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评挑战卷(六)(第六章)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描述与我国东北地区不符的是( C )
A.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较小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摔跤滑冰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
D.有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读图,完成2、3题。
2.下列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我国第二大平原
B.地势坦荡开阔
C.黑土面积广大
D.沼泽湿地较多
3.A、B、C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D )
A.耕地、草地、林地
B.草地、林地、耕地
C.草地、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草地
4.读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东部是丘陵
B.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
C.东北地区地处暖温带
D.自东向西地形类型依次是山地—平原—山地
(2020·宜宾学业考)作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干燥和湿润发生了摩擦,寒冷和温暖拔出了刀戟,和牛鞭甩在了一起,草场和庄稼展开了拉锯……这描述的是我国种植业和马鞭畜牧业过渡带的情况。右图为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过渡带分布图。据材料回答5~7题。
5.图中“种植业和畜牧业过渡带”大致与我国 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B )?
A.200毫米
B.400毫米
C.800毫米
D.1600毫米
6.甲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是( A )
A.冷湿
B.暖湿
C.干旱
D.高寒
7.乙地区的传统民居是( C )
A.碉房
B.冰屋
C.窑洞
D.蒙古包
8.东北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 D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
D.一年一熟
读“我国东北区域图”,完成9~11题。
9.②城市的主要职能是( A )
A.全国汽车工业中心
B.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心
C.全国纺织业中心
D.全国电机制造中心
10.①城市被称为“东方莫斯科”,具有“异国情调”,这与哪个国家有关( C )
A.蒙古 B.朝鲜 C.俄罗斯 D.韩国
11.有关图中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a是哈大线,是东北物资外运的重要通道
B.b是滨绥线,经内蒙古自治区通往俄罗斯
C.b-c铁路线经过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
D.③是a线与京哈线的枢纽城市
读图,完成12、13题。
12.读我国某区域图,图中序号对应的地理事物名称,正确的是( B )
A.①——辽河平原
B.②——长白山
C.③——松花江
D.④——渤海
13.家住广州的玲玲和爸爸准备寒假去东北旅游。下面是妈妈的嘱咐,你认为妈妈说得不对的是( C )
A.“有著名特产‘东北三宝’,别忘了给奶奶带一点回来”
B.“当地天气很冷,要注意保暖”
C.“当地经常会刮台风,游玩时要注意安全”
D.“当地冰雕很漂亮,多拍些照片回来”
14.“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描绘了一个富饶的东北地区。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三江平原森林资源丰富
B.东北地区重工业发展的优势是煤炭资源丰富
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
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一年一熟
读图,回答15、16题。
15.关于甲、乙两图所表示的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省区受地形因素的影响,降水东多西少
B.图乙中,A、B所处的省区是我国的“北国粮仓”
C.甲省区地跨我国的四类干湿地区
D.A、B所处的省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16.造成图乙中A、B两地降水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
A.地形因素
B.海陆分布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17.东北平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多
C.光照条件好,单位面积产量高
D.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
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8、19题。
18.东北三省重工业发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D )
A.市场
B.森林资源
C.科技
D.矿产资源
19.下列工业,不宜在东北三省发展的是( D )
A.机械制造
B.石油化工
C.家具制造
D.甘蔗制糖
20.结合上图说明辽中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A )
①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②交通运输便利
③人口稀少,农产品丰富
④科技力量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读我国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和2015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构成百分比图,回答21、22题。
21.结合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和2015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构成百分比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小兴安岭大致是西北——东南走向
B.农业以水田为主
C.黑龙江省的省会是哈尔滨
D.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
22.根据2015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构成百分比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东北地区稻谷产量约为豆类产量的2倍
B.东北地区地势平坦,降水稀少,所以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C.东北地区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所以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
D.东北地区粮食以薯类为主
(2020·泸州学业考)在我国有很多农业谚语,如:东北地区有“清明忙种麦”,而华北地区、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则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说法。据此回答23~25题。
23.上述谚语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的特性有( C )
