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2019秋?苏州期末)蔬菜、水果放在冰箱冷藏柜中贮存时间会更长,其主要原因是低温条件下( )
A.有利于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B.可降低水分的蒸发
C.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D.抑制光合作用
2.(2019秋?扬中市期末)下列方法中,有利于改善植物根的呼吸作用的是( )
①松土
②锄草
③施肥
④浇水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2019秋?淮安区期末)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
A.只在白天
B.只在光下
C.在白天和黑夜
4.(2019秋?清江浦区期末)山东烟台的红富士苹果口感好、甜度高,家家户户都愿意贮存一些在冬天食用。过了一个冬天后,剩下的苹果甜度减淡,原因是( )
A.细菌入侵
B.水分散失
C.细胞死亡
D.呼吸作用分解了部分有机物
5.(2019秋?清江浦区期末)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 )
A.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消耗氧气
C.呼出二氧化碳
6.(2019秋?常熟市期末)下列能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是( )
A.动物
B.白天的植物
C.晚上的植物
D.以上生物都可以
7.(2019秋?常熟市期末)下表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后能得出的结论是( )
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氧气
20.96
16.40
二氧化碳
0.04
4.10
其他气体
79.00
79.50
A.吸气时只吸入氧气,呼气时可呼出多种气体
B.呼气时只呼出二氧化碳,不呼出氧气
C.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D.与吸入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比例低
8.(2019秋?铜山区期末)冬季在大棚里种植蔬菜时,夜晚经常掀开一角通风,目的是( )
A.增加氧气含量。促进植物呼吸作用
B.降低大棚温度,减弱植物呼吸作用
C.补充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
D.补充二氧化碳,促进呼吸作用
9.(2019秋?铜山区期末)荧火虫发光时,消耗的直接能源是( )
A.糖类
B.热能
C.ATP
D.光能
10.(2019秋?仪征市期末)储藏水果蔬菜时,往往向仓库中通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或低温冷藏,主要目的是( )
A.消耗蔬菜水果中的有机物
B.促进仓库内气体流动
C.降低仓库的温度
D.抑制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11.(2019秋?东海县期末)如图是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1和4分别代表气管和膈
B.A图演示呼气,B图演示吸气
C.呼气时,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变小
D.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变大
12.(2019秋?徐州期末)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 )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减少
B.食物易误入气管
C.消化液减少
D.肺内压小于大气压
13.(2019秋?赣榆区期末)人体的呼吸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 )
①鼻毛
②喉
③气管的内表面密布纤毛的黏膜
④鼻黏膜
⑤咽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4.(2019秋?金湖县期末)对溺水者先要清除其口鼻中的污物,再进行人工呼吸。这样做可以( )
A.保持呼吸道畅通
B.使进入人体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
C.使进入人体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
15.(2019秋?淮阴区期末)生物体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 )中,其可做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物质。
A.光能
B.蛋白质
C.脂肪
D.ATP
16.(2019秋?兴化市期末)潮湿的稻谷堆中温度较高,这些热量是来自稻谷种子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吸收作用
D.以上三项都有可能
17.(2019秋?兴化市期末)农业生产中,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措施是( )
A.给农作物松土
B.粮食晒干后贮藏
C.给农作物施用化肥
D.遮挡阳光
18.(2019秋?扬州期末)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A.肺和气管
B.肺和呼吸道
C.肺泡和血管
D.呼吸道和呼吸器官
19.(2019秋?扬州期末)某同学测量肺活量:第一次3600mL,第二次2900mL,第三次3100mL,那他的肺活量是( )
A.3600mL
B.2900mL
C.3100mL
D.3200mL
20.(2019秋?兴化市期末)被人们称为能量“传递员”的是( )
A.太阳能
B.无法确定
C.热能
D.ATP
21.(2019秋?兴化市期末)人体内气体能够交换是由于( )
A.呼吸作用
B.呼吸运动
C.气体的扩散作用
D.肺泡的扩张与回缩
22.(2019秋?邳州市期末)某学校医务室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小明用肺活量计测了几次肺活量,数据如表所示,小明的肺活量是( )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肺活量/mL
2600
3100
2700
A.2600mL
B.3100mL
C.2700mL
D.2800ml
23.(2019秋?淮阴区期末)气体进入肺的通道依次( )
A.鼻、喉、气管和支气管
B.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C.口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24.(2020春?盐城期末)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结构后某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结构为( )
A.肝脏
B.组织细胞
C.肺
D.肾脏
25.(2019秋?铜山区期末)某学校医务室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小明用肺活量计测了几次肺活量,数据如表所示,小明的肺活量是( )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肺活量/mL
2500
3000
2900
A.2500
mL
B.3000
mL
C.2900
mL
D.2800
ml
26.(2019秋?苏州期末)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剧烈运动中,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 )
A.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
B.肌肉收缩,舒张的次数过多
C.血液流动速度过快
D.运动员体温比普通人高
27.(2019秋?铜山区期末)下列能正确表述呼吸作用的公式是
( )
A.水+氧→有机物+能量+二氧化碳
B.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能量
C.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
28.(2019秋?淮阴区期末)下列各项中,反映肺部呼吸功能强弱的主要指标是( )
A.呼吸的频率
B.肺活量的大小
C.呼吸的深浅
D.呼吸肌的强弱
