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超声与次声 练习(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3 超声与次声 练习(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0 22:52:22

文档简介

3.3超声与次声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A.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B.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B超做体检
D.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答案】A
2.小月同学认为生活中的现象出现原因不正确的是
A.蝙蝠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是采用了回声定位法
B.大象们是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的
C.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
D.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说明晶体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C
3.关于声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的同一位置,声音的音调不同
C.击打纸筒一端的橡皮膜,让其发声,看到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利用超声波在水中可以传播的很远,能确定海底的深度
【答案】B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B.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C.医学上常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D.海豚利用次声波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答案】D
5.如图,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探测海深
B.敲瓶底火焰摇动
C.回声定位
D.超声波探查
【答案】B
6.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是可听声,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次每秒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次每秒
【答案】D
7.在蜿蜒的铁路线上,“铁轨医生”正在手持探伤仪给铁轨做“B超”,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被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
A.传播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低
D.频率太高
【答案】D
8.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答案】B
9.如K-2所示,根据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K-2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答案】C
10.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可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被有些动物接收到,并有所反应.表中是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其中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能感觉到地震的是(
)
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Hz
蝙蝠
1000~120000
海豚
150~150000

60~65000
大象
1~20000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答案】D
11.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
A.人耳有故障
B.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够大
C.蝴蝶翅膀振动不产生声音
D.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
【答案】D
12.下列发出的声音,人能听到的是(
)
A.医院里的B超
B.蜜蜂翅膀振的振动
C.蝴蝶飞行时拍打翅膀
D.地震发出的次声波
【答案】B
二、填空题
13.(安徽中考)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__
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
【答案】超声波;
14.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_______,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_______。
【答案】超声波次声波
15.通常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这种介质传入人耳朵的声波频率范围很宽,但正常人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的声音,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之为______减弱噪声有三个环节,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植树属于在______减弱噪声.
【答案】空气;超声;传播过程中
16.如图所示,是人们利用声呐来探测鱼群或潜艇等水下目标的示意图,声呐发出的是________波,它的频率高于_______Hz。如果从发出到接收到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s,那么目标距离声呐源为_______m。(设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距离等于声速与时间之积)
【答案】超声20000750
17.如图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足利用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4s接受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障碍物距汽车为________m.若以正在倒车的汽车为参照物,障碍物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超声波6.8运动
三、解答题
18.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__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________不同.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3)中考当天气温为15摄氏度,则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
【答案】(1)振动;空气;音色
(2)声源处
(3)340m/s
19.仔细阅读短文,并回答文后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迷”,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问题: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__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________左右,声具有________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________?有关,关系是________
【答案】(1)超声;音调
(2)次声波
(3)20Hz;能量
(4)频率;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20.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
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解:人们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的启示,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超声波探测仪------声纳,用声纳来探测海底沉船、鱼群等.
从发出超声波到接受到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则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所以沉船在海面下的深度为:
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答: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声呐.
沉船在海面下18m处.
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3超声与次声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A.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B.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B超做体检
D.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2.小月同学认为生活中的现象出现原因不正确的是
A.蝙蝠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是采用了回声定位法
B.大象们是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的
C.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
D.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说明晶体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关于声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的同一位置,声音的音调不同
C.击打纸筒一端的橡皮膜,让其发声,看到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利用超声波在水中可以传播的很远,能确定海底的深度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B.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C.医学上常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D.海豚利用次声波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5.如图,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探测海深
B.敲瓶底火焰摇动
C.回声定位
D.超声波探查
6.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是可听声,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次每秒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次每秒
7.在蜿蜒的铁路线上,“铁轨医生”正在手持探伤仪给铁轨做“B超”,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被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
A.传播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低
D.频率太高
8.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9.如图所示,根据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10.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可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被有些动物接收到,并有所反应.表中是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其中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能感觉到地震的是(
)
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Hz
蝙蝠
1000~120000
海豚
150~150000

60~65000
大象
1~20000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11.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
A.人耳有故障
B.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够大
C.蝴蝶翅膀振动不产生声音
D.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
12.下列发出的声音,人能听到的是(
)
A.医院里的B超
B.蜜蜂翅膀振的振动
C.蝴蝶飞行时拍打翅膀
D.地震发出的次声波
二、填空题
13.(安徽中考)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__
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
14.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_______,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_______。
15.通常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这种介质传入人耳朵的声波频率范围很宽,但正常人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的声音,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之为______减弱噪声有三个环节,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植树属于在______减弱噪声.
16.如图所示,是人们利用声呐来探测鱼群或潜艇等水下目标的示意图,声呐发出的是________波,它的频率高于_______Hz。如果从发出到接收到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s,那么目标距离声呐源为_______m。(设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距离等于声速与时间之积)
17.如图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足利用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4s接受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障碍物距汽车为________m.若以正在倒车的汽车为参照物,障碍物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三、解答题
18.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__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________不同.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3)中考当天气温为15摄氏度,则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
19.仔细阅读短文,并回答文后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迷”,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问题: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__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________左右,声具有________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________?有关,关系是________
20.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
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