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5里程表(二)-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5里程表(二)-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0 19:0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3.5《里程表(二)》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
摘录
利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数据,帮助学生理解“计算当天行驶的里程数,要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
教材
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内容,属于“数的计算”范畴。是应用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继续解决“里程表”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读图的能力,与上节课不同的是“里程表的起点不是零”,主情境图呈现了淘气的叔叔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的汽车里程表读数,表格中的数据表示的是这辆汽车每天行驶的里程,也包括以前行驶的里程。虽然数量关系很简单,但是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尤其是非零起点),依然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在编排上仍然突出了用画直观图的方法来理解题意。
学情
分析
学生虽然在前一课已经接触过“里程表(一)”,但是本节课中的“里程表”指的是车辆行驶里程表,是有连续性的。而前一课的“里程表”是公路表,起始是固定的,没有连续性,仅指某一区间的距离。这两节课的知识中,前一节的知识对本节课起到了负迁移的作用,学生们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影响问题的顺利解决,所以需要创设让学生理解里程表的机会。
学习
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学习
重点
结合“汽车里程表”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会解决三位数加减运算的实际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
难点
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和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评价
任务
1.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会解决三位数加减运算的实际问题。(达到目标1、2)
2.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目标3)
教、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每日一练
用竖式计算。
963+262+950=?
662+2+28=??
?
?
?
342+827-26=?
1.独立完成,
2.师生共评。
新知
探究
一、激趣导入
(出示数线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帯来一个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它吗?
提问:你能快速算出蓝格子中的数字,并说出计算过程吗?
提问:看来同学们都还记得数线这个老朋友,数线上面的数字越往右面越(),数线中增加或者减少的数字都写在哪里?
小结:今天我就用与数线道理相同的图形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我起去里程表(二)中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活动一:独立观察里程表,从中获取数学信息,并与同桌交流。
课件出示教材26页的情境图。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独立读题,说一说从里程表中了解到的信息。
活动二:小组内观察线段图,理解题意。
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1)出示淘气根据题意画出的线段图,提问: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2)集体交流,理解线段图。
师:下面是淘气根据题意画的一个图,跟你画的一样吗?你能看懂吗?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淘气画的图)
线段图的起点是几?表示什么意思?哪一段表示的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星期一实际上行驶了多少干米?
555千米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星期三实际上行驶了多少千米?你是怎样算的?
你能再选择一个数据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吗?你还能算出哪天实际行驶的里程?
(3)画一画,用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
请自己算一算每一天行驶的里程数,然后说一说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活动三:组内交流总结计算每天行驶的里程的方法。
我们刚才是怎样求出某一天行驶的里程的?学生回答后小结: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
师引导分析:
(1)怎样计算每天所行的里程数?
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2)估一估哪些天行驶的里程数多?
(3)实际算一算哪天所行的里程数最多。
生50-350-200;770-550=220;
预设
生1: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里程表中的数逐渐变大。
生2:里程表中的数表示的是这辆车每天收车时行驶过的总里程数,既包括当天行驶的里程,也包括以前行驶的里程。
生3:比如160不仅包括星期一这天行驶的里程还包括之前行驶的35千米。
学生讨论交流,与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预设
生1:线段图的起点是35千米,35千米表示的是星期一之前车所行驶的里程。
生2:35千米到160千米这一段表示的是星期一的里程,160千米既包括星期一之前行驶的里程35干米,也包括星期一当天行驶的里程。
生3:星期一实际上行驶的里程应该是160千米与35干米的差。
学生边看图边回答。明确555千米与350千米的差是星期三实际行驶的里程。
学生任选一个数据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再算一算这一天的实际行驶里程。
请学生仿照淘气所画的示意图画一画,进一步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生1:我先估计了一下,星期三、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都超过了200千米,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出这两天行驶的里程数555-350=205(千米),955-745=210(千米);然后作比较,205千米<210千米,所以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生2:我是分别计算了每天行驶的里程160-35=125(米),350160-190(千米),555-350=205(千米)745-555=190(米),955-745=210(千米);然后作比较,发现是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巩固
拓展
基础题:
第27页第1、2、3题。
拓展题:第27页第4题。
1.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
总结
思考:通过学习“里程表”,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板书设计
里程表(二)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60
350
555
745
955
160-35=125(千米)
350-160=190(千米)
555-350=205(千米)
745-555=190(千米)
955-745=210(千米)
答:星期五行驶里程数最多。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