①人为性 ②地域性 ③季节性 ④不确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影响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种植小麦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D )
A.地形
B.土壤
C.降水
D.热量
25.华北地区小麦在生长期间易受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 A )
①干旱 ②寒潮 ③洪涝 ④台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请将下列农作物与主要分布区用直线连接起来。(10分)
27.如图为中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描述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写出其中一点)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1分)
(2)②处是(矿产地名称)大庆油田。(1分)
(3)连接③城市和北京间的铁路线名称是京哈线。(1分)
(4)④城市所在地的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1分)
(5)图中山脉①的东侧为森林,西侧为草原,影响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1分)
28.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9分)
(1)东北地区铁路网稠密,铁路网呈“丁”字型骨架,“丁”字型骨架核心铁路交通枢纽是哈尔滨。图中的铁路干线A自东而西,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由森林变成草原。(4分)
(2)铁路A经过的油田B是大庆油田,自东而西穿越的山脉分别是长白山和大兴安岭。(3分)
(3)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出发,东北地区最适宜发展种植业、林业。(2分)
29.(2020·南充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亚麻是纯天然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吸汗、透气性良好和对人体无害等特点,可制高级衣料。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层为宜。黑龙江兰西县亚麻种植面积2.7万亩,是著名的“亚麻之乡”,20世纪初成功引种亚麻,目前已形成良种繁育、种植、原料加工、精深加工等系列产业。亚麻产品由过去的“麻纱布老三样”,拓展到汽车坐垫、家居用品、服装鞋袜、保健食品、旅游纪念品等八大类170多个品种,亚麻产业已成为兰西县的支柱产业。
材料二 东北地区略图和兰西县区域略图。
(1)图中甲山脉为大兴安岭,它不仅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还大致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4分)
(2)兰西县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该地纬度较高,处于半湿润区,气候凉爽湿润,加之当地地处东北平原,黑土(填典型土壤)广布,深厚肥沃,有利于亚麻生长。(4分)
(3)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原料、交通、市场任选两点分析兰西县发展亚麻产业的有利条件。(4分)
答:亚麻种植面积大,原料充足;麻纺织生产起步早,产业基础好,生产工艺先进;亚麻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亚麻制作工艺精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铁路、公路横穿该县,交通便利,利于亚麻制品远销;距哈尔滨等城市较近等。
30.读甲、乙两地区示意图及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分)
(1)河流①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少量山地降水;河流②是松花江,根据气候资料,其主汛期出现的季节是夏季。(6分)
(2)甲、乙两地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各不相同,其中甲地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畜牧业;乙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相比南方其生产粮食最大不足是热量不足。(4分)
(3)甲地石油化工工业迅猛发展的最有利自然条件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乙地是重工业基地,其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资源是煤、铁。(4分)
PAGE单元测评挑战卷(六)(第六章)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描述与我国东北地区不符的是(
)
A.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较小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摔跤滑冰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
D.有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读图,完成2、3题。
2.下列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第二大平原
B.地势坦荡开阔
C.黑土面积广大
D.沼泽湿地较多
3.A、B、C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草地、林地
B.草地、林地、耕地
C.草地、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草地
4.读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是丘陵
B.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
C.东北地区地处暖温带
D.自东向西地形类型依次是山地—平原—山地
(2020·宜宾学业考)作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干燥和湿润发生了摩擦,寒冷和温暖拔出了刀戟,和牛鞭甩在了一起,草场和庄稼展开了拉锯……这描述的是我国种植业和马鞭畜牧业过渡带的情况。右图为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过渡带分布图。据材料回答5~7题。
5.图中“种植业和畜牧业过渡带”大致与我国
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
A.200毫米
B.400毫米
C.800毫米
D.1600毫米
6.甲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是(
)
A.冷湿
B.暖湿
C.干旱
D.高寒
7.乙地区的传统民居是(
)
A.碉房
B.冰屋
C.窑洞
D.蒙古包
8.东北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
D.一年一熟
读“我国东北区域图”,完成9~11题。
9.②城市的主要职能是(
)
A.全国汽车工业中心
B.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心
C.全国纺织业中心
D.全国电机制造中心
10.①城市被称为“东方莫斯科”,具有“异国情调”,这与哪个国家有关(
)
A.蒙古 B.朝鲜 C.俄罗斯 D.韩国
11.有关图中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哈大线,是东北物资外运的重要通道
B.b是滨绥线,经内蒙古自治区通往俄罗斯
C.b-c铁路线经过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
D.③是a线与京哈线的枢纽城市
读图,完成12、13题。
12.读我国某区域图,图中序号对应的地理事物名称,正确的是(
)
A.①——辽河平原
B.②——长白山
C.③——松花江
D.④——渤海
13.家住广州的玲玲和爸爸准备寒假去东北旅游。下面是妈妈的嘱咐,你认为妈妈说得不对的是(
