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3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3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0 21:1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同学们认识图片上这些文字吗?
这些文字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郭沫若堪称第一。郭沫若(字鼎堂)和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在甲骨学领域并称为“甲骨四堂”。不过郭沫若最初并未研究甲骨文,他的甲骨文研究的特点是起步晚,但是起步高,成就大。郭沫若也是一位诗人,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诗歌作品《站在地球边上放号》。
了解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狗》,《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他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初中教材中选了《天上的街市》这首作品它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都收入了作者的第一部诗集《女神》: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和课文中的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相比,虽然浪漫的想象是本色没有改变,感情的激烈程度显然降低了不少。
两年前稍早的时候,作者在日本写下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作品,发表在次年一月的《时事新报》的副刊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人物评价
(1)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周扬
(2)淡抹浓妆总入时,两朝恩遇鬓成丝。
曾夸召对虚前席,又见讴歌奉和词。
考古偏能剽甲骨,后今何癖注毛诗。
生民疾苦仍如此,孤负先生笔一支。——梁漱溟《赠郭某》
郭沫若与周恩来
整体感知,初读感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律吕:节奏、音律。最初发表时作Rhythm。
知人论世
创作背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思考题目含义: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包含哪些信息?
1、立在地球边上
2、放号
为什么要立在“地球边上”?
(1)在诗歌中,作者立在地球边上看到了哪些景象?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诗句中描绘的意象有哪些?
无数的白云
壮丽的北冰洋
无限的太平洋
滚滚的洪涛
力量巨大
气势磅礴
怒涌
推倒
意象特征一(意境)
意象特征二(动作)
将“怒涌”换成“翻涌”好不好?
明确:不好。“怒”字更能体现白云如海中波涛一般翻滚,不仅具有动态感,而且显得力量巨大,有强大的能量蕴含于其中。而“翻涌”只显出了动态感,缺乏力量感。
在这几句诗歌中,作者要赞美的是什么?
明确:赞美“力”。这是一首“力”的赞歌!要推到,要怒涌,必须有强大的力!
作者赞美的是什么力?
明确:作者赞美的是毁坏力、创造力、努力!
(1)这里的“力”是什么力?
明确:是“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
作者想要毁坏什么?创造什么?努力什么?
联系创作背景思考
作者想要毁坏什么?创造什么?努力什么?
明确:作者想要毁坏旧制度、旧思想文化,创造新世界、新秩序、新思想新文化,而这一切都需要青年人为之不断地努力!
4、诗歌的结尾为什么要唱出力的赞歌?
诗歌结尾讴歌“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这种抒写仍然没有离开诗人眼前太平洋“滚滚洪涛”的具体景物。“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洪涛的形态,“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总之,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的歌颂,对充益着力的崇高美的歌颂。我们知道,郭沫若自己的诗歌,无论是从表现反抗破坏和自由创造的精神内容上看,从特别发展的想象和激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浪漫主义手法上看,或是从他不拘一格、发挥艺术独创性并实现诗体大解放者,都是这种力的艺术的大胆的和富有成效的实践。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郭沫若对自己诗歌的崇高美风格的自信和肯定。
思考讨论:“放号”是什么意思?
明确:“放号”就是吹响号角,放声呼号、欢呼的意思!
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诗人写下这的是一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作者的写作角度有何特别之处?
明确:诗人想象自己是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的巨人。他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这是浪漫主义的写法。
说明破旧立新需要跳出原本的界限,高瞻远瞩,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变革,才能看到变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