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 中
和
反
应
1.(2021·佛山质检)下列关于反应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镁投入盐酸中将发生置换反应
B.烧碱溶液与硫酸混合将发生中和反应
C.点燃氢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用Fe2O3炼铁时所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2.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B)
A.浓硫酸
B.食醋(酸性)
C.食盐水(中性)
D.肥皂水
3.下列反应由于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B)
A.锌与稀盐酸
B.烧碱溶液与稀硫酸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与铁钉
4.如图所示实验,将稀盐酸滴到含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最终烧杯内溶液呈现无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酚酞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
B.溶液中所有物质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C.烧杯内显示无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大量H+
D.烧杯内显示无色,说明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氢
5.(2020·金华中考)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人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证据,下列四组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对比实验中,各组所用溶液浓度相同且适宜、所用固体表面积相同,其中现象最不明显的一组是(D)
6.(2021·江苏质检)将100克20%的盐酸加入盛有100克20%的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得到的溶液呈紫色
B.该反应吸收热量
C.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D.得到的溶液质量为200克
7.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如图是甲、乙两物质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NaHSO4===Na2SO4+H2O
B.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C.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成H2O
D.反应前后的离子个数没有改变
8.(2020·三明质检)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利用数据传感技术测定溶液电导率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对如图所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
A.电导率减小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
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
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
9.(2020·南阳质检)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盐酸时,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OH+HCl===NaCl+H2O__。
(2)烧杯中无色溶液的溶质可能只有NaCl,也可能还有HCl,要确定该溶质的成分,请写出一种可选用的试剂:__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碳酸钠、氧化铜等)__。
10.向盛有100
g
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当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稀硫酸50
g,求该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解:设与该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硫酸质量为x,其中消耗的NaOH的质量为100
g×20%=20
g。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20
g
x
=
解得x=24.5
g
故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49%。
答:该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答案:49%(计算过程见解析)
第2课时 溶液的酸碱度
1.关于溶液pH的说法正确的是(A)
A.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B.酸雨的pH≤5.6
C.pH不可以小于0
D.pH不可以大于14
2.(2021·广东质检)人体中一些体液或排泄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
A.胃液0.9~1.5
B.唾液6.6~7.1
C.尿液4.7~8.4
D.胰液7.5~8.0
3.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
物质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
pH
2.9
5.8
6.4
7.6
12.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牛奶比西瓜汁的酸性强
C.炉具清洁剂可除水垢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4.几种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如下:①甘草7.2~8.3;②甘蔗6.0~8.0;③大豆6.5~7.5;④茶树5.0~5.5。某地属于丘陵地区,土壤为红色,呈弱酸性,你认为该土壤适宜种(D)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0·昆明中考)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D)
A.pH=1的盐酸
B.pH=3的硫酸
C.pH=7的氯化钠溶液
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
6.(2020·广东质检)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7.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下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C)
eq
\a\vs4\al()
指示剂
甲
乙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一定呈碱性,可能是草木灰水
C.甲溶液呈一定酸性,一定是一种酸溶液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可能呈蓝色
8.下列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12的溶液的是(横坐标表示加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D)
9.(2021·宝应质检)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D.溶液混合,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10.(2021·东莞质检)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1)为了测定,需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
g。需氢氧化钠__20__g。
(2)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原因是__盐酸具有挥发性__(不考虑误差)。
(3)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加入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20
g,再逐滴加入该盐酸。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①a点对应的溶液呈__酸性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有__NaCl、NaOH__。
②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解析】(1)配制时,需称取氢氧化钠的质量:100
g×20%=20
g;(2)盐酸具有挥发性,是导致盐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少的原因;(3)①由图示可知,当滴加盐酸到图2中a点时,pH<7,说明盐酸的量过量,溶液呈现酸性;当滴加盐酸到图2中b点时,pH>7,说明盐酸的量不足,溶液呈现碱性,部分氢氧化钠参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还有剩余的氢氧化钠,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②设此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质量:
20
g×20%=4
g,
NaOH+HCl===H2O+NaCl,
40
36.5
4
g
25
g×x
=,x=14.6%,
答: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是14.6%。
答案:(1)20 (2)盐酸具有挥发性
(3)①酸性 NaCl、NaOH ②14.6%(计算过程见解析)
PAGE
-
4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 中
和
反
应
1.(2021·佛山质检)下列关于反应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投入盐酸中将发生置换反应
B.烧碱溶液与硫酸混合将发生中和反应
C.点燃氢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用Fe2O3炼铁时所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2.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
)
A.浓硫酸
B.食醋(酸性)
C.食盐水(中性)
D.肥皂水
3.下列反应由于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
A.锌与稀盐酸
B.烧碱溶液与稀硫酸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与铁钉
4.如图所示实验,将稀盐酸滴到含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最终烧杯内溶液呈现无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酚酞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
B.溶液中所有物质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C.烧杯内显示无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大量H+
D.烧杯内显示无色,说明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氢
5.(2020·金华中考)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人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证据,下列四组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对比实验中,各组所用溶液浓度相同且适宜、所用固体表面积相同,其中现象最不明显的一组是(
)
6.(2021·江苏质检)将100克20%的盐酸加入盛有100克20%的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得到的溶液呈紫色
B.该反应吸收热量
C.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D.得到的溶液质量为200克
7.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如图是甲、乙两物质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NaHSO4===Na2SO4+H2O
B.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C.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成H2O
D.反应前后的离子个数没有改变
8.(2020·三明质检)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利用数据传感技术测定溶液电导率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对如图所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电导率减小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
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
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
9.(2020·南阳质检)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盐酸时,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2)烧杯中无色溶液的溶质可能只有NaCl,也可能还有HCl,要确定该溶质的成分,请写出一种可选用的试剂:__
__。
10.向盛有100
g
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当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稀硫酸50
g,求该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2课时 溶液的酸碱度
1.关于溶液p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B.酸雨的pH≤5.6
C.pH不可以小于0
D.pH不可以大于14
2.(2021·广东质检)人体中一些体液或排泄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胃液0.9~1.5
B.唾液6.6~7.1
C.尿液4.7~8.4
D.胰液7.5~8.0
3.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
物质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
pH
2.9
5.8
6.4
7.6
12.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牛奶比西瓜汁的酸性强
C.炉具清洁剂可除水垢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4.几种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如下:①甘草7.2~8.3;②甘蔗6.0~8.0;③大豆6.5~7.5;④茶树5.0~5.5。某地属于丘陵地区,土壤为红色,呈弱酸性,你认为该土壤适宜种(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0·昆明中考)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
)
A.pH=1的盐酸
B.pH=3的硫酸
C.pH=7的氯化钠溶液
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
6.(2020·广东质检)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7.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下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eq
\a\vs4\al()
指示剂
甲
乙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一定呈碱性,可能是草木灰水
C.甲溶液呈一定酸性,一定是一种酸溶液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可能呈蓝色
8.下列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12的溶液的是(横坐标表示加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
)
9.(2021·宝应质检)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D.溶液混合,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10.(2021·东莞质检)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1)为了测定,需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
g。需氢氧化钠__
__g。
(2)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原因是__
__(不考虑误差)。
(3)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加入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20
g,再逐滴加入该盐酸。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①a点对应的溶液呈__
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有__
__。
②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PAGE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