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二)B(第二章)
(60分钟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2.空气质量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同时空气质量也是城市的名片。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
A.氮气
B.一氧化碳
C.PM2.5
D.二氧化硫
3.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
)
A.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可用于灭火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造多种电光源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食品袋防腐
D.氧气支持呼吸,可用于病人急救
4.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刚刚削了皮的青苹果果肉略显绿色,当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果肉的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这与空气中的哪一种物质有关
(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5.
(2021·厦门质检)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
000
℃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蒸发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6.铬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
B.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
C.中子数为28
D.铬是非金属元素
7.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氯元素的原子序数x=17
C.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2.06D.三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均易得电子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其核电荷数相等
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9.(2021·福州质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测温度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Ca、Ca2+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C
O2和O3的化学性质有差异
氧原子的结构不同
D
用过滤法去除水中杂质
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10.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乙、图丙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提示: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可认为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相同压强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
)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着火燃烧所需最低温度比木炭的低
D.由图丙可推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本卷共8题,共70分。
11.(8分)(2021·福州台江区月考)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以锶(Sr)元素的原子做钟摆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38,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88,一个碳-12原子质量为1.993×10-26
kg,则求:
(1)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核内中子数为
。?
(2)锶元素原子的质量为
(写出计算过程,无需写出计算结果)。?
(3)若某原子内部一共含有28个微粒,其中包含不显电性的微粒10个,则该原子的质量与锶原子的质量比为
。?
12.(12分)如图是镁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元素与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氯化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计算结果取整数)。?
(2)在A、B、C、D四种微粒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字母,下同),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3)如表是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的信息,根据信息你可得出的结论是(任写两点)
、
。?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氕
1
0
1
氘
1
1
1
氚
1
2
1
13.(6分)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
)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
)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
。?
(3)根据氟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由于氟原子和氯原子的
相同,所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
。?
14.
(6分)如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
“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
“阴离子”),其符号为
。?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能闻到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15.(6分)
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
(1)碳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请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图中与碳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3)图中你发现的规律是
(写一条)。?
16.(12分)(2021·福州台江质检)“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重要的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
mL,微观解释为
。?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
和
(写出微粒符号)。?
③写出图1所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其中图C表示物质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你判断的依据是
。?
④如图2,提起压在容器中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该变化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图3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粒子分布的是
(填标号)。?
(2)从微观到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
(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
17.(10分)气体压力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密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并以数字、曲线等多种形式形象地显示出来。下图1为空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
连接好实验装置,将压力传感器接入电脑并打开,点燃燃烧匙内的足量的红磷并塞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压-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
(1)图像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①
,?
②
;?
(2)图像中AB段气压不变的原因是
,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
;?
(3)图1中集气瓶体积为a
mL,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
mL,假设氧气完全消耗,恢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为
mL。?
18.
(10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
(1)该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此实验说明分子
。?
(2)【提出问题】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大烧杯内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导致产生上述现象。
猜想2:浓氨水中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
,导致产生上述现象。?
(3)【实验探究】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取少量酚酞溶液,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无明显现象
②
取少量小烧杯中的氨水,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探究可知猜想
(填“1”或“2”)是正确的。?
(4)【实验拓展】模型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标号)。?
(5)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
(6)从上述图中还可以得出分子的性质是
。?
PAGE单元评价检测(二)B(第二章)
(60分钟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A)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2.空气质量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同时空气质量也是城市的名片。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A.氮气
B.一氧化碳
C.PM2.5
D.二氧化硫
3.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A)
A.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可用于灭火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造多种电光源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食品袋防腐
D.氧气支持呼吸,可用于病人急救
4.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刚刚削了皮的青苹果果肉略显绿色,当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果肉的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这与空气中的哪一种物质有关
(B)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5.
(2021·厦门质检)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
000
℃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蒸发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6.铬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
B.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
C.中子数为28
D.铬是非金属元素
7.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氯元素的原子序数x=17
C.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2.06D.三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均易得电子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其核电荷数相等
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9.(2021·福州质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D)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测温度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Ca、Ca2+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C
O2和O3的化学性质有差异
氧原子的结构不同
D
用过滤法去除水中杂质
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10.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乙、图丙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提示: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可认为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相同压强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B)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着火燃烧所需最低温度比木炭的低
D.由图丙可推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本卷共8题,共70分。
11.(8分)(2021·福州台江区月考)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以锶(Sr)元素的原子做钟摆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38,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88,一个碳-12原子质量为1.993×10-26
kg,则求:
(1)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8 ,核内中子数为 50 。?
(2)锶元素原子的质量为 88×1.993×10-26
kg× (写出计算过程,无需写出计算结果)。?
(3)若某原子内部一共含有28个微粒,其中包含不显电性的微粒10个,则该原子的质量与锶原子的质量比为 19∶88 。?
12.(12分)如图是镁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元素与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核内质子数不同 ,氯化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95 (计算结果取整数)。?
(2)在A、B、C、D四种微粒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C (填字母,下同),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D 。?
(3)如表是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的信息,根据信息你可得出的结论是(任写两点) 氢元素三种氢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 氢元素三种氢原子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氕
1
0
1
氘
1
1
1
氚
1
2
1
13.(6分)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三 周期,它属于 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
)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
)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 S2- 。?
(3)根据氟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由于氟原子和氯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所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 增加 。?
14.
(6分)如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 原子 (填“原子”“分子”或
“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离子 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10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 阴离子 (填“原子”“阳离子”或
“阴离子”),其符号为 O2- 。?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能闻到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氯化氢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
15.(6分)
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
(1)碳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请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图中与碳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硅 (填元素名称)。?
(3)图中你发现的规律是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或原子序数)逐一递增(合理即可) (写一条)。?
16.(12分)(2021·福州台江质检)“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重要的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
mL,微观解释为 分子之间有间隙 。?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 N 和 H (写出微粒符号)。?
③写出图1所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氢气+氧气水 。?
其中图C表示物质属于 纯净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你判断的依据是 只含一种分子 。?
④如图2,提起压在容器中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该变化过程属于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图3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粒子分布的是 C (填标号)。?
(2)从微观到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7 ,在化学反应中 得 (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B (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CE 。?
17.(10分)气体压力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密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并以数字、曲线等多种形式形象地显示出来。下图1为空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
连接好实验装置,将压力传感器接入电脑并打开,点燃燃烧匙内的足量的红磷并塞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压-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
(1)图像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① 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 ,?
② 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减小 ;?
(2)图像中AB段气压不变的原因是 红磷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 打开止水夹 ;?
(3)图1中集气瓶体积为a
mL,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
mL,假设氧气完全消耗,恢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为?(a-b) mL。?
18.
(10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
(1)该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此实验说明分子 不断运动 。?
(2)【提出问题】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大烧杯内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导致产生上述现象。
猜想2:浓氨水中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 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 ,导致产生上述现象。?
(3)【实验探究】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取少量酚酞溶液,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无明显现象
②
取少量小烧杯中的氨水,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探究可知猜想 2 (填“1”或“2”)是正确的。?
(4)【实验拓展】模型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BC (填标号)。?
(5)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分子的种类 有关。
?
(6)从上述图中还可以得出分子的性质是 分子间存在间隔 。?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