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酸 和 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碱指示剂与常见的酸
1.化学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稀盐酸画画,然后喷洒某种液体X,滤纸立即显示出红色图案,则X可能是(
)
A.肥皂水
B.紫色石蕊试液
C.食盐水
D.无色酚酞试液
2.下列有关酸碱指示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即可判断该溶液的酸碱性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即可判断该溶液的酸碱性
D.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盐酸变红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常用的37%的盐酸可以通过加热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使木材、纸张变黑
D.在实验室用稀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4.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石灰石
5.(2021·柳州质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
B.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锈蚀
C.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溶液先由无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生成
6.(2021·东莞质检)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制造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Mg
B.Fe2O3
C.CO2
D.Fe
7.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作干燥剂的是(
)
A.H2
B.CO2
C.NH3
D.CO
8.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如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
9.(1)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
__;
(2)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会出现__
__;
(3)浓硫酸可作干燥剂,因为浓硫酸有__
__性。
10.酸的化学性质的小结及主要用途(以稀硫酸、盐酸为代表)。
(1)都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或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__
__,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用于物质的区分。
(2)都能与活动性强于氢的金属(活泼金属)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盐)和__
__,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3)与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任写一个),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第2课时 常
见
的
碱
1.(2021·惠安质检)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发硬
B.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C.用苛性钠干燥O2、N2等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2.(2021·江苏质检)下列关于酸、碱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浓盐酸有吸水性,可以作干燥剂
B.浓硫酸有挥发性,需密封保存
C.氢氧化钠易潮解,可以作干燥剂
D.熟石灰易溶于水,容易配制饱和溶液
3.有以下说法:①烧碱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②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③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增加;④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⑤久置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会增加。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⑤
4.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B.澄清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C.浓氨水没有气味
D.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5.(2020·广东质检)如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稀,烧碱潮解
B.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C.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6.如图所示,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盛有另一种物质,挤压滴管滴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鼓起。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是(
)
选项
滴管内物质
平底烧瓶内物质
A
稀盐酸
锌粒
B
水
氧化钙
C
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气体
D
稀盐酸
碳酸钙固体
7.(2021·江苏质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
A
酒精水溶液很难导电
酒精溶解在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B
干燥的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
干燥的氯化钠晶体中不存在离子
C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氯化氢气体不能导电,而盐酸能导电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前以氯化氢分子的形式存在,而溶于水后以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存在
8.下列关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B.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硫酸
C.将熟石灰放在空气中一会儿,会出现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
D.澄清石灰水可用来检验CO2,与CO2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9.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空。
A.熟石灰
B.洗洁精
C.活性炭
D.干冰
E.盐酸
F.氯化钠
(1)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的是__
__(填字母序号,下同)。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
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缓解旱情的是__
__。
(4)可用于除铁锈的是__
__。
(5)可利用乳化作用去除油污的是__
__。
10.(2021·越秀质检)如图:
(1)分别将__
__(写仪器名称)内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平底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
(2)由该实验可推知: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有毒气体效果更好,请写出吸收该实验有毒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
__。
11.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
A是一种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能作干燥剂;则D的一种用途是__
__;
实验室由A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12.某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不同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
已知:①该实验中,270
mL
CO2的质量约为0.5
g;
②20
℃时,物质的溶解度:NaOH
109
g,Ca(OH)2
0.165
g。20
℃时,分别将注射器中的液体全部快速推入集气瓶。B中集气瓶内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压强传感器测定数值如表:
推入液体后压强
最终压强
A
106
kPa
6.2
kPa
B
106
kPa
103.8
kPa
(1)A中集气瓶内压强下降的原因是__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吸收CO2效果更好的是饱和__
__(填“NaOH”或“Ca(OH)2”)溶液。
(3)某同学推测,碳酸钙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依据的现象是__
__。
13.小楠同学在探究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②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楠记录他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①:__
__;实验②:__
__。
(2)实验③中玻璃广口瓶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楠寻找一种生活用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选用的物品是__
__,改进后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
__。
(3)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在各装置中的现象虽然不同,但其原理都是__
__。
(4)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可知,氢氧化钠应__
__保存。
PAGE
-
1
-第十单元 酸 和 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碱指示剂与常见的酸
1.化学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稀盐酸画画,然后喷洒某种液体X,滤纸立即显示出红色图案,则X可能是(B)
A.肥皂水
B.紫色石蕊试液
C.食盐水
D.无色酚酞试液
2.下列有关酸碱指示剂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即可判断该溶液的酸碱性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即可判断该溶液的酸碱性