)
A.“有著名特产‘东北三宝’,别忘了给奶奶带一点回来”
B.“当地天气很冷,要注意保暖”
C.“当地经常会刮台风,游玩时要注意安全”
D.“当地冰雕很漂亮,多拍些照片回来”
14.“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描绘了一个富饶的东北地区。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江平原森林资源丰富
B.东北地区重工业发展的优势是煤炭资源丰富
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
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一年一熟
读图,回答15、16题。
15.关于甲、乙两图所表示的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省区受地形因素的影响,降水东多西少
B.图乙中,A、B所处的省区是我国的“北国粮仓”
C.甲省区地跨我国的四类干湿地区
D.A、B所处的省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16.造成图乙中A、B两地降水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分布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17.东北平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多
C.光照条件好,单位面积产量高
D.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
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8、19题。
18.东北三省重工业发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市场
B.森林资源
C.科技
D.矿产资源
19.下列工业,不宜在东北三省发展的是(
)
A.机械制造
B.石油化工
C.家具制造
D.甘蔗制糖
20.结合上图说明辽中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②交通运输便利
③人口稀少,农产品丰富
④科技力量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读我国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和2015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构成百分比图,回答21、22题。
21.结合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和2015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构成百分比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兴安岭大致是西北——东南走向
B.农业以水田为主
C.黑龙江省的省会是哈尔滨
D.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
22.根据2015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构成百分比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稻谷产量约为豆类产量的2倍
B.东北地区地势平坦,降水稀少,所以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C.东北地区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所以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
D.东北地区粮食以薯类为主
(2020·泸州学业考)在我国有很多农业谚语,如:东北地区有“清明忙种麦”,而华北地区、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则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说法。据此回答23~25题。
23.上述谚语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的特性有(
)
①人为性 ②地域性 ③季节性 ④不确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影响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种植小麦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降水
D.热量
25.华北地区小麦在生长期间易受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
)
①干旱 ②寒潮 ③洪涝 ④台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请将下列农作物与主要分布区用直线连接起来。(10分)
27.如图为中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描述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写出其中一点)
。(1分)
(2)②处是(矿产地名称)
。(1分)
(3)连接③城市和北京间的铁路线名称是
。(1分)
(4)④城市所在地的工业基地是
。(1分)
(5)图中山脉①的东侧为森林,西侧为草原,影响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1分)
28.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9分)
(1)东北地区铁路网稠密,铁路网呈“丁”字型骨架,“丁”字型骨架核心铁路交通枢纽是
。图中的铁路干线A自东而西,自然景观的变化是
。(4分)
(2)铁路A经过的油田B是
,自东而西穿越的山脉分别是
和
。(3分)
(3)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出发,东北地区最适宜发展
。(2分)
29.(2020·南充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亚麻是纯天然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吸汗、透气性良好和对人体无害等特点,可制高级衣料。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层为宜。黑龙江兰西县亚麻种植面积2.7万亩,是著名的“亚麻之乡”,20世纪初成功引种亚麻,目前已形成良种繁育、种植、原料加工、精深加工等系列产业。亚麻产品由过去的“麻纱布老三样”,拓展到汽车坐垫、家居用品、服装鞋袜、保健食品、旅游纪念品等八大类170多个品种,亚麻产业已成为兰西县的支柱产业。
材料二 东北地区略图和兰西县区域略图。
(1)图中甲山脉为
,它不仅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还大致是
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4分)
(2)兰西县的气候类型为
,该地纬度较高,处于半湿润区,气候凉爽湿润,加之当地地处东北平原,
(填典型土壤)广布,深厚肥沃,有利于亚麻生长。(4分)
(3)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原料、交通、市场任选两点分析兰西县发展亚麻产业的有利条件。(4分)
30.读甲、乙两地区示意图及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分)
(1)河流①水源主要来自
和少量山地降水;河流②是
,根据气候资料,其主汛期出现的季节是
。(6分)
(2)甲、乙两地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各不相同,其中甲地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乙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相比南方其生产粮食最大不足是
。(4分)
(3)甲地石油化工工业迅猛发展的最有利自然条件是
。乙地是重工业基地,其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资源是
。(4分)
PAGE