了魔术般的气息,与之相随的是月亮奇幻的变化。这种拟人手法是值得我们积累运用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月光》的音频。
学生准备:1.搜集作者资料,积累描写月亮的诗词佳句。
2.找出描写地点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找出描写奶奶说的话的句子,用“ ”画出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引出“月迹”
活动1播放歌曲《月光》,激发学生兴趣
1.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以歌词引入新课:月光洒在每个人心上,让回家的路有方向……迎着月色散落的光芒,把古老的歌谣轻轻唱——月亮,柔美动人的字眼儿。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月亮的足迹吧。
活动2引出课题,交流作者资料
1.板书课题“月迹”,引导学生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月亮的足迹、印迹、踪迹)
2.
作者简介,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了解作者。
贾平凹,当代作家。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歌曲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在交流作者资料时,教师相机补充,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板块二
默读课文,寻找“月迹”
活动1一读课文,检测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出示词语,检测生字的掌握情况。
悄没声儿 累累的骨朵儿 袅袅 嫦娥 嫉妒 瓷花盆儿
教师强调:
“悄”在本课读qiǎo。
“累”在本课读léi。
“嫉”的读音为jí。
活动2二读课文,抓住线索,初步感知内容
1.感知线索: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了?引导学生动笔画一画,教师归纳总结出答案,并相机板书:竹窗帘儿上、穿衣镜上(2)→院子里(3)→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20)→小河里(21)→眼睛里(23)。
2.感知情感:孩子们在不同的地方发现了月亮的足迹,有哪些不同的反应?从而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心情?
3.小结:出现在竹窗帘儿和穿衣镜上的月影是在中堂里看到的;葡萄叶儿、瓷花盆儿、锨刃儿上的月影是在院子里找到的;眼睛里、小河里的月亮是在小河边发现的,所以月亮的足迹先后出现在“中堂——院中——河边”。
活动3三读课文,结合学生活动卡体会月亮的变化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不同地方的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自主填写学生活动卡并进行小组交流。
不同地方的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地点
月亮的特点
中堂
院中
河边
2.学生汇报,展示学生活动卡,教师相机点拨。
不同地方的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地点
月亮的特点
中堂
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全没了踪迹
院中
玉玉的、银银的
河边
银光、多、小小的、白光光的
(1)第2自然段,穿衣镜上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从三个“爬”中感受月亮由“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全没了踪迹”的整个变化的过程,“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化:惊喜→高兴→紧张→失望。
(2)第3自然段,院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抓住“玉玉的、银银的”感受月色之美。
(3)第21~24自然段,河边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抓住弟弟妹妹寻月的动作和语言,从每个人的眼睛里看到月亮,体会“我们”寻月的满足感。
3.鼓励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寻月”带来的欢愉之感。
设计意图 遵循略读课文的特点,在课堂上,通过放手让学生“三读”课文,填写学生活动卡,自主研读“寻月”的过程。在交流研讨中,结合重点词语体会月亮变化的动态美。
板块三
研读对话,升华“月迹”
活动1研读奶奶说的话,感悟深意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部分,找出描写奶奶说的话的句子,用“ ”画出来。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去找它吧。
2.学生细细品读,交流思考:从奶奶的这些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生1:月亮的脚步是匆匆的。
生2:月亮是美好的,它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生3:追寻月亮就是在追寻美好的事物。
生4:每一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并追求美好的生活。
3.小结:月亮那么美好,孩子们寻月是寻找童年的快乐,而对于所有人来说,我们都向往像月亮一样美好的生活,追求如月亮一般美好的事物。
活动2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深意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19自然段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我”想象的月亮里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嫉妒?
2.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奶奶告诉“我们”月亮里住着嫦娥,“我”想象到“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所以“我”认为月亮里一定住着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子,而三妹是漂亮的,三妹就说月亮是她的。于是,引来其他人的嫉妒。
3.小结:月亮不只属于一个人,它属于每一个人。美丽的月亮就如美好的事物,它是所有人共同的追求。
活动3体会情感变化,感悟寻月的快乐
1.教师出示重点句。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2.学生齐读句子,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3.教师出示重点句。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4.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朗读,由开篇的不满足到最后的满足,体会寻月的快乐不断加深的过程。
设计意图 找到相关对话,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借助分角色朗读,加深感悟。引导学生关注首尾呼应的两个句子,在语文学习中习得方法,同时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
板块四
课堂练笔,拓展“月迹”
活动1联系观察所得,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1.引导总结:文中的“寻月”过程如此美妙,你能结合生活中你对月亮的观察,说一说不一样的月亮吗?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活动2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引导学生课后运用文中的写法,比如运用动词,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事物的变化。把自己经历的“寻月”过程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下来。
2.搜集有关月亮的诗歌和文章。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生活中所见景色的记忆,再启发学生用练笔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观察所得。同时,布置积累优美词句的作业,丰富积累。
板书设计
月 迹
镜中月 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全没了踪迹 惊喜→高兴→紧张→失望
院中月
玉玉的、银银的
幸福
水中月
银光、多
兴奋
眼中月
小小的、多
惊奇
天上月
白光光的
满足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月 迹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不同地方的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地点
月亮的特点
中堂
院中
河边
★活动建议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月亮地点变化的词语,再多读几遍。
2.仔细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
3.结合月迹的变化,总结不同地点出现月迹的特点。
4.大胆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活动卡。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月 迹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再大声读两遍。
袅袅(niǎo miǎo) 嫦娥(chánɡ cánɡ) 嫉妒(jí jì)
2.查字典,给本课出现的多音字注音,再把课文中带多音字的词语圈出来,大声地读两遍。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面的词语。
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倏忽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袅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嫉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
1.本文在描写月亮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请写出动态和静态描写的内容各一句。
动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按照“( )―→( )―→( )”的顺序展开的。
资料搜集
搜集贾平凹的相关资料。
阅读质疑
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