D.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盐酸变红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实验室可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常用的37%的盐酸可以通过加热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使木材、纸张变黑
D.在实验室用稀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4.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C)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石灰石
5.(2021·柳州质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
B.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锈蚀
C.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溶液先由无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生成
6.(2021·东莞质检)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制造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C)
A.Mg
B.Fe2O3
C.CO2
D.Fe
7.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作干燥剂的是(C)
A.H2
B.CO2
C.NH3
D.CO
8.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如图中描述正确的是(C)
9.(1)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SO2__;
(2)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会出现__白雾__;
(3)浓硫酸可作干燥剂,因为浓硫酸有__吸水__性。
10.酸的化学性质的小结及主要用途(以稀硫酸、盐酸为代表)。
(1)都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或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__变红__,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用于物质的区分。
(2)都能与活动性强于氢的金属(活泼金属)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盐)和__氢气__,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3)与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6HCl+Fe2O3===2FeCl3+3H2O[或3H2SO4+Fe2O3===Fe2(SO4)3+3H2O]__(任写一个),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第2课时 常
见
的
碱
1.(2021·惠安质检)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
A.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发硬
B.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C.用苛性钠干燥O2、N2等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2.(2021·江苏质检)下列关于酸、碱的认识中正确的是(C)
A.浓盐酸有吸水性,可以作干燥剂
B.浓硫酸有挥发性,需密封保存
C.氢氧化钠易潮解,可以作干燥剂
D.熟石灰易溶于水,容易配制饱和溶液
3.有以下说法:①烧碱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②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③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增加;④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⑤久置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会增加。其中正确的是(C)
A.①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⑤
4.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C)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B.澄清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C.浓氨水没有气味
D.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5.(2020·广东质检)如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稀,烧碱潮解
B.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C.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6.如图所示,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盛有另一种物质,挤压滴管滴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鼓起。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是(C)
选项
滴管内物质
平底烧瓶内物质
A
稀盐酸
锌粒
B
水
氧化钙
C
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气体
D
稀盐酸
碳酸钙固体
7.(2021·江苏质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B)
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
A
酒精水溶液很难导电
酒精溶解在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B
干燥的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
干燥的氯化钠晶体中不存在离子
C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氯化氢气体不能导电,而盐酸能导电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前以氯化氢分子的形式存在,而溶于水后以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存在
8.下列关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B.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硫酸
C.将熟石灰放在空气中一会儿,会出现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
D.澄清石灰水可用来检验CO2,与CO2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9.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空。
A.熟石灰
B.洗洁精
C.活性炭
D.干冰
E.盐酸
F.氯化钠
(1)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的是__C__(填字母序号,下同)。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A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缓解旱情的是__D__。
(4)可用于除铁锈的是__E__。
(5)可利用乳化作用去除油污的是__B__。
10.(2021·越秀质检)如图:
(1)分别将__胶头滴管__(写仪器名称)内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平底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两烧瓶内气球均膨胀,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烧瓶内的气球比滴入水的烧瓶内气球膨胀程度更大__。
(2)由该实验可推知: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有毒气体效果更好,请写出吸收该实验有毒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SO2+2NaOH===Na2SO3+H2O__。
11.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
A是一种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能作干燥剂;则D的一种用途是__粉刷墙壁、改良酸性土壤等__;
实验室由A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3+2HCl===CaCl2+H2O+CO2↑__;
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O===Ca(OH)2__。
12.某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不同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
已知:①该实验中,270
mL
CO2的质量约为0.5
g;
②20
℃时,物质的溶解度:NaOH
109
g,Ca(OH)2
0.165
g。20
℃时,分别将注射器中的液体全部快速推入集气瓶。B中集气瓶内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压强传感器测定数值如表:
推入液体后压强
最终压强
A
106
kPa
6.2
kPa
B
106
kPa
103.8
kPa
(1)A中集气瓶内压强下降的原因是__CO2+2NaOH===Na2CO3+H2O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吸收CO2效果更好的是饱和__NaOH__(填“NaOH”或“Ca(OH)2”)溶液。
(3)某同学推测,碳酸钙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依据的现象是__B中集气瓶内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__。
13.小楠同学在探究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②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楠记录他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①:__溶液进入试管内__;实验②:__气球膨胀__。
(2)实验③中玻璃广口瓶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楠寻找一种生活用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选用的物品是__塑料瓶__,改进后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塑料瓶变瘪__。
(3)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O2+2NaOH===Na2CO3+H2O__。
在各装置中的现象虽然不同,但其原理都是__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__。
(4)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可知,氢氧化钠应__密封__保存。
s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