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复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和月亮都属于光源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m/s
D.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
B.放大镜是一个凹透镜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眼睛放在焦点以内
D.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远处房子的虚像
3.下列关于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医院经过鉴定是远视眼,说明他的眼睛非常好,看物体非常清楚
B.远视眼要配戴凸透镜来看清近处物体
C.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过强造成的
D.远视眼不管看近处还是远处物体,成像都在视网膜的后面
4.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时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所示,则(
)
A.像是实像
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
D.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
5.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若入射角为32°,则折射角可能为(
)
A.0°
B.23°
C.32°
D.45°
6.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观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为了拍摄到天安门城楼的全景,拍摄位置及镜头的调整正确的是(
)
A.远离城楼,镜头向后缩
B.远离城楼,镜头向前伸
C.靠近城楼,镜头向后缩
D.靠近城楼,镜头向前伸
7.如图所示,将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
A.慢慢向右移动
B.慢慢向左移动
C.慢慢向水面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
8.小明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得此光斑到透镜的距离是10cm。该同学想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是(
)
A、等于10cm
B、在10cm和20cm之间
C、小于10cm
D、大于20cm
9.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
10.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
11.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5。他作图的步骤有: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之内时,眼睛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二、填空题
13.站在河边的人能看到对岸的景物,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景物上时发生了
,景物在河中的倒影比较淡的原因是光在反射时一部分又发生了
现象。
14.小璐同学在家中洗碗时发现筷子在水中会弯折,如图是她画的三支筷子在水中弯折的情景,是正确的。这属于光的
现象。
15.如图所示,岸边的渔民看到的水中的“鱼”,实际上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鱼的像;有经验的渔民知道,用鱼叉插鱼时要朝着比所看到的“鱼”更________(填“深”或“浅”)一些的位置插去,才能插到鱼。
16.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地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
射,又通过摄影机前的
镜成
像。观察图中照片,可知频闪摄影时要求背景较
(选填“亮”或“暗”)。
17.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在空气中
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人在水中的“倒影”是指光在水面
______
形成的。看“电影”中的“影”是光通过放映机
________
形成的。
18.如: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透镜,可用来矫正 眼(填“近视”或“远视”);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19.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光(如图),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________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小。据此可以推断,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________。
20.“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白如雪,怎是片片红呢?这是因为______颜色的光照射到白色的柳絮上被柳絮反射,从而形成“片片红”的醉人景色。为拍摄美丽的自然风光,在照相机镜头前常加滤色镜,若在镜头前加红色滤色镜,只会让______色光通过,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从而达到照片偏暖色调的艺术效果。
三、解答题
21.有一次,开明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盐泽泥浆时,用显微镜观察泥水滴,发现在泥浆的沉淀物中有种生物持续不变地向一个方向游动,直到聚集到这滴泥污水地某一边缘.
(1)如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是向左移动的,那么实际上微生物是向________(选填“左”“右”)移动的.
(2)同学们对于这一奇特的现象提出了猜想: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受光的作用引起的,具有趋光性.请你设计一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想________
(3)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一奇特现象提出新的猜想:________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光由真空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只有微小的变化。虽然如此,有时仍然不能不考虑空气的折射效应。
如图,表示来自一个遥远天体的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被折射的情景。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大气,越接近地表越稠密,折射角也越小。
我们可以把地球表面上的大气看作是由介质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星光从一个气层进入下一个气层时,要折向法线方向。因此,我们看到的这颗星星的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要高一些,这种效应越是接近地平线就越明显。我们看到的靠近地平线的星星的位置,要比它的实际位置高37′。这种效应叫作蒙气差,是天文观测中必须考虑的。
太阳光在大气中也会发生折射。因此,当我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刚刚升起时,实际看到的是它处在地平线的下方时发出的光,只是由于空气的折射,才看到太阳处于地平线的上方。
(1)材料中介绍的这种光现象叫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2)根据材料,你能判断我们看到的星星和太阳是真实的星星和太阳吗?为什么?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复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和月亮都属于光源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m/s
D.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答案】B
2.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
