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岳阳楼记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岳阳楼记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2 08:3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10课
岳阳楼记
范仲淹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培养高尚情操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出身贫寒,幼年丧父,经发奋苦读,26岁中进士。因敢于直言强谏,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卓立功勋,使西夏多年不敢入侵。当时边境上流传歌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西夏军中也流传:“小范老子,胸中自有十万雄兵。”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因力主改革遭保守派反对,于庆历五年(1045)贬官邓州。后来还做过杭州、青州太守。死后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背景资料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知识链接
岳阳楼历史
北宋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两年后大规模重修此楼。完工后,他将楼的建筑结构、四周风光及唐代诗人的作品写下,连同一幅《洞庭晚秋图》寄给了远在河南邓州的好友范仲淹。庆历六年,范仲淹写下千古流传的《岳阳楼记》,抒发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洁怀抱。自此《岳阳楼记》名传千古,岳阳楼也名满四方。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是通过记物、记事、记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主张。
谪守
属予
浩浩汤汤
霏霏
隐曜
岸芷汀兰
zhé
shāng
fēi
tīng
zhǔ
yào
zhǐ
字词积累
百废具兴(

同“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咐。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景色和事物;
今:天气变
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5)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6)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7)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词类活用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名词作动词,做州郡的长官。
1.百废具兴
动词作动词,荒废了的事业。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5.锦鳞游泳
用锦鳞代指鱼群。
4.忧谗畏讥
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6.先天下之忧而忧
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7.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了主语“滕子京”)




倒装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定语后置,正常句式应为“居高庙堂则忧其民”)
本文成语
政通人和
    浩浩汤汤
一碧万顷
    心旷神怡
气象万千
    百废具兴
划分层次,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
(2)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3-4)“迁人骚客”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
细读感悟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第1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旷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背景
【第一部分(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字有何妙处?
“谪”字不仅交代了滕子京的身份,而且暗含作者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张本。
第1段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态度?
范仲淹一方面对好友的政绩表示赞赏,一方面对“重修岳阳楼”的盛举表示支持。这反映了作者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要奋发有为而不是消沉下去。
找出第二段中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并分析表达效果。
总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空间、时间
【第二部分(2-4)】
衔: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
吞: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
化静为动
这一节的写景在全文中的作用:
为结尾的议论做了铺垫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
承上启下
作者用哪八个字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喜”?
悲: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朗读第五段,说说什么是“古仁人之心”。
“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忧乐观
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斯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第三部分(5)】
既然“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古仁人”的悲喜感情与个人进退、外物好坏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唯一能够影响他们悲喜感情的是民生疾苦、国家兴亡。
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叹有何用意?
1.表达了作者曲高和寡的孤独之感;
2.表明与我一样具有“古仁人之心”的人很少,暗含对当时黑暗政治的讽刺;
3.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国古代早有“先忧后乐”的思想,即“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文章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一名言,尽管包含“忠君”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强调心怀天下,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现实意义:
课文写了哪几幅画面?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巴陵胜状图
淫雨霏霏图
春和景明图
既表现了作者容纳百川般的开阔胸怀,同时又暗含规劝
朋友滕子京,虽遭贬谪但仍然心胸开阔,矢志不移。
作者用这样的景物烘托了悲凉凄清的气氛,引出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
迁客骚人看到这优美的景色内心洋溢着无边的快乐。
★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文章开头叙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不到一年,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迁客”,为写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做铺垫。接着写“岳阳楼之大观”,至“然则北通巫峡”一转,描写了两幅画面,极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每一个画面都是先写景,后写情,他们的形态虽有别,但实质却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生。由此再转入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问题:找出本段两组对仗最为工整的对偶句,加以品味。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两句极写天气的昏暗阴沉。“隐”“潜”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为画面增添了动感。
“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品味赏析
找出第四段对偶最工整的两句,并品味其妙处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
“静影沉璧”的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明确:
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试评价本文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鉴赏评价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课堂总结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让我们懂得了封建士大夫们尚且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胸怀天下,以天下事为己任,努力成才,勇担责任,为国家的富强作出贡献。
归纳写法
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阴天景色
迁客骚人的悲
晴天景色
迁客骚人的喜
(1)
对比
归纳写法
(2)精当的表达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第一段
第二、三、四段
第三、四段
第三、四、五段
归纳写法
3.对偶工整,骈散结合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
“静影沉璧”的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作记缘由
岳阳楼记
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巴陵胜状
览物情异
洞庭湖全景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
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
阴——悲
晴——喜
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先……忧忧,后……乐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你知道岳阳楼上有哪些“唐贤今人诗赋”吗?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李白)
荆楚无双地;湖湘第一楼。(何绍基)
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徐侍清)
杜诗范记高千古;山色湖光共一楼。
(童道让)


拓展延伸
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周立中)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周元鼎)
一楼铭古今兴废;两字系天下安危。
            
(缪英)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