29.(2019秋?淮安区期末)如图模拟人体膈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据此判断甲、乙两人所处的呼吸运动过程分别是( )
A.甲吸气、乙呼气
B.甲呼气、乙吸气
C.甲、乙都吸气
D.甲、乙都呼气
二.解答题(共11小题)
30.(2019秋?扬中市期末)如图为模拟呼吸运动的模式图。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装置中,玻璃钟罩代表
。
(2)用手向上顶橡皮膜(如图甲),模拟的是
(填“吸气”或“呼气”)状态;在实验呼吸的过程中,人体在该状态时,呼吸肌处于
状态。
(3)用手向下拉橡皮膜(如图乙),模拟的是
(填“吸气”或“呼气”)状态。
(4)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使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从而完成
气体与
气体的交换。
31.(2019秋?铜山区期末)如图是人体在平静状态呼吸时的表现,膈顶部在下降,请据图回答:
(1)此时进行的是
(
填吸气、呼气),膈肌处于
(舒张、收缩)过程,肋骨
填上升”或“下降”)。
(2)此时胸廓在
(填增大,减小),肺内的气压在
(填增大
减小)。
32.(2019秋?铜山区期末)如图是人体呼吸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④表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③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注:O
2为氧气,CO
2为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经过过程
(填序号)含氧量会升高;当氧气进入
后,用于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过程④是指
的气体交换过程。
(2)请从下面ABCD中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入横线上。过程①是通过
实
现的,过程②通过
实现。
(A.呼吸作用B.扩散作用C.呼吸运动D.光合作用)
33.(2019秋?铜山区期末)生物体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是热能,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直接为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2)为了验证种子在呼吸过程中释放出热量,我们测量了3种不同的种子在24h后的温度,最高的可能是
(
填序号)A.干种子B.潮湿的种子C.煮熟的种子。
(3)上图所示为A.B.C三种生活情境:A.给盆栽植物的根部松土;B.将新鲜的蔬菜、水果放在较低温度下保存;
C.将种子类食物晒干后保存。其中,增强呼吸作用的情境是
(填序号)。
请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两种减弱呼吸作用的方法:
;
。
34.(2019秋?东海县期末)图甲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乙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
]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图乙中的a、b、c、d分别代表两种气体,其中a和d表示的是
。
(3)图乙中A、B表示气体交换部位,其中A处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4)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较,
的含量明显减少。
(5)图乙中的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作
。
(6)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养成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良好生活习惯是
。(至少写出两条)
35.(2019秋?徐州期末)图一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
]
。
(2)当肺泡内的气体排出到外界空气中时,图一中的[③]
应处于
状态。胸廓的容积变
(3)图二中B代表的物质是
,组织细胞利用物质B分解
,产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A.物质A由组织细胞进入血液,是由于
作用。
36.(2019秋?赣榆区期末)如图1是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图2是肺泡处气体交换模式图,图3是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人体的呼吸系统中【5】
是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
(填“呼吸运动”或“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3)呼气时,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b气体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出肺泡,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此时血液中的b气体浓度
(填“大于”、“等于”小于”)肺泡内该气体的浓度。
37.(2019秋?扬州期末)如图为人体肺泡内气体交换示意图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
作用。
(2)图中①表示
气体由血液进入肺泡,它是由细胞
作用产生的,②表示
气体由肺泡进入血液。
(3)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
(填“舒张”或“收缩”),胸廓容积变
,气体进入。
38.(2019秋?兴化市期末)(1)呼吸系统由
和
组成。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如图为模拟呼吸运动实验:玻璃钟罩代表
。③是橡皮膜代表
。当③向上顶时,气球瘪了,这个过程就是
(填“吸气”或“呼气”);当③向下拉,这个过程就是
(填“吸气”或“呼气”)。
39.(2019秋?邳州市期末)根据呼吸系统的结构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
(2)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共有的结构是[
]
。有的人边饮食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就会误入
,引起剧烈咳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平常所说的痰是由[
]
和支气管形成的,因为痰中含有
,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4)将人体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
。
40.(2019秋?徐州期末)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
]
,[
]
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和
。
(2)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
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
交换。
(3)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
,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
气体含量增加。
(4)图(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一)中[3]
应处于
状态。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答案】C
