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复习(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复习(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0 23:00:10

文档简介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中,你认为可能的是(
)
A.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
B.可以用次声波测量地球到月亮的距离
C.有些小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听到了地震产生的超声波
D.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传播速度快于次声波
【答案】A。
2.如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答案】D
3.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中,能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是(
)
A.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情况
C.抽去罩内一些空气后,听闹钟的铃声变化
D.小丽通过“土电话”听小刚的轻声说话声
【答案】B。
4.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
A.钢轨
B.湖水
C.煤油
D.空气
【答案】A
5.如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答案】C
6.关于乐音与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噪声使人心烦
B.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
C.乐音也有时变成噪声
D.乐音和噪声有本质区别,乐音不会变成噪声
【答案】D。
7.如图,关于声音的四幅图片的说明,正确的是(
)
A.图片a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次声波导航
B.图片b表明月球上的宇航员能直接交谈
C.图片c所示的隔音墙表明噪声可以在声源处减弱
D.图片d表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D
8.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
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
D.自行车上敲击车铃
【答案】A
9.一位同学在国庆节放假其间晚上在家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取下面哪种方法:
A、用棉被将电视机捂住
B、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C、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
D、让家里人把耳朵塞住
【答案】B
10.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答案】C
1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
B.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
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D.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答案】D
12.如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响度是否与振幅有关
B.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C.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D
二、填空题
13.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要
,在李白的诗句中“两岸猿声啼不断”的猿声是由于
的传播而听到。
【答案】振动;介质;空气;
14.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从钢琴和长笛等乐器中发出的有规律的、悦耳的声音叫做________。蝙蝠靠____________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答案】大乐音超声波(回声定位)
15.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生明显变化的声音的特征量是__
__,这说明该特征量跟发声体振动的__
__有关.
【答案】音调;频率;
16.盘点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深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________s才能接收到信号。
【答案】液体9
17.如图所示,人和动物都有不同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如人能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在65~1100赫左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在20~20000赫左右.频率超过20000赫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赫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图表所列的人或动物中,发声频率范围和自身听觉频率范围比较接近的有____________;不能发出超声波的有____________.
【答案】海豚和蝙蝠人、狗、猫
三、解答题
18.小明站在向悬崖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秒听到回声,若船行驶速度为4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问小明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答案】336米、、、、、、
19.小明和小军想估测一段铁路的长度,但由于没有合适的直尺所以不能如愿以偿。学习了声学的知识后,他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实验:小明在一段铁路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军在这段铁路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记录两次响声的时间差为2s;
(2)查阅资料:小明和小军上网查询了一些关于声速的数据,如下表:
物质
声速/(m·s-1)
物质
声速/(m·s-1)
空气
340

5000
海水
1531
铁、钢
5200
大理石
3810

3750
请帮他们计算出这段铁路的长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设这段铁路的长度为s,则t1-t2=Δt,-=Δt,-=2s,s≈727.6m。
20.“蛟龙号”创造了“中国深度”——下潜7062m。“蛟龙号”曾远赴印度洋探索2700m深处活火山的奥秘。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母船与“蛟龙号”信息传递要借助于声呐。求在2700m深处的“蛟龙号”收到正上方母船的指令需要的时间。
【答案】由v=可得,“蛟龙号”收到正上方母船的指令需要的时间t===1.8s。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中,你认为可能的是(
)
A.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
B.可以用次声波测量地球到月亮的距离
C.有些小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听到了地震产生的超声波
D.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传播速度快于次声波
2.如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3.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中,能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是(
)
A.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情况
C.抽去罩内一些空气后,听闹钟的铃声变化
D.小丽通过“土电话”听小刚的轻声说话声
4.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
A.钢轨
B.湖水
C.煤油
D.空气
5.如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6.关于乐音与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噪声使人心烦
B.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
C.乐音也有时变成噪声
D.乐音和噪声有本质区别,乐音不会变成噪声
7.如图,关于声音的四幅图片的说明,正确的是(
)
A.图片a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次声波导航
B.图片b表明月球上的宇航员能直接交谈
C.图片c所示的隔音墙表明噪声可以在声源处减弱
D.图片d表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8.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
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
D.自行车上敲击车铃
9.一位同学在国庆节放假其间晚上在家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取下面哪种方法:
A、用棉被将电视机捂住
B、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C、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
D、让家里人把耳朵塞住
10.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1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
B.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
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D.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12.如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响度是否与振幅有关
B.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C.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声音产生的原因
二、填空题
13.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要
,在李白的诗句中“两岸猿声啼不断”的猿声是由于
的传播而听到。
14.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从钢琴和长笛等乐器中发出的有规律的、悦耳的声音叫做________。蝙蝠靠____________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15.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生明显变化的声音的特征量是__
__,这说明该特征量跟发声体振动的__
__有关.
16.盘点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深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________s才能接收到信号。
17.如图所示,人和动物都有不同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如人能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在65~1100赫左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在20~20000赫左右.频率超过20000赫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赫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图表所列的人或动物中,发声频率范围和自身听觉频率范围比较接近的有____________;不能发出超声波的有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8.小明站在向悬崖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秒听到回声,若船行驶速度为4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问小明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19.小明和小军想估测一段铁路的长度,但由于没有合适的直尺所以不能如愿以偿。学习了声学的知识后,他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实验:小明在一段铁路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军在这段铁路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记录两次响声的时间差为2s;
(2)查阅资料:小明和小军上网查询了一些关于声速的数据,如下表:
物质
声速/(m·s-1)
物质
声速/(m·s-1)
空气
340

5000
海水
1531
铁、钢
5200
大理石
3810

3750
请帮他们计算出这段铁路的长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蛟龙号”创造了“中国深度”——下潜7062m。“蛟龙号”曾远赴印度洋探索2700m深处活火山的奥秘。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母船与“蛟龙号”信息传递要借助于声呐。求在2700m深处的“蛟龙号”收到正上方母船的指令需要的时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