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0 22: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
一、单选题
关注历史教材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________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下列各项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
秦末暴政——大泽乡起义
B.
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C.
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D.
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A.
都是开国皇帝
B.
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
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
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
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
汉高祖时期
B.
汉文帝
C.
汉景帝时期
D.
汉武帝时期
东汉和西汉的相同之处有
①都定都洛阳?
②都大规模出击匈奴
③都派使臣出使西域?
④都出现过盛世局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西汉“大一统”这一历史概念的核心是()
A.
“大一统”即管辖疆域的大统一
B.
由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而提出
C.
除了疆域统一,思想、文化、经济上也统一控制
D.
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下列史实,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不可能查阅到的是(
?
?

A.
秦统一六国
B.
陈胜、吴广起义
C.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
华佗制成“麻沸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秦朝的焚书坑儒可以巩固统一
B.
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两次农民战争
C.
秦朝法律规定,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D.
刘邦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秦军,威震天下
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个“他”是指:()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下列史实,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不可能查阅到的是()
A.
秦统一六国
B.
大泽乡起义
C.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
华佗制成“麻沸散”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B.
汉武帝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出现“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
C.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D.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
二、填空题
请认真观察下面的图片,将相应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1)
秦朝的都城A:?__________。
(2)秦长城西起B:__________,东到C:__________。
(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地点D:__________。
(4)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如图所示,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______处,是今天的______市。西汉后期,朝廷设置________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东汉时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并派_________出使大秦。
三、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张骞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的让水在地下流通的“井渠法”,俗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蚕丝,也不懂得铸造铁器,是后来汉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
???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张骞出于军事的目的出使西域。
A.
正确
B.
错误
C.
没有涉及
“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的瓜果、蔬菜、音乐等传到中原。
A.
正确
B.
错误
C.
没有涉及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指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
A.
正确
B.
错误
C.
没有涉及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西汉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A.
正确
B.
错误
C.
没有涉及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
A.
正确
B.
错误
C.
没有涉及
四、辨析改错题
判断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
】(1)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是光武中兴。?????
?????
改正:
【??
】(2)汉武帝在全国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还将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现了经济的大一统。
?????
改正:
【??
】(3)张角等领导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
改正:
【??
】(4)齐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
改正:
【??
】(5)祖冲之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
改正:
五、问答题
秦汉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并得到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秦的统一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2)秦统一后首次确立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的最高统治者称什么?为巩固统治,秦朝还推行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举出其中两例)
(3)汉武帝时期,巩固了封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各举一例)
(4)中央集权制度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六、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剖腹等10多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二: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武帝怎样实现大一统王朝?
【答案】
1.
C
2.
D
3.
B
4.
C
5.
D
6.
B
7.
C
8.
D
9.
C
10.
D
11.
D
12.
B
13.
(1)咸阳
(2)临洮?
?
辽东
(3)大泽乡
(4)秦的暴政??
14.
A?
?
西安?
?
西域都护?
?
甘英??15.
A
16.
A
17.
B
18.
A
19.
C
20.
【?
×】(
1)改正:光武中兴改为文景之治。

×
】(
2)改正:圆形方孔钱改为五铢钱。
【√??
】(
3)改正。
【?
×】(
4)改正:齐改为宋。
【?
×】(5)改正:祖冲之改为贾思勰。??
21.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皇帝;①统一文字(小篆)②统一度量衡。
(3)政治:“推恩令”;经济:盐铁专卖;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君主专制。??
22.
(1)秦朝的暴政;休养生息的政策。
(2)西汉初年,天下初定,人民非常贫困。
(3)汉高祖: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田赋定为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4)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王朝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经济上,盐铁专卖;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反击匈奴。??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