【解答】解: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储藏蔬菜或水果时,一般都采用较低的温度,这主要因为在较低温度时,呼吸作用减弱,可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鲜时间。因此蔬菜、水果放在冰箱冷藏柜中,贮存时间会更长,其主要原因是低温条件下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故选:C。
2.【答案】A
【解答】解:据分析可知,植物的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使土壤疏松,利于储存空气,促进根的呼吸。锄草能够抑制草跟植物争夺氧气,还能使土壤疏松,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故选:A。
3.【答案】C
【解答】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呼吸作用不需要光,不管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
故选:C。
4.【答案】D
【解答】解:新鲜的苹果内有大量的有机物,口感好、甜度高。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及环境温度的增高,苹果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也会增多,所以苹果在口感和甜度上都会下降。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储存蔬菜和水果时一般采用降低温度和降低氧气含量两种方法。不论是在低温度环境,还是在低氧环境植物的呼吸作用都会减弱,所以是通过抑制其呼吸作用来储存蔬菜和水果。冬天因为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所以苹果在这时品质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是冬天过后,随着气温回升,呼吸作用会越来越强,有机物就会大量被消耗,所以苹果甜味会减淡,口感大不如以前。
故选:D。
5.【答案】A
【解答】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其表达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因此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选:A。
6.【答案】D
【解答】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要进行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答】解:A、由表格可知,吸气时不只吸入氧气,还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错误;
B、呼气时不只呼出二氧化碳,还有氧气和其他气体,错误;
C、吸气时不只吸入氧气,还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呼气时不只呼出二氧化碳,还有氧气和其他气体,错误;
D、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答】解: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需要适宜的温度。白天增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夜晚降低温度,减弱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减慢,总的来说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在冬季在大棚里种植蔬菜时,夜晚经常掀开一角通风,夜晚降温可以减弱蔬菜的呼吸作用,从而使有机物得到积累,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
故选:B。
9.【答案】C
【解答】解: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后,被吸收,之后在细胞中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储存于ATP中,直接用于生命活动。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符号,它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指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在20.92
kJ/mol(千焦每摩尔)以上的磷酸化合物,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
kJ/mol。ATP的分子式可以简写成A﹣P~P~P.简式中的A代表腺苷①,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ATP的水解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生物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TP。
故选:C。
10.【答案】D
【解答】解: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储藏蔬菜或水果时,一般都采用较低的温度,这主要因为在较低温度时,呼吸作用减弱,可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鲜时间。另外增加CO2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释。据此原理,在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中,增加CO2的浓度也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因为增加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抑制了水果、粮食、蔬菜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了水果、粮食、蔬菜的储藏时间。故储藏蔬菜和水果时,往往向仓库中通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或低温冷藏,其主要目的是抑制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故选:D。
11.【答案】C
【解答】解:A、图中1塑料管模拟气管,2气球模拟肺,3玻璃钟罩模拟胸廓,4橡皮膜模拟膈肌,正确。
B、图A膈肌舒张,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图B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正确。
C、呼气时,膈肌舒张,顶部升高,肺缩小,胸廓容积变小,错误。
D、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正确。
故选:C。
12.【答案】B
【解答】解:人体在做吞咽运动时,咽与喉上提,会厌软骨可掩盖喉口,防止食物进入喉腔。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有的人边吃饭边说笑,在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
故选:B。
13.【答案】B
【解答】解: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一、鼻腔内有①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④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此外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因此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①鼻毛、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④鼻黏膜。
故选:B。
14.【答案】A
【解答】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
故选:A。
15.【答案】D
【解答】解:呼吸作用反应式表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一种ATP的物质中。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它与ADP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生成ATP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ATP;另一条是所有活细胞都能通过细胞呼吸作用生成ATP。
