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课程标准:
了解亚洲封建国家,包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南亚笈多帝国和东亚的日本以及朝鲜的演变,理解中古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知识小扩展】
你知道何为“文化圈”吗?你能列举世界上有什么“文化圈”吗?中古时期,亚洲有什么影响比较大的“文化圈”?
文化圈是指具有相同文化因素的分布区域,是一定数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因素以不同方式在一定空间聚集、广泛传播的结果,其以文化发源地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比如:拉丁文化圈(西方文化圈)、汉字文化圈(东亚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南亚文化圈)、东正文化圈(东欧文化圈)等。
一
伊斯兰文化圈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德里苏丹国
伊斯兰文化圈(又被称作阿拉伯文化圈、中东文化圈),其区域主要包括: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东南亚(泰南、马来西亚、印尼、及菲律宾棉兰老岛)及非洲的部分地区。其特征为民众多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字母使用广泛。
一
伊斯兰文化圈
(一)阿拉伯帝国:
1、建立与发展:
【阅读并归纳】依据教材P22,梳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
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32年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8世纪中期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622年
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7世纪中期起
632
661
1258
750
四大哈里发时期
倭马亚王朝
(白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
(黑衣大食)
鼎
盛
一
伊斯兰文化圈
(一)阿拉伯帝国:
1、建立与发展:
2、鼎盛时期的统治:
【阅读并归纳】依据教材P22-23,从以下角度概况阿拉伯帝国在鼎盛时期的统治情况。
项目
发展状况
具体情况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文化繁荣
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
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一
伊斯兰文化圈
(一)阿拉伯帝国:
1、建立与发展:
2、鼎盛时期的统治: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宰相、枢密院、财政部。
特点:政教合一
一
伊斯兰文化圈
(一)阿拉伯帝国:
1、建立与发展:
2、鼎盛时期的统治: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西亚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丝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普·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结合上面的地图和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学思之窗
巴格达商业繁荣,遍布亚欧非,在沟通世界贸易中起到桥梁作用。
一
(一)阿拉伯帝国:
1、建立与发展:
2、鼎盛时期的统治:
伊斯兰文化圈
①阿拉伯人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②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适应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
8
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一
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点
(一)阿拉伯帝国:
1、建立与发展:
2、鼎盛时期的统治:
伊斯兰文化圈
一
(一)阿拉伯帝国:
1、建立与发展:
2、鼎盛时期的统治:
(二)奥斯曼帝国:
1、建立与发展:
伊斯兰文化圈
【阅读并归纳】依据教材P23-24,梳理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一
(一)阿拉伯帝国:
1、建立与发展:
2、鼎盛时期的统治:
(二)奥斯曼帝国:
1、建立与发展:
2、统治:
伊斯兰文化圈
【阅读并归纳】依据教材P24,从以下角度概况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具体情况。
项目
具体情况
政治上
经济上
①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及时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②统治阶级:宗教上层及封建主;
③被统治阶级(纳税人):工商业者和农民
15-16世纪,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一
伊斯兰文化圈
材料一:奥斯曼帝国发展的过程中,对外出口山羊毛、皮革制品和兽皮,还有地毯。拉丁商人经常从小亚细亚南部的安塔利亚和西部的巴拉特(Balat)购买奥斯曼帝国生产的地毯,以销往欧洲。矿产品也是奥斯曼帝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在中古时期就以出产铜而闻名。铅被出口到西方和埃及;铜也被卖给热那亚人。金银当然也在贸易之列。在出口金属的同时,奥斯曼帝国也进口金属,如铁和锡,这些都是用于铸造火炮必须的金属。
---张楚乔《奥斯曼帝国崛起研究——从文明交往角度探析》
材料二: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
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
----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奥斯曼帝国在东西方经济贸易中的作用。
问题探究
①帝国一度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②控制传统东西斱商路,征收重税,一定程度阻碍东西斱贸易,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一)阿拉伯帝国:
1、建立与发展:
2、鼎盛时期的统治:
(二)奥斯曼帝国:
1、建立与发展:
2、统治:
一
伊斯兰文化圈
(一)阿拉伯帝国:
1、建立与发展:
2、鼎盛时期的统治:
(二)奥斯曼帝国:
1、建立与发展:
2、统治:
(三)德里苏丹国:
【问题情境】公元7世纪末,在阿拉伯帝国军队的不断向东进攻下,伊斯兰教传入波斯、阿富汗和中亚地区,并进入南亚次大陆,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传播,伊斯兰教成为南亚次大陆仅次于印度教位居第二位的宗教,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伊斯兰文化圈。
【思考】中古时期的古印度人宗教信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笈多帝国
伊斯兰教教
德里苏丹国
①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对大多数地区藩王管理不足,政令不够统一;②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一
伊斯兰文化圈
(一)阿拉伯帝国:
1、建立与发展:
2、鼎盛时期的统治:
(二)奥斯曼帝国:
1、建立与发展:
2、统治:
(三)德里苏丹国:
【阅读并归纳】依据教材P24,从以下角度概况德里苏丹国统治的情况。
项目
具体情况
政治上
中央
地方
宗教上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伊斯兰教为国教
二
东亚文化圈
东亚文化圈(也称儒家文化圈)是指历史上受中国及中华文化(或汉文化)影响、过去或现在使用汉字、并曾共同使用文言文(日韩越称之为“汉文”)作为书面语、受中华法系影响的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文化、地域相近区域。其特征为汉字、中国式律令制度与农工技艺、道教、中国化佛教。
材料一: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
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二
东亚文化圈
(一)日本:
1、大化改新:
日本有过两次文明开化,一次是“唐化”,一次是“欧化”。“唐化”即受到中国唐朝文化所影响,日本因“唐化”而进行的改革是什么?
二
东亚文化圈
(一)日本:
1、大化改新:
2、幕府统治:
【阅读并归纳】依据教材P25,从以下角度概况幕府统治的情况。
背景
形成过程
结束
①10世纪,中央集权体制瓦解;②新土地的开垦,形成庄园;③武士集团形成并重要性增强。
12世纪末,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人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1185-1867)
德川幕府
二
东亚文化圈
(一)日本:
1、大化改新:
2、幕府统治:
(二)朝鲜:
【阅读并归纳】依据教材P25,梳理朝鲜的概况。
名将邓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