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1《小熊购物》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
摘录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教材
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通过“小熊购物”主题图呈现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机结合,教材列举了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得出结果,一步一步让学生得出: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和乘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学好这一内容为以后学习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学情
分
析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常接触购物活动的基础上,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我们班的学生由于我在平时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组内交流,汇
报展示的教学方法。现在数学课上已形成了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提问、敢于创新的局面。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学习,解决本节课的问题。
学习
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先乘法,后加法”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正确计算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学习
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学习
难点
理解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及格式。
评价
任务
1.看情境图提出问题,借助画图等策略解决问题
。(达成学习目标1、2)
2.通过计算和观察算式特点,归纳出运算顺序。(达成目标3)
教、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每日一练
口算。(2分钟)
3×5=
4×8=
7×6=
36-17=
36+5-18=
45-18+20=
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算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新知
探究
激趣导入: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其实在大家购物的过程中也隐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通过《小熊购物》来学习。
学习任务一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1.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灵活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3.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提示: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或列算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自主解决问题。
学习任务二
1.小组交流汇报
2.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混合运算中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指名汇报
面包每个3元。
蛋糕每个6元。
预设:
胖胖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应付多少元?
1.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学习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2.指名汇报讨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其他小组可以赞成,可以质疑,进行辩论。
预设:
生1:3×4=12(元)
12+6=18(元)
生2:3×4+6=18(元)
生3:6+3×4=18(元)
生4:展示画图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组织学生讨论:
3×4+6?
?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巩固
拓展
基础题:
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拓展题:
独立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说说先算什么,为什么?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与应用。
评价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吧!
预设:
我知道了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一)
——乘加混合运算
3×4+6
6+3×4
=12+6
=6+12
=18(元)
=18(元)
在乘加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课时
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每日一练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4×5+6
8+6×4
8+3×7
7×8+5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生共评。
新知
探究
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借助小熊购物的情景学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小熊购物(2)—乘减混合运算
学习任务一
1.课件出示教材2页情境图及教材3页“试一试”的第一个问题。
2.整理数学信息。
学生结合情境图叙述要解决的问题及题目中有用的数学信息。
3.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师巡视,对于画图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4求的是什么?为什么先算“3×4=12”?
追问:
算式20-3×4中有几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算式3×4-20合理吗?为什么?
4.总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小结: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学习任务二
1.课件出示教材3页“试一试”的第二个问题。
(1)请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算式,结合小熊购物情境图说明每一步表示的意思,再说说运算顺序。
(2)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这几道题,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及书写格式,也可以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板演。
2.回顾提升。
我们是如何学习和理解混合运算实际问题的?为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结合实际例子说一说。可以结合小熊购物情境图来说,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购物实例来说。
说一说图意、数学信息及问题,相互补充。
1.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利用自己画出的直观图解决问题。
4.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①展示画出的图并说明图意。
②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设:
方法一:分步列式。
3×4=12(元)
20-12=8(元)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
20-3×4及3×4-20。
学生结合情境图说出综合算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思,明确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因为要先算出买3包饼干的钱数,再从20元里把买饼干的钱数减掉,才能得出应找回的钱数。
学生讨论。
学生独立思考。
1.小组合作交流,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学习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2.指名汇报讨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其他小组可以赞成,可以质疑,进行辩论。
预设:
生1:20-2×7表示买2包花生,每包花生7元,付了20元,应找回多少钱。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生2:4×6-20可以表示小熊拿了20元,要买4个蛋糕,每个6元,还差多少钱。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自由表达,意思对即可。
学生独立思考并归纳总结。
巩固
拓展
基础题:
1.完成教材“练一练”第3题。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
(2)结合题目中的情境说出算式的意思,再进行计算。
2.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
拓展题: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6题。
1.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境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2.学生能结合情境说清楚算式表示的意思。
会分析“还剩”、“还缺”的应用题的理解与应用。
评价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预设:
1.我学会了解决乘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乘减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乘减混合运算
20-3×4
=20-12
=8(元)
答:买3包饼干应找回8元。
乘减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