故选:D。
16.【答案】B
【解答】解: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刚收获的种子含水量多,呼吸作用旺盛,释放了大量的能量,堆在一起会出现发热现象,甚至腐烂。因此种子应尽快晒干;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
故选:B。
17.【答案】A
【解答】解:A、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给作物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A正确;
B、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B错误;
C、给农作物施用化肥,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与呼吸作用无关,C错误;
D、遮挡阳光可以减弱蒸腾作用,与促进植物呼吸作用无关,D错误。
故选:A。
18.【答案】B
【解答】解: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选:B。
19.【答案】A
【解答】解: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为了减少误差,测肺活量时一般测三次,取最大值,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因此某同学测量肺活量时,测量了三次,第1次3600ml,第2次2900ml,第3次3100ml,该同学的肺活量应为3600毫升。
故选:A。
20.【答案】D
【解答】解: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符号,它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指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在20.92
kJ/mol(千焦每摩尔)以上的磷酸化合物,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
kJ/mol。ATP的分子式可以简写成A﹣P~P~P.简式中的A代表腺苷①,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ATP的水解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因此直接提供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能量的物质是ATP。
故选:D。
21.【答案】C
【解答】解: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当血液通过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
当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就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血液里,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因此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故选:C。
22.【答案】B
【解答】解:测量肺活量时,为了减少误差一般测三次,取最大值。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所以“小明测了几次肺活量,数据分别是2600mL,3100mL,2700mL”,则小明的肺活量是“3100毫升”。
故选:B。
23.【答案】B
【解答】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因此气体进入肺的通道顺序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故选:B。
24.【答案】C
【解答】解: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如图所示:
因此如果血液流经某器官后氧的含量增多了,二氧化碳降低,该器官是肺。
故选:C。
25.【答案】B
【解答】解:测量肺活量时,为了减少误差一般测三次,取最大值。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所以“小明测了几次肺活量,数据分别是2500mL,3000mL,2900mL”,则小明的肺活量是“3000毫升”。
故选:B。
26.【答案】A
【解答】解:每个人所消耗的能量与运动状况有关,运动越激烈,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能量就越高。体温升的就越高。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剧烈运动中,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
故选:A。
27.【答案】C
【解答】解:呼吸作用的概念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这一过程用反应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故选:C。
28.【答案】B
【解答】解:肺活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为了减少误差测肺活量时一般测三次,取最大值,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
故选:B。
29.【答案】B
【解答】解: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从图示中可以看出,甲图膈顶回升,为膈肌舒张时的状态,即呼气过程;乙图膈顶下降,为膈肌收缩时的状态,即吸气过程,即甲呼气、乙吸气。
故选:B。
二.解答题(共11小题)
3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图中小气球代表的是肺,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钟罩代表的是胸廓。
(2)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甲中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
(3)乙图中用手下拉橡皮膜时,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胸腔内的气体压力降低,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完成吸气。
(4)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吸气和呼气)实现的。
故答案为:(1)胸廓;
(2)呼气;舒张
(3)吸气;
(4)肺内;外界。
3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2)图中箭头向下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压力减小→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故答案为:(1)吸气;收缩;上升
(2)增大;减小
3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通过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氧气进入组织细胞,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④表示组织间气体交换。
(2)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式通过呼吸运动完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故答案为:(1)②;组织细胞;组织间
(2)C;B
3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生物体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一种叫做ATP的物质中。