B.放大镜是一个凹透镜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眼睛放在焦点以内
D.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远处房子的虚像
【答案】A
3.下列关于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医院经过鉴定是远视眼,说明他的眼睛非常好,看物体非常清楚
B.远视眼要配戴凸透镜来看清近处物体
C.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过强造成的
D.远视眼不管看近处还是远处物体,成像都在视网膜的后面
【答案】B
4.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时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所示,则(
)
A.像是实像
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
D.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
【答案】D
5.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若入射角为32°,则折射角可能为(
)
A.0°
B.23°
C.32°
D.45°
【答案】D
6.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观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为了拍摄到天安门城楼的全景,拍摄位置及镜头的调整正确的是(
)
A.远离城楼,镜头向后缩
B.远离城楼,镜头向前伸
C.靠近城楼,镜头向后缩
D.靠近城楼,镜头向前伸
【答案】A
7.如图所示,将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
A.慢慢向右移动
B.慢慢向左移动
C.慢慢向水面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
【答案】B
8.小明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得此光斑到透镜的距离是10cm。该同学想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是(
)
A、等于10cm
B、在10cm和20cm之间
C、小于10cm
D、大于20cm
【答案】C
9.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
【答案】B
10.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
【答案】A
11.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5。他作图的步骤有: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答案】B
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之内时,眼睛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答案】C
二、填空题
13.站在河边的人能看到对岸的景物,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景物上时发生了
,景物在河中的倒影比较淡的原因是光在反射时一部分又发生了
现象。
【答案】反射折射
14.小璐同学在家中洗碗时发现筷子在水中会弯折,如图是她画的三支筷子在水中弯折的情景,是正确的。这属于光的
现象。
【答案】乙折射
15.如图所示,岸边的渔民看到的水中的“鱼”,实际上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鱼的像;有经验的渔民知道,用鱼叉插鱼时要朝着比所看到的“鱼”更________(填“深”或“浅”)一些的位置插去,才能插到鱼。
【答案】折射;深
16.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地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
射,又通过摄影机前的
镜成
像。观察图中照片,可知频闪摄影时要求背景较
(选填“亮”或“暗”)。
【答案】反凸透倒立、缩小的实暗
17.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在空气中
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人在水中的“倒影”是指光在水面
______
形成的。看“电影”中的“影”是光通过放映机
________
形成的。
【答案】沿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18.如: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透镜,可用来矫正 眼(填“近视”或“远视”);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答案】凸远视10
19.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光(如图),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________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小。据此可以推断,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________。
【答案】红;快
20.“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白如雪,怎是片片红呢?这是因为______颜色的光照射到白色的柳絮上被柳絮反射,从而形成“片片红”的醉人景色。为拍摄美丽的自然风光,在照相机镜头前常加滤色镜,若在镜头前加红色滤色镜,只会让______色光通过,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从而达到照片偏暖色调的艺术效果。
【答案】红红
三、解答题
21.有一次,开明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盐泽泥浆时,用显微镜观察泥水滴,发现在泥浆的沉淀物中有种生物持续不变地向一个方向游动,直到聚集到这滴泥污水地某一边缘.
(1)如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是向左移动的,那么实际上微生物是向________(选填“左”“右”)移动的.
(2)同学们对于这一奇特的现象提出了猜想: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受光的作用引起的,具有趋光性.请你设计一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想________
(3)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一奇特现象提出新的猜想:________
【答案】(1)右
(2)在玻片的两侧依次放置光源,观察微生物是否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3)微生物的移动方向可能与泥水中盐的分布有关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光由真空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只有微小的变化。虽然如此,有时仍然不能不考虑空气的折射效应。
如图,表示来自一个遥远天体的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被折射的情景。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大气,越接近地表越稠密,折射角也越小。
我们可以把地球表面上的大气看作是由介质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星光从一个气层进入下一个气层时,要折向法线方向。因此,我们看到的这颗星星的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要高一些,这种效应越是接近地平线就越明显。我们看到的靠近地平线的星星的位置,要比它的实际位置高37′。这种效应叫作蒙气差,是天文观测中必须考虑的。
太阳光在大气中也会发生折射。因此,当我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刚刚升起时,实际看到的是它处在地平线的下方时发出的光,只是由于空气的折射,才看到太阳处于地平线的上方。
(1)材料中介绍的这种光现象叫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2)根据材料,你能判断我们看到的星星和太阳是真实的星星和太阳吗?为什么?
【答案】(1)这种光现象叫光的折射;它是由于光传播的介质不均匀所形成的。
(2)能;我们看到的星星和太阳不是真实的星星和太阳;因为星星和太阳的光从太空进入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看到的像偏离了实际位置,我们看到的是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