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0 22: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B.
我们可以完全信赖远古传说
C.
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D.
远古传说有夸张,但也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如果拍摄一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
炎帝发明指南车打败蚩尤
B.
尧发明了文字
C.
年老的禹经过考察让位于舜
D.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作家柏杨在《中国人的史纲》中把中华人的活动历史,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事实越来越多并且有文物验证但文字流传较少的“半信史时代”和有文字可查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按其划分法,“传说时代”应指()
A.
盘古开天辟地
B.
黄帝和尧舜禹时代
C.
夏商周时期
D.
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流传着大量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和传说正确的是()
?
①是依靠文字记载方式流传下来的
????②有虚构的成分也包含一定的事实成分
?
③反映了无数先民们的发明与创造
????④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发展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下图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下列有关该部落联盟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是(?
?
?)
①他与炎帝在阪泉展开大规模战争,打败炎帝后两部落结成联盟
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挖井,制造船只
④他创造了文字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中医从发病早期到重症救治阶段,一直在全程参与。古代传说中有不少关于神农氏尝百草而产生中医药学的记述。“神农氏”是指
A.
黄帝
B.
蚩尤
C.
炎帝
D.
嫘祖
“天地混沌谁凿开,华夏文明谁肇兴!指南车上,拨亮亘古迷茫。百谷田间,切关天下生灵……渊源乎中华圣诞,泱泱乎轩辕茂功。”这段文字赞美的是(?
?

A.
炎帝
B.
黄帝
C.

D.

有关黄帝、炎帝的传说,不正确的是(?
?

A.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
B.
炎黄结成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C.
黄帝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D.
炎黄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并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
A.
炎帝和黄帝
B.
秦始皇
C.
唐太宗
D.
成吉思汗
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下列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他们都是传说中的人物
B.
他们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C.
传说他们有许多创造发明
D.
他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
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传说中居于五帝之首的是黄帝,与他一起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
炎帝
B.
嫘祖
C.

D.

二、问答题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图一和图二涉及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何重要地位?图三涉及的人物有什么传说流传后世?这个传说反映了什么?
(2)这三位人物有哪些共同点?
(3)这三位人物生活的年代实行的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图三中的人物有关,这种制度叫什么?
14.请你说出能反映我国从人类起源向文明社会迈进的传说时代最主要的传说人物有哪几个(5个)?你可否讲一个关于他们的传说。
【答案】
1.
D
2.
D
3.
D
4.
B
5.
D
6.
A
7.
C
8.
B
9.
D
10.
A
11.
D
12.
A
13.
(1)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民众与大自然灾难作斗争的伟大事迹。
(2)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及后人的敬仰。
(3)禅让制。??
14.
炎帝、黄帝;传说有: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炎帝、黄帝人文始祖等.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