(2)营养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吸收利用,而干种子缺少水分,营养物质不能完全溶解在水里,影响了植物的利用,因此干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熟的种子没有生命力不能呼吸;潮湿的种子正是呼吸最旺盛的时候,用来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效果明显。
(3)A、给盆栽植物的根部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A符合题意;
B、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将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抑制了蔬菜的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达到保鲜的效果,B不符合题意;
C、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C不符合题意;
实际生活中减弱呼吸作用的方法:如:夜间,菜农要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是为了减弱呼吸作用;冰箱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理是降低环境温度,减弱呼吸作用等。
故答案为:(1)ATP;
(2)B;
(3)A;夜间,菜农要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冰箱延长果蔬储藏时间。
3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其中⑥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图乙图乙表示人体内的两处气体交换,即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高的动脉血,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的结果由含氧高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含二氧化碳高的静脉血,因此c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
(3)图乙中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B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A、B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4)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较,氧气的含量明显减少。
(5)图乙中的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6)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养成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良好生活习惯是:尽量用鼻呼吸,不随地吐痰,不吸烟,坚持体育锻炼等。
故答案为:
(1)⑥肺
(2)二氧化碳
(3)气体扩散
(4)氧气
(5)呼吸作用
(6)尽量用鼻呼吸,不随地吐痰,不吸烟,坚持体育锻炼等。
3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图一中的[①]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当肺泡内的气体排出到外界空气中时,表示呼气过程,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出肺,完成呼气。
(3)图中B代表的气体是氧气,此气体将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处被利用进行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组织细胞不断的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得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血液,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完成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1)①肺;(2)膈肌;舒张;小;(3)氧气;有机物;气体扩散。
3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图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图,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前者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者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3)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b
二氧化碳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肺;
(2)扩散作用
(3)大于
3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2)肺泡中②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①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所以②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①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3)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故答案为:(1)扩散;
(2)二氧化碳;
呼吸;
氧气;
(3)收缩;
大。
3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图中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③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玻璃钟罩代表胸廓。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A中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图B中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
故答案为:
(1)呼吸道;肺;肺
(2)胸廓;膈肌;呼气;吸气
3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呼吸系统的起始器官是1鼻腔,其前部生有鼻毛;内表面具有黏膜可以分泌黏液;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2)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共有的结构是2咽,有的人边饮食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就会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4气管和支气管,因为痰中含有病菌,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因此将呼气的气体通入到石灰水中,会变浑浊。
故答案为:
(1)6肺;
(2)2咽;气管;
(3)4气管;细菌和病毒;
(4)浑浊。
4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1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
(2)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4)图二中b代表的物质是氧气,a是二氧化碳,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即,肺吸气,此时③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故答案为:(1)1肺;2呼吸道;清洁
(2)一;气体
(3)二氧化碳;氧气
(4)